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义比纸牌屋差远了,你看的都是假政治剧
文|冰川思享库

《人民的名义》和《纸牌屋》之间,大概差了1000部《走向共和》。
这次,连周梅森和他背后的推手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可能都始料未及。《人民的名义》不仅仅赢了收视率,而且成为了不折不扣的现象级产品。收视率破5,网络播放量35亿,阅读量19亿,微博话题数98亿(新华社数据)。
在长期被宫斗剧、穿越剧、架空剧霸占的中国电视剧市场中,这简直是一股清流。酷爱讨论政治的中国人民,重新讨论政治。距离上一次因为影视作品而产生的政治讨论热情,时间距离太过遥远:2003年的《走向共和》和2006年的《士兵突击》。
但是,有一点恐怕还是在他们的计算之中。从宣传攻势发动的第一天开始,这部剧就被标榜为“史上尺度最大的反腐剧”,以及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提出的“打造顶级中国政治剧的标杆”。

▲《人民的名义》被标榜为 “史上尺度最大的反腐剧”
1
有意思的是,这部剧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把对标产品放在了《纸牌屋》。
乍看之下,这两部剧的确有着许多相似之处,那就是政治厚黑在剧情之中无所不在。《纸牌屋》之中是美国总统Frank Underwood和夫人Claire的权力之路,人挡杀人,佛挡杀佛。
而在《人民的名义》中,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高育良则是精于计算,而公安厅长祁同伟则更是魔鬼式的人物。
真的可以对标吗?在《纸牌屋》中,眼底所见,无一个好人。而在《人民的名义》中,侯亮平,沙瑞金,哪怕是省检察长季昌明,那可都是心底无私天地宽的政治楷模啊。
什么是政治剧?在百度搜索上连个百科都没有。那么,在我自己看来,恐怕是反映政治历史或政治现实的电视剧(当然,也可以是网络剧)。其根本的要素,在于对政治的现实性镜像。

▲《纸牌屋》
当然,如果再把它细分的话,可以是政治科幻、政治历史等等,但无论如何变化,政治真实才是其根本的灵魂。
就拿《纸牌屋》来讲,虚构是当然的。但是这部政治剧根本的要素在于对美国政治结构的深层解析。谁都知道像Underwood那样杀人、操纵选举、夫人政治的情景不太可能在美国的现实政治之中发生。
但是政治谎言、选举操纵、游说集团等等,都是美国政治长期以来为人所诟病的真实情形。这才是Netflix乐翻了的口碑、流量俱佳的政治剧观众喜欢的根本要素。
那么《人民的名义》呢?看上去好像的确是符合了政治现实的情形:反腐、利益集团、官商勾结……但是,恰如我在冰川思享库上的文章《人民的名义不是尺度大,是周梅森已经过时了》中所写的那样:在这部戏中,整个政治的背景已然被完全虚化,只剩下了腐败与反腐败的斗争一事。
民间所广泛猜测和生发的,例如钟小艾父亲的背景、沙瑞金的意图、祁同伟的悲剧等等,恰恰是因为周梅森无法自圆其说,架空了政治现实之后所留下的空洞,任由人民群众无穷的智慧所自我脑补出来的故事。

▲《人民的名义》小说编剧周梅森
在《人民的名义》中,只有一点是不可动摇的:正义的力量和邪恶的力量在冲突之中,世界上惟有黑白二字。就如同侯亮平振振有词地斥责他的老师高育良所说的那样:所有的任何社会的现实都只是你的借口,因为你本来就是堕落的。
这就陷入了血统论的根本逻辑:要么你就是根正苗红的,要么你就是邪恶堕落的。在这中间,没有任何的灰色地带。
政治从来就不是黑白两端的,政治从来就是妥协、灰色与平衡的。
林肯背后也有着许多龌蹉,丘吉尔最后是被赶下台的,而金大中背负了掌权之后的所有阴影。政治的伟大都是后人追认的,没有人能在现实中成为偶像。这就是政治现实。
于是,被剥离了政治现实背景的《人民的名义》,就变成了一部正义与邪恶的斗争,变成了对人民的一次再教育。这和政治剧哪里有一毛钱关系?
政治剧讲的是政治的一地鸡毛。《人民的名义》和《纸牌屋》之间,大概差了1000部《走向共和》。

