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事 

太阳底下无新事,宋辽谍战怎么打?|严肃观点

文|冰川思享库

辽宋两国间长期开展了激烈的谍战,间谍在两国关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影响到战争的结果,同样影响着两国的外交政策。辽宋时期的谍战,是辽宋关系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间谍是个历史悠久的职业,中国最早关于间谍记载,出现在春秋时期的《左传》里,距今已有两千多年。间谍的主要任务是刺探敌国的情报,无论在战争还是和平时期,间谍的活动都直接影响着两国的关系。

契丹与宋朝关系中,宋辽战争长达二十五年,其间有休战,有和谈,主要战役将近十个,两国间展开的谍战非常频繁。关于记载辽宋间谍活动情况的史料非常丰富。本文通过整理辽宋间谍的史料,揭示辽宋战争与和平时期的特殊关系。

辽和宋朝对间谍的运用

(一)辽朝对间谍的运用

早在五代时期,辽国就已经能组织起深入到后晋邺南至浚都的间谍网络,而且这样的间谍活动一直延续到北宋建立后。此后,辽太宗置“回图务”于汴梁城,任命乔荣为回图使,负责契丹与诸国的贸易,也刺探中原地区的军政事务。

这是契丹政权设在境外的商业管理机构,也是间谍机构。

辽朝统治者派遣大量的以商人和僧人身份为掩护的间谍,渗入到宋境从事刺探情报、绘制地图等活动。在辽与宋早期的战争中,间谍所提供的情报,为辽朝打胜仗提供保障,同样在和平时期,辽朝依据间谍的情报,调整对宋朝的外交政策。

(二)宋朝对间谍的运用

不管是在战争时期还是在和平时期,宋朝皇帝与大臣都非常重视间谍的作用。澶源之盟后,宋真宗也依旧运用间谍,后来的宋神宗,也要求沿边州军招募间谍。

为了取得和分析敌方国情,宋人还建立了间谍机构。这种组织由来已久,雄州机宜司在北宋初年的设立,似即谍报活动由官方来主持的开端。

同时,刺探敌情是当时沿边地方官的职责之一,不称职的人会受到处罚。政府有时还会给地方官临时的间谍工作。

北宋辽夏疆域图

但是宋朝的官僚机构重床叠架,官僚队伍臃肿庞大,不仅降低了政府管理效能,也造成了机构间权限不明,人浮于事,互相推诿,内外观望,上下相欺,办事拖拉,所以宋朝间谍机构也存在提供的情报不准确、办事效率低、重复上报等问题。

辽宋对间谍渗入的防范措施

辽与宋朝双方均在边界处严查防范间谍的渗入,两国所采取的防范措施也大致相同。

(一)辽朝防范宋谍渗入的措施

为了防范宋谍的渗入,辽朝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一方面加强边界上的巡防,另一方面则加强对本国官员以及附属部落的严密监察,对于检举宋谍贿赂行为的官员予以重赏,而对受贿者严惩不贷。

辽圣宗非常关心边防事务,时常敦促边防大臣们严密防范间谍的潜入:“丙戌,遣谋鲁姑、萧继远沿边巡徼。以所获宋卒射鬼箭。诏驸马都尉萧继远、林牙谋鲁姑、太尉林八等固守封疆,毋漏间谍。”

圣宗的诏令起了很大效果,很多官员积极抓捕问谍并献给朝廷。辽朝有不少边防官通过查捕大批的宋谍,屡次挫败宋朝军事计划,而受到嘉奖和升职。

宋朝的间谍不仅通过贿赂辽朝官员得到情报,如辽官刘六福常受宋朝贿赂,后被杜防举报,而且还深入到辽朝后方的附属部落,试图联合这些部落打击辽朝。

契丹族

所以辽朝也高度警惕宋谍对于这些部落的渗透,敕令部落首领们严防宋谍渗透,重赏那些揭发或将捕获之谍送与契丹的部落首领。并且在两国前期的战事阶段,辽朝对于抓捕的间谍,大都实行极具特色的死刑。

辽对于抓获的间谍,实行射鬼箭的处罚,这与契丹游猎传统和出征前的祭祀有一定渊源关系,但更重要的是因为间谍掌握了契丹内部的重要情报,所以处死这些间谍,不仅能破坏宋朝在契丹境内的间谍组织,使其无法获取辽朝内部信息,也能起到一定军事威慑作用。

但是辽朝对于那些有一技之长,且愿降服契丹的谍人,则会提拔录用。

在辽宋议和后,由于双方处于和平状态,所以,辽国也能就间谍问题与北宋以和平方式来解决。庆历六年(1046年),包拯就曾作为北宋贺正旦使出使辽国,此次出使中,辽国馆伴使就雄州收纳辽国人为间谍一事提出交涉。

