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闯民宅直播“捉鬼”,闹的什么鬼?
文|乔志峰评论
夜闯民宅直播“捉鬼”,闹的什么鬼?

乔志峰
桂林的蒋某在网上做直播一直点击率不高,他琢磨后想出一“奇招”,找几个人一起“荒野探灵”。他们选中村子里的三家民房下手,因房内无人居住,他们用斧头将门锁砸开后称这就进入了“鬼屋”。他们在房内一边翻箱倒柜一边直播,结果在2个多小时的视频传上网后引起警方注意。目前蒋某因涉嫌寻衅滋事被行政拘留。
夜闯民宅直播“捉鬼”,真是个鬼主意。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点击率是否上去了不得而知,几个闹鬼的人都把自己搞进去了。
近年来,网络直播平台非常火爆,吸引了很多人入驻,有直播打游戏的,有直播吃饭逛街旅游的,甚至有直播吃灯泡。也难怪有人感叹,现在已经大踏步进入“全民主播”时代。相对于传统的影视剧、综艺节目等娱乐方式,网络直播更真实、更直接,因此也更接地气,迅速聚拢了较高人气,收看网络直播成为不少人娱乐休闲、“猎奇窥私”的新方式。

在直播平台上,粉丝可以通过购买虚拟礼物(比如鲜花、汽车)等送给自己喜爱的主播,以此表达“爱意”。而这些虚拟礼物都可以兑换成人民币,变成主播真金白银的收入。据说,有的主播月入过万,据传还有年收入超百万、超千万的超级主播横空出世,点燃了更多人一夜走红、一夜暴富的热情。名利的诱惑,难免让部分主播为了搏出位绞尽脑汁、无所不用其极。此前,某些女主播通过打色情擦边球的方式挑逗看客的现象较为常见。没想到,现在竟然有人为了招徕眼球,开始私闯民宅闹鬼了,当真是无知无耻无畏、无节操无底线。

最值得反思的是,面对轰轰烈烈的网络直播大潮,该如何对其进行规范和管理,以避免低俗化、色情化、侵犯隐私权等问题发生?据业内人士介绍,直播平台尚未找到最佳的盈利模式,目前还处于融资搭建平台,靠人气主播吸引大量用户,再利用用户量融更多钱的模式,当红主播成了各大平台争抢的香饽饽,对主播的监管也必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直播平台急功近利、网络主播利欲熏心,必然泥沙俱下、百弊丛生。作为直播平台应当承担起必须的社会责任,发现类似行为及时叫停。而监管部门也应出台相应监管标准和措施,督促直播平台规范管理。
本文由知事 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