▲《走向共和》剧照
2
当然,在中国的类型片分类之中,本来就没有政治剧这一说的。这本来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人民的名义》硬要往政治剧上凑,这就有点不太地道了。
有人曾经问我:如果你要说,《人民的名义》没有提出所谓的体制问题,那么请你举出一部外国的戏来,讲到了体制问题?
这就有点搞笑了。多到我都不知道该举什么。《纸牌屋》这么直接的且不说,《黑镜》这么不要脸地嘲笑英国政治的黑色科幻,简直可以把英国的体制撕下一层皮来。
在美剧《国土安全》最新结束的一季中,第一集就讲了中情局如何陷害一个穆斯林,要把他当成恐怖分子关进监狱里去,这算不算对美国政治现行体制的一个赤裸裸的攻击?
我蛮喜欢一部评分并不算很高的政治剧《女国务卿》,讲的是大学教授变成了国务卿(这很高育良啊),其中有一个情节讲到,国务卿女士好不容易终于和俄罗斯总统之间达成了个政治协议(他们是真敢拍啊,这多敏感的话题),回到国内,居然被美国总统一巴掌扇回去了。

▲《女国务卿》(又译《国务卿夫人》)
这是非常现实的政治情形:几乎每一个我遇见过的美国外交官,对于华盛顿的外交政策都是一肚子牢骚。
在我们这个国度里,敢于拍《人民的名义》这样的黑白战争,都已经要挂最高级的名头了。在过去许多年里,政治剧几乎都停留在历史正剧的水平之上,例如口碑大盛的《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
即便在这样的剧里,宫廷斗争的复杂性,也要被打扮成黑白正邪之间的斗争。皇帝与臣子之间的勾心斗角、一进一退,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也就是说,在所有的编剧导演的内心里,一方面相信人们真正的兴趣爱好在于勾心斗角,一方面他们却知道,人们并不真诚地相信这个世界只有黑白两道。于是正义也是阴险的,正确也是狡诈的。
道德从来都是虚伪的。这已经成为一个公理。20年来,真正优秀的政治历史剧在我看来只有两部《走向共和》和《大明王朝1566》。

▲《大明王朝1566》
因为他们所呈现的,恰恰是历史的复杂性,和中国人真正所搅进的,乃是在道德立国的政治原则下,和现实政治所遭遇的无力感。人们一直试图冲破中国政治体制的阿基里斯之踵,但是在强大的政治传统中,所有的奋斗者都被卷进宫廷的漩涡。
《人民的名义》中,高育良和他的情人高小凤相识于赵瑞龙所安排的《万历十五年》读书体会交流。这的确倒是很高明的剧情设置。
《万历十五年》是直指中国政治本质的历史研究。在嘉靖皇帝与大臣、社会的较量之中,所有人都被政治道德所绑架:皇帝、群臣、社会、民众。
它编织了一张奇怪的网,所有的人都在其中左支右绌,却无从破解。整个社会在这张巨网中无所遁形,于是都被拖进水中,大明王朝,因此而溺水身亡。
这就是我要说的全部真相:《人民的名义》、《康熙王朝》、《士兵突击》还有前面的、后来的,所有有关政治的题材,都在政治道德中打转,我们一天都无法真正地走入正常的政治格局之中。
政治剧?别搞笑了。我们只有反腐剧、历史剧、宫斗剧和架空剧,我们从来没有政治剧。

连清川
冰川思想库研究员
冰川思享库,就是冰川思想库

新公众号ID:ibingchuansxk
本文由知事 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