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事 

听听英国恐袭事件的来龙去脉,你可能会动容

智谷趋势

关注

文|智谷趋势

◎文 | 严九元

版权声明:本文首发于海外掘金(ID:gold1849),为原创作品,其他公众号转载此文时,需在正文前署作者名、标来源,并同时转载文末海外掘金二维码,否则视作侵权。

01

昨天,英国又发生恐怖袭击事件,5人死亡40多人受伤。这里用了一个“又”字,你们对欧洲的恐袭事件已不意外。

但听我简单理一理这个事的来龙去脉,你可能会动容。

你如果是一个准备出海的人,不管是人出海(移民)还是钱出海(海外投资),这两年会遇到两个大的变数。

在此之前,出海旅程中遇到的风浪都是“传统范畴”,包括文化差异、合规性审查、信息不对称等,但这两年,突然有两个大的巨浪冒出来。

一个巨浪就是特朗普冲击,他不按套路出牌,对出海的人的影响,一是增加了不确定性,二是收紧移民政策,三是推“美国优先”,在利益蛋糕的分割上外来人会受限。

另一个巨浪就是恐怖主义的兴起,它暗暗给出海的人埋了很多雷,更在影响资产价格体系和地缘格局。

特朗普说得很多了,今天借英国恐袭事件说说第二个巨浪。

02

2001年的911是恐怖主义登上历史中心舞台的开始,表面上对阵的是两方:恐怖主义势力和反恐力量。但实际上,反恐力量经历了两次分化。

美国当然是全力投入。重整了情报机构,推行了斩首行动,派兵打了几场战争。甚至,向来视个人权利神圣不可侵犯的这个国度,为了反恐,把隐私权等公民权益向权力机关作了部分让渡。

911前后的安检对比

9/11之后,机场启动裸体安检

美国知道,恐怖袭击不仅事关安全,也事关经济利益和资产价值。911那一年的GDP增长率一下子降为0.98%,而前一年是4.09%。

来源:世界银行

恐袭对经济的影响,大部分不是直接破坏,而是通过影响预期来影响经济。恐袭就如地下的雷、天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人心存疑惧而惮于投资。无投资自然就无发展。

这与战争阴影笼罩的城市相似。乌克兰危机中,其首都基辅的二手房市场遭遇自由落体式的暴跌。2014一年,从1900美元/平跌至1200美元/平。

来源:世界房产指南

美国反恐是下了血本。2002-2014年,13年间美国反恐战争中总计支出了1.6万亿美元,相当于每天花掉3.37亿美元,每分钟烧掉超过23万美元的军费。占到美国2013年GDP总量9.5%。

总的说来,911之后,除了波士顿爆炸案,美国对于恐怖主义严防死守还不错,在国内营造了一个确定性的环境,投资昌盛,经济回暖。

但分化这个时候出现了。

03

2014年前后,美国开始慢慢从中东抽身。此前欧洲跟在美国后面一致反恐。美国抽身之后,欧洲干起了擦屁股的活儿。战争产生的中东难民怎么安置?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大国,向难民张开臂膀,开启“圣母”模式。

可以看到,近两年密集的恐袭事件,在时间上和此轮难民潮有先后关系。

“伊斯兰国”组织利比亚分支负责人曾表示,若欧洲各国继续打击IS营地,就将释放50万混有极端分子的“难民”。就是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使得欧洲人将恐袭增多、治安变坏归因于难民潮。

欧洲反恐有一个很大的体制矛盾。一个人只要获得一个国家的签证,就可在申根国内自由通行。但欧洲的反恐情报部门又是割裂的。这种矛盾,再加上很多恐怖分子是“内生”居住者,恐袭防不胜防。

现在,美国的“严防死守”,与欧洲的“剪不断,理还乱”,构成了两种反恐格局。分化的结果,恐怖袭击的重心转移到了欧洲。

恐袭对欧洲的影响,最深层次如前面所说,是对预期的改变。人们觉得此地充满变数,不再安全。再加上欧洲一体化的遇阻、经济上的福利包袱,悲观者居多。

此种情绪催生了第二次分化。

04

这就是英国脱欧。

避免卷入难民潮,避免恐袭,是英国脱欧很重要的原由。

英国想与欧洲大陆切割、与欧洲既有的预期切割,重建自己的预期体系。

昨天的恐袭就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下。

怎么看这个事件?

它会坚定英国与欧洲切割的决心。英伦向来唯美国马首是瞻,在对待恐袭上,会走回美国的模式。洁身自好,本国优先。

怎么看英国的未来?

脱欧前,英国前任财务大臣奥斯本曾表示,脱欧将使英国楼价下跌18%之多,英国房地产咨询公司Hometrack也认为楼价会有20%的跌幅。

不过,公投至今,英国房价不但没有如预期的下跌,在2016反而实现4.5%的增长。

英国房价在退欧后表现平稳,未现暴跌(来源:Nationwide)

抛开对欧洲一体化人类理想实验的情感因素,英国如果与旧欧洲成功切割,重建预期体系,它会保有帝国的荣光、焕发出确定性的价值光芒。

有人说,这个日不落帝国不久将瓦解,恐袭是先兆。对这样的观点嗤之以鼻。

看看下面这幅图,它是500年来国家经济实力的排名。

来源:世界银行、Maddison

仔细对比一下,500年前和现在比,前10名只变了三个国家;200年前和现在比,前10名只变了两个国家。

要相信时间的力量,相信历史的力量。几百年前称霸的是法兰西、普鲁士、意大利、英格兰,现在列位于豪强的还是英法德意诸国。

老大在轮换,但豪强还是那几个。

历史的积淀不会那么容易消散。英国让出老大位置那么多年,伦敦依然是世界中心,伦敦房价依然是全世界最贵的。

从这点来说,投资英国是比新兴国家更有确定性的。

怎么看欧洲?

两个字:心疼。

本来是多么美好的人类实验,超越主权,超越货币,用从未有过的非战争征服形式实现国与国的一体。本已高歌猛进,但现今陷于解体泥淖。

欧洲近几年黑天鹅频飞,发育出了投资界的避险概念。这一概念在当今“不确定性”为主题的世界里,日益成为主流。

去年,巴菲特的公司将近有50%的资产变成现金类资产,这是他的历史最高点,从来没有这么多资产趴在现金类资产上,说明他对风险非常警惕。

债券大王格罗斯就说现在的环境下不亏钱已经很好了,不要介意低收益。

李嘉诚跑了,把钱搬到有确定性收益的领域去了。

这三位都选择了往最安全的地方躲。避险与确定性是最看重的。

值得注意的是,李嘉诚跑去的一个重要投资地,是欧洲。像前面分析的,如果你相信时间的力量,那么对古老有序的欧洲应该保有信心。

欧洲短期可能会混乱失序,但长期看,这个繁荣了上千年的大陆,定然不会因为一两个历史的插曲而面目全非。

它对于投资的确定性和稳定性,一定比新兴国家要好。

历史的一步步堆成了未来。相信时间,相信沉淀,让我们用确定性来对抗不确定的世界。

本文由知事 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