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事 

司马懿和荀彧,其实都不是军师 | 严肃观点

文|冯仑风马牛

能扇个孔明扇就是军师了吗?或者通晓天文地理,掐指一算可知天下事的就是军师了吗?非也非也。中国古代的军师往往是智慧的化身,举手投足之间就可以令一支军队丢盔卸甲,或者让一个国家土崩瓦解。历史上许多金戈铁马的战场都有着军师的足迹,许多成功君王的背后也都有军师的身影。好的军师为主子筹划奇谋妙计,决胜于千里之外。军师到底有多牛?冯仑风马牛来和大家聊聊军师的事儿。

冯叔说在中国男人的心里,都有一部不一样的三国。近期的热播剧让我们换了个角度认识了三国,认识了不一样的司马懿。妻管严的司马懿;痴情的司马懿;玩转职场的司马懿,究竟司马懿是个什么样的军师?冯叔请来了专栏作家张明扬和大家一起聊聊三国里究竟哪些人是真正的军师。

军师的主业究竟是什么?

《三国演绎》和《水浒传》里的军师职位是否是一个性质?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启本期的军师职能探究。在三国时期体制内是有军师这个职务的,谋士和军师的概念很容易混淆,谋士是政治军事中挺重要的一个角色,军师从狭义上来说应该是打仗时将领的参谋,可在三国演义中看到有军师称号的人很多都没有起到这个作用。现在热播的《军师联盟》中其实很多人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军师,都被随意的划分归类了。

司马懿在三国中非常非常重要,比我们想象的更重要。但他其实不是真正的军师。军师在三国中其实是配角,大家看军师,会把他们简化成是打仗谋略很厉害的人,但无论三国还是历史上军师最大的作用还是搞政治,比如说怎么发展经济,保证朝廷的运行,这才是军师真正发挥功效的地方。我们现代把这些人才叫做幕僚或者参谋,军队以外则称之为智库,都是辅助决策的作用。

在中国传统里,辅助领导决策的这些人,角色弹性很大,可高可低。到底能够发挥多大作用全在你和领导关系。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人身依附。依附于领导,不独立,没有独立人格,能否发挥到作用,全靠他跟领导个人关系怎么样。举个例子,清朝李莲英本来不是军师也不是幕僚,但是他跟慈禧关系特别好,帮慈禧梳头的时候在耳边说点小话,慈禧一怒就把某某大臣给罢了。朝廷没赋予他这个角色,但是他可以办这么大事,全靠跟领导的关系。

三国时期,在曹孟德时代,军师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中军师、前军师、左军师、右军师’如:中军师荀攸、前军师钟繇、左军师凉茂、右军师毛玠。第二等级‘军师祭酒’有十多人:郭嘉、董昭、袁涣、王朗、张承、任藩、杜袭、王朗等等。第三等级‘军谋掾’:令狐劭、孙礼、韩宣等,可见曹营军师团队之庞大。刘备家的诸葛亮,先是刘备的军师中郎将,后是军师将军。这绝对是军师中的最高级。

大多数军师的下场都不好

但正因为依附于领导,很多军师的命运也很悲催。从结局看,曹操身边的荀彧,他应该是曹操从起兵到做大最重要的一个军师。或者说他是曹操最重要的一个文臣,姑且称他做军师。当曹操发现荀彧从心底是忠于汉室的,这时候曹操就不开心了,就必须把这个荀彧给干掉。荀彧不除,曹操自己压得住,但他儿子恐怕就对付不了荀彧,所以他就把荀彧给除掉了。荀彧是先帝的谋臣,那么肯定不为后任所信任。荀彧你是依附于姓刘的,现在又依附于姓曹的,所以就没有好下场。

再说杨修,早年曹操非常喜欢他的才华,将他收入自己的丞相府。但杨修后来和曹植来往慎密。曹操一开始心里是希望曹植当他的继承人,所以对杨修很好。后来当他下决心让曹丕做继承人时。就觉得杨修作为曹植的谋士,说不定会颠覆曹操的政治安排,所以他要先下手为强,在自己去世前一百多天,他就把杨修给干掉了。后来历史上给了几个莫名其妙的故事,其实都是编出来的,真正目的就是一个阴谋,必须要把杨修干掉。

在中国的文化格局里面,军师这个角色的命运都不太好。能够善终的很少,诸葛亮是其一,诸葛亮或许打仗未必行,但政治上大智慧是有的。他知道怎么让自己善始善终,所以他后来做到了丞相,但是大家依然尊称他为军师。为人聪明,名节上也很好,对小皇帝也好,同时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从头到尾并没有跳槽,这点很重要。因为如果你改换门庭,结局也就会变得不好。军师这个职务,不能一仆二主。

诸葛亮聪明地选择了小创业公司

诸葛亮为何选刘备?世俗点分析,当时在袁绍和曹操那边已经有大量的文臣谋士,诸葛亮去到那个大集团后,可能要从底层做起,而且上升的机会不大,来到刘备这样多次‘创业失败’正经历低谷的小公司,直接当副总,就少走了很多弯路。诸葛亮的命运很好的代表了很多军师的命运,当你的命运和一个人联系在一起,你服务的人在权利继承中搅的腥风血雨,为了争取王位,其实背后全是阴谋集团。

看曹植集团,当曹植在争夺权利失败后,曹丕不能杀他,但是会把曹植身边的人都杀掉。谋士在这个时候的命运就是悲惨的,而且没法明哲保身,为了争权夺利必须效忠到底,输了也不能跳槽,没有安全的退出机制。所以三国中的大家族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往往会几处下注,大儿子送给曹丕,二儿子送给曹植,或者将家中势力分散到三个不同阵营中,和投资一样,分散下注,安全性更高。有了这种投资方式,三国中司马家的结局算是好的。

