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秘告诉你:《人民的名义》这些地方不靠谱

不是官话
文|不是官话

最近《人民的名义》挺火,达康书记的GDP情结和表情包也火了。因为此前看过同名小说,没怎么认真看过。现在这个话题几乎爆屏,所以抽空看了几集。看后印象是,个别地方与现实脱节较远,或者是故意为之,以倡导正能量之故。但作为一个秘书,有几个地方不太认同。
比如红机。大家都知道红机是保密电话,只有厅级以上干部才能配备、使用。但在开头,高育亮因为是否要向最高检移交丁义珍而请示沙瑞金书记时候,高育亮拿起的是红机,接听电话的沙瑞金用的是手机。这个不知道现在中办是否已经放心到红机可以接转到移动电话上。

再一个,红机既然成为红机,自然应该是红色的。但高育亮、沙瑞金的红机,好像只有底座和外观是红色的,拿起电话时候看到的却是黑色的。但是,从新闻联播播放的画面来看,总书记、总理用的红机,可是从里到外都是红色的。莫非我们看到的红机是假的?有图为证。附上《新闻联播》里的截图:

再一个地方是端茶倒水。孙连城到李达康办公室听取指示。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李达康像亲哥们似的给孙连城沏茶倒水。李达康是省委常委,按这个级别,是有专职秘书的。一般的流程是,如果是达康书记的客人来了,秘书会主动倒上水,然后退出。但是,如果像孙连城这样的,而且还是个区长,到了书记办公室,书记能让坐下就不错了。但电视中,孙连城享受到达康书记的“旷世奇遇”,坦然自若,看来孙区长真是个“奇男子”!
在第16集里,达康书记回到办公室交代工作人员,联系省委值班室,说要约见省委书记,然后又自己给自己沏茶倒水。虽然有了八项规定,领导干部基本都能生活自理了。但现在,领导出门前、回到办公室内,秘书首先做的就是给领导沏茶倒水,除掉极个别“各色”的领导。毕竟,一个日理万机的市委书记是很忙的。如果不忙,怎么会前都是秘书把水杯放到主席台上呢?
再一个是办公用品。高育亮在沙瑞金面前“告御状”的时候,即给李达康撂黑砖头的时候,也是所谓宣示自己政治存在的那一集里面,镜头显示了省委书记办公室里有一摞档案盒。这就“矮化”沙书记了。沙瑞金是省委书记,不是村官,也不是乡镇长、县市区长。
省委书记不需要存档立案,他签批的每一个文件都有编号,都有秘书人员负责。省委书记是个辛苦活儿,文件需要随来随批,不能积压,即便延误一段时间,也不会装到那种低端档案盒里。
此外,就是所谓 “官场忌讳不忌讳”。第18集里,沙瑞金约李达康谈心,跑到李达康的老根据地林城。这里正好有个自行车赛,按理说,要么林城书记打发令枪、要么是沙瑞金。但沙瑞金却反其道而行之,让李达康这个前书记来发令。发完令,又让李达康作为向导,在林城介绍情况。这就有些不合常理了。而李达康也是当仁不让。估计这也只有“沙李配”才会这样。因为,按官场的所谓潜规则,一个地方的官员是不能跑到另外一个地方指手画脚的。

还有一个,就是李达康因为孙连城治下的信访局窗口捉弄老百姓,又照方抓药捉弄了一下孙连城。在现实生活中,一个领导再强势,也不会轻易这样戏弄一个下属。因为,这和批评是两码事。
如果批评,是在内部,都在官场,谁没有挨过批评。现在整成了当着群众的面羞辱孙连城,你让孙连城以后怎么在群众目前树威做官?!你不怕孙连城将来撂你黑砖?孙连城不是那种没脾气的人,后来在一次干部会议上,李达康又在挖苦孙连城,孙连城当时就发作了。
这个情节把李达康设计成为民除害、大快人心的包文正包明公了。虽然看起来过瘾,满足了普罗大众一时的快感,但却不可能在现实中发生。就像我们总喜欢“不铡奸臣不剎戏”一样,图个乐呵可以,但千万不能当真。历史上的奸臣,比如秦桧、严嵩、和珅,不都善终了吗,哪个是被当场斩杀的?
最后,有几个情节倒是反映了一些现实。一个是在李达康给沙瑞金汇报,说准备离婚时沙瑞金的感慨:现在有些干部结婚、离婚,组织都不知道,老婆、孩子都出国了,却在台上要求群众爱国。

这是一个事实。再一个,孙连城的精神状态。孙连城就是十八大后干部出现的新苗头,典型的“脸好看、事难办”,就是怠政,就是不干活、不拍板,什么事都懒得干,熬一天是一天。
以上是个人揣度。想来,有些情节,应该是编剧故意为之,提倡正能量,比如个人沏茶、开车门等等,这是十八大之后应有的官场新风。因为没有看过同名话剧,总体来看,电视剧比同名小说丰富不少,增添了陆亦可和公安局长、反贪局长的爱情戏,也算是应了“戏不够、感情凑”的大路吧。
(作者为办公室文秘)

本文由知事 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