(二)宋朝防范辽谍渗入的措施

宋朝向辽朝秘密派遣大量间谍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对辽国间谍渗入的防范。

辽国间谍渗入北宋的区域,主要在河北诸路及河东路,河北诸路是辽国间谍活动最频繁的地带,据史料记载,这里捕获的辽国间谍也最多。宋朝通过严令边防官察捕辽谍和边民的连保法制度来防止辽谍的渗入 。

宋朝为防范辽谍渗入,敕令边防官严查辽谍,并对于办事得力者予以重赏与提拔。而对于防御辽谍不谨的官员,则予以重罚。

清明上河图(局部),描绘北宋年间的风俗画

宋朝为了防止边民与辽谍串通谋事,在庆历间采取了连保法,以加强防范。庆历七年(1047年),知赵州张礼一上言:“近者朝廷令河北郡县民,每五家使之相保,当州自行兹法以来,虏中奸觇,比多败获,盖保法已有效,昨奉诏令渐次施行,乞再都诸郡速成前法。”从之。

对于藏匿辽谍者则施以极刑。元柘时规定:“诸化外人为奸细,并知情藏匿,过致资给人,皆斩。”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又重申此规定。

间谍在辽宋两国关系中的作用

《孙子兵法》就特别强调间谍的作用,认为将帅打仗必须了解敌方的情况。要准确掌握敌方的情况,不可靠鬼神,不可靠经验,“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间谍在辽宋前期战争关系中主要起到的作用是提供情报,两国依靠谍报制定作战计划。和盟之后,间谍提供的情报,则成为两国制定外交政策的重要依据。辽宋之间的谍战在某种程度上,对于南北物质文化的交流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一)辽朝间谍发挥的作用

辽朝在作战之前,同样会依据间谍所提供的情报,制定作战计划。奇谋秘计的制定,必然依靠间谍所提供的重要情报,这是契丹军队所向披靡的主要原因之一。

契丹人依靠间谍情报打胜仗的案例中,属早期的阿保机打败刘仁恭部队和后来辽圣宗时期打败杨继业部队最为典型。

耶律阿保机

契丹人早在阿保机时代,就已经非常重视间谍的运用。辽圣宗时期与宋朝战事频繁,圣宗与大臣同样很重视间谍作用,通过谍人提供的情报,打败了杨继业所率的宋朝军队。

辽景宗皇帝曾因为手下大将没有认真刺探敌情打了败仗,而怪罪过大臣。

在长期的作战过程中,辽朝军队形成了先由间谍提供敌方军情,之后制定作战计划,不同兵种协同作战的战术。

“若大州军,必先料其虚实、可攻次第而后进兵” 。“辽行军官,枢密、都统、部署之司,上下相维,先锋、两翼严重,中军于远探侦候为尤谨,临阵委重于监战。司存有常,秩然整暇,所以为制胜之道也”。“远探军。有小校,有拽剌。候骑。有侦候,有候人,有拽剌”。这里的侦候,便是刺探敌军情报的间谍。

(二)宋谍发挥的作用

间谍是宋朝获取辽国情报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与辽关系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宋初对辽用兵前后,宋谍频繁活动于两国边界地带。

宋谍中有混入辽朝中当官窃取情报者,如宋谍张文质,雄州民,为僧人契丹刺事,并曾任辽官。回到宋朝后补三班奉职潭州监当。也有的间谍通过是收买辽朝官员获取信息,宋谍联络收买辽朝周边部族,试图共同反抗辽朝。

北宋与辽在经过几十年的战争后缔结澶渊之盟

随着澶渊之盟订立后,辽宋之间不再有大规模的军事冲突,但是,间谍的情报依然是了解对方内部机密的重要依据。并且辽宋在澶渊议和后的对峙,除军事目标外,也重视经济文化的目标,这不仅是对抗状态下的一种抗衡,也是交融过程中极具进取意义的方法或方式。

因此,辽宋间谍对抗,既有解决争端占取优势的功利性内容 ,同时也促进了双方的交流。

总之,辽宋两国间长期开展了激烈的谍战,间谍在两国关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影响到战争的结果,同样影响着两国的外交政策。辽宋时期的谍战,是辽宋关系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摘编自《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12卷第4期,原标题为《辽宋时期谍战的运用》。

(编辑:陶力行  实习生:徐珂)

来源:冰川思享库

新公众号ID:ibingchuansxk

本文由知事 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