真正的谋略家,往往是由‘谋圣’到‘谋智’,即先从自身的道德素质做起,其谋略才会自然而然地生发出来。谋略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单纯的智谋,更多的是道德和人格。谋略的深层本质就是人格,世界上绝没有脱离具体人格的技术性的‘计谋’存在。

魏、蜀、吴三家人最后的命运都不是取决于第一代。第一代是平手,到了第二代高下就分出来了。第二代魏家的曹丕很强,吴家不断的废太子,刘家生了一个傻儿子,光好玩不能干活。再加上司马家协助曹家,两家厉害的人组合到了一起。最后风云际会司马家取代了曹,建立了自己的司马王朝,叫做晋。所以军师的命运和王位继承有很大关系,最重要的就是继承问题,能帮主子挣到皇位,你的结局就会舒服很多。

军师工资低 可大多数不缺钱

三国里军师大大小小很多,但很少有人研究他待遇怎么样。他们收入高吗?在中国小说里面,从《三国演义》到金庸的武侠小说,挣多少钱是不提的。其实军师是中低层官员,收入是不高的。但他们背后都是一个大家族,家族本身就很富裕,富裕的家庭才能培养出这么高智商的文人,所以他们是不缺钱的。从官职本身来说是挣不了钱,但是家底厚,另外虽然级别不高,但他是领导身边人,会有很多灰色收入。李莲英如何发财的,就是靠灰色收入发财的。

什么大家这么崇拜诸葛亮?因为历史上对军师的道德要求不高,偶尔出现一位像诸葛亮这样道德水准高的,就变得很让人崇拜。因为军师是依附在某个大臣或皇帝背后搞政治阴谋的。有些事情领导不屑于去做,但是不做又不行,就交给军师去办,出事了以后就把军师杀掉,所以在军师这个职业中,道德不是最重要的。所以非常多军师的心理其实是很扭曲的,就像最近又火起来的司马懿,他其实很憋屈。

他先是曹丕的手下,然后曹丕的儿子登记后猜疑他,他挺过去了。曹瑞死后,再来一个小皇帝,小皇帝身边的将军也非常猜疑司马懿,他就被迫下野了。装作什么事都没有什么都不关心,隐忍多年的他最后那次反击杀了几百上千个人。他就是因为心里长期不健康,生活在仇恨中,憋了十几年最后他才会下如此重手。在三国里面一次杀几百个人的政治行为这是很少的,可司马懿做的出来,可以看得出他这几十年的憋屈让他变得很凶残。

司马懿我打仗上来说他至少是不比诸葛亮差,但在和诸葛亮的对峙中最大的意义不在于打仗本身,而是通过战争掌握了西北军权。后来和曹家对立的时候,西北的军权就起了很大的作用。作为一个文臣,司马懿如果不手握军权,想要改朝换代是不可能的。他能成功,靠的就是西北这个稳固的后方。

三国中的军师肯定都是智力超群之人,但是智力超群对你摆脱悲惨命运往往起不了作用,甚至有可能给自己招来麻烦。因为人心中总有一个事或者一块地方是不想让人知道的,三国中杨修如果学会了‘难得糊涂’也就不至于后来那么惨。你看诸葛亮知道刘备的儿子根本扶不起来,但他不说,如果他说了你儿子其实不行还不如我能干,刘备的脸往哪儿搁,肯定会把诸葛亮杀了,证明我儿子是有用的。从这就能看出,最牛的军师其实应该话只说一半,然后启发领导把下一半想出来。

真正聪明人要学会看破不说破

韩非子有一篇文章叫做《说难》其中有这么一句:‘凡说之务,在知饰所说之所矜而灭其所耻。’意思就是去游说别人的要领,在于懂得粉饰进说对象自夸之事而掩盖他所自耻之事。所以聪明的人去游说别人,一定要巧妙地掩饰对方矜持害羞的地方,而让抬高他厉害的地方,这样才能作为军师幕僚活下来。从这方面看,军师上任后第一个要对付的并不是敌人,而是是自己主子。

这就很像现在有些工作岗位学者的生存之道,就两句话,第一句:理论对策化,对策政策化。搞学术研究,就是现在政府需要什么,得研究之后写出条陈来解决这问题,理论就变成对策了。如果对策被领导采纳了,就要把这一对策制定成政策。第二句话就是:学者幕僚化,幕僚官僚化。做理论研究的时候你是学者,做对策的时候你是幕僚,等对策变成政策实施了,你也参与了,也就成了官僚。

现今电视剧里的司马懿,大家都当成功学看,这个挺不好的。让我们从封建的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吸取这些勾心斗角权力争斗,把它当成智慧来讲,其实是很妨碍法律公正和社会公德的。就算在封建时代这些学问也是偷着学的,不能摆上台面。

其实每一个中国男人的心里,都有一部水浒,也有一部三国,但多数没有红楼梦。冯叔在十五六岁看三国至今三四十年过去,只要有个三国搭边的事都去看一看。有几件特别的感触,其中一个便是是年龄54岁,一到54我就特敏感,因为三国中诸葛亮就是54岁‘秋风落叶五丈原’,所以冯叔常觉得54岁以后剩下的日子是不是都是捡来的。冯叔心目中完美形象就是诸葛亮,为此还抄过他的名句。其他更多的感触,将会在下一集和大家分享,一聊起三国,冯叔停不下来。

本文由知事 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