知事 

中国人的诚信缺失与美国人的“诚信洁癖”

文|零度评论

至于诚信缺失的原因很多,最根本且最重要的,还是在既往无数次的政治运动中(当然,主要是改革开放前),一波又一波不断升级的“人整人游戏”,已经深刻地重塑了中国人的国民性格。

在中国当下,只要是拿美国人跟中国人比较,就会广受诟病,遭遇漫骂攻击。所以这个标题,首先就是不讨好的。不过我还是想请各路爱国豪杰们少安勿躁,先来看看下面这个真实的故事。

在美国堪萨斯城郊,曾发生过一件引发了当地社会轩然大波的事。

事情起源于一位美国女教师因学生缺乏诚信,愤然辞职,从而导致了一连串的社会反应。

话说那位女教师所任教的高中,有一批高二学生被要求完成一项生物课作业,而在她班里,竟有28名学生从互联网上抄袭了一些现成的材料。

对这样的事情,一般的做法,或许就是批评一下学生,教育他们今后别再犯类似的错误。这种事在我们这里,不是司空见惯吗?但是那位女教师却比较固执,认为那些学生缺乏诚信,不可容忍,不能纵容。

于是女教师将那28名学生的生物课成绩判为零分,而且警告他们,将要面临留级的危险。

那些学生的试卷被判零分后,引起家长们的抱怨和反对,纷纷向学校施压,要求女教师改弦易辙,重新评判那28份生物课成绩。

学校受到了非常大的压力。校长迫于无奈,只得请女教师屈从。

然而女教师严词拒绝了校方和家长们的要求;抗争无果后,只得愤然辞职。

令校长始料不及的是,女教师的辞职,引发了堪萨斯城市民的极大关注和质疑。面对声势甚大的社会反响,校方做出了明智选择:在学校体育馆举行会议,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

结果,绝大多数与会者都支持女教师的做法。随后,校方又征求教师们的意见,结果该校近半数老师表示,如果学校真的满足了那些家长的要求,他们也将辞职。

教师们认为,教育学生成为一名诚实的公民,远比通过一门生物课程更重要。

最后,经过一番严肃的讨论和争辩,那些家长只得让步,认同了那位已辞职女教师对作弊学生的零分评判——这意味着,那些孩子们必须留级。

而事情并没有到此为止。那位女教师的辞职,引起了接二连三的社会反应。一方面,女教师本人接到了无数聘请她去工作的电话;另一方面,不少公司给学校发传真,索要那些作弊学生的名单,以确保其公司今后不会“误录”到那些不诚实的学生。

一家大学负责招生的老师在一次面试中,见到考生中有位与作弊学生同校的女生,意味深长地对她说:不要搞欺骗啊!

一位同作弊学生家为邻的女士,对电视记者忧心忡忡地说:我非常担心从我们这个社区出去的人,是否会被贴上不诚实的标签。

一位商人在演讲中现身说法:一个人可以失去财富,失去职业,失去机会,但万万不可失去诚信。因为失去了诚信,就意味着失去了所有。

看完这个故事,回到我们的主题。是的,美国人对诚信的态度,在我们不少的中国人看来,简直就是一种道德洁癖。

但是,我们却真的没资格取笑美国人的“小题大做”。

当下的中国社会,无论精神还是物质,在几乎所有的领域里,各种假冒伪劣盛行于世,已属不争的事实。而这些,无不根源于国民的诚信缺失,礼崩乐坏。

至于诚信缺失的原因很多,最根本且最重要的,还是在既往无数次的政治运动中(当然,主要是改革开放前),一波又一波不断升级的“人整人游戏”,已经深刻地重塑了中国人的国民性格。

这个问题宏大而又敏感,点到为止。

其实中国人并不是天生不讲诚信。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儒家教导人们的最基本做人准则。千百年来,这样的信条也曾深刻地塑造了华夏子民的文化性格,其中当然就包括了诚信的价值。

孔子说:“民无信不立。”这话出自《论语·颜渊》,原句为:“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的意思是,一个国家不能得到民众的信任,终究会垮掉。

后来,人们据此引申出人一旦失掉信用就无法在社会立足的意思,把孔子的原话变成了成语“人无信不立”。

当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个不讲诚信导致亡国的重要案例。

至于“事无信不成,商无信不兴”,则更是后人的附会了。

但不管怎么说,有关诚信的价值,从来就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精髓之一。上述格言无不表明,如果你想要在这个世上获得信赖和支持,就必须以诚待人,以信交友。否则,纵使你有过人的天赋,且十分勤勉辛劳,也很难获得成功,甚至在世上寸步难行。

美国人的成功,绝不能简单归因于他们聪明过人,也不是因为他们就一定比其他地区的人们更“勤劳勇敢”。美国人的成功有很多原因,政治制度是一个方面(当然是很重要的方面,甚至是根本的方面),非常讲究诚信,甚至讲究到了有洁癖的程度,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顺便说说,战后被美国人的制度形塑过的日本人,也十分讲究诚信,当然包括商业诚信。那么多中国人连个冲水马桶盖也要到日本去抢购,已很说明问题。

上面那个发生在美国堪萨斯城的真实故事,更是一个生动的注脚。它真的很值得我们中国人深思。

理性。关怀。责任。零度评论带你冷静观察社会,探讨热点话题。传播常识,梳理时事,消除偏见,抵制愚昧

零度评论 ldpl2017

本文由知事 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