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到1997,港片中内地人形象如何演变?|严肃观点
文|冰川思享库

香港电影是香港大众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认真梳理香港电影不同时期银幕上的内地人形象,可以厘清香港人对内地的真实情感的演变。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英南京条约》把香港和九龙割让给英国,开始了和中国内地一百多年政治、经济、心灵上的隔阂。
本文认真梳理香港电影不同时期银幕上的内地人形象,可以厘清香港人对内地的真实情感的演变。
意识形态对立
香港是个移民城市,要了解香港人对内地人的看法,我们必须先来研究一下内地来港的几次移民潮。
第一次移民潮是国共内战结束之际。
大批恐惧“共产”的资本家、大小知识分子、国民党官员、军官及其家属来到香港,在1945年以前,香港只有50万人口,1949年激增为220万人。

▲《表姐,你好嘢》剧照
在电影《表姐,你好嘢》中,香港警察的父亲就是那个时候来到香港的,他们家里挂着孙中山、蒋介石、蒋经国、李登辉的相片。父亲有一批穿着国民党军服的老战友们,他们唱着国民党的军歌,激烈反对共产党,就是这个阶段来港内地人的写照。
还有《1949之劫后英雄传》也是描写的一群淮海战役失败的国民党兵来到香港的故事。
第二批内地移民潮是内地“大跃进” “文化大革命”期间。
两地之间巨大的经济差距和内地一波接着一波的政治运动,使大量的内地人逃港,20世纪50年代至香港主权移交前,单是广东地区,就有超200万名居民越境逃往香港,这被研究者认为是冷战时期历时最长、人数最多的群体性逃亡事件,史称“大逃港”。

▲《香港旗兵》剧照
系列电影《省港旗兵》一共4部,分别是《省港旗兵》《省港旗兵续集兵分两路》《省港旗兵3逃出香港》《省港旗兵4地下通道》,它们由麦当雄执导的第一部于1984年上映。片中在香港打家劫舍又招摇风月场所的“旗兵”(“文革” 时广州武斗的“红旗派”),即是来自广州的六名红卫兵伙伴。
从“白云宾馆后面扒火车,翻越蔡屋围就到花花世界”的途中,“打靶仔”被边防打死。祭奠了死去兄弟后,团队老大何耀东做打劫金铺前的革命动员,“拿出我们当年攻打中山堂,打垮主义兵” 的精神来。行凶作恶多起后,他们终被警方围堵于迷宫般复杂的九龙城寨,鱼死网破地制造大量警民伤亡后,全员覆没。
80年代末期后
第三批内地移民潮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内地改革开放后,由上海抵港的人口快速地增长。
电影《阿灿正传》《赌圣》《甜蜜蜜》描写的就是这个时期的情形。

▲《赌圣》剧照
在这个时期,香港看到了内地的新移民在社会封闭、经济落后环境中形成的思维和习惯,还有来到香港社会的各种不适。
在电影《表姐,你好嚼》中,“表姐” 衣着保守、嘴里永远是些内地“文化大革命”期间的“革命言辞”,她对香港社会的各种难以适应又跃跃欲试,对那些物质享受充满渴望却又自我约束。
在《阿灿正传》中,阿灿的形象是一个被社会主义教育洗脑的人,认为香港、台湾和美国这些资本主义世界的人民,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赌圣》中,周星驰扮演的内地青年连自动售卖机也没有见过,而是用特异功能来获得饮料,土里土气却天赋异禀,成为电影的笑料,在和绮梦相遇的一场戏中,打败气势汹汹的一帮人以后,绮梦的男朋友和周星驰告别时叫了一声“小子,再见!” 而周星驰的台词是: “小个子就是小子,那么***不就是侏儒吗!”
在《甜蜜蜜》中,导演没有对来自内地的一对男女主人公有任何嘲讽意思,但是他们的穿着打扮、举止却充满着“他者”的意味。

▲《甜蜜蜜》张曼玉
在不少香港电影中,内地男青年的形象是悍匪,女人则是妓女,再加上电影本身的色情属性,香港出现了大量以“北姑”为主要角色的电影。
《特区爱奴》《我来自北京》《金鸡》《省港流莺》《天上人间》《性工作者十日谈》《香港有个好莱坞》《榴莲飘飘》⋯⋯在香港电影人看来,年轻美貌的“北姑” 冲击香港本土性工作者市场,带来了大量不安定的社会问题,或许,外表坚硬、气味排外、内里柔软的榴莲,正是香港给内地来客尤其是辛劳工作的“北姑” 之印象。
而她们在港人身下,也成了物美价廉气味奇异的“北姑”;在本地同业者眼里,她们则是搅乱市场秩序甚至引发行业危机的不速之客(参见电影《性工作者十日谈》)。
“九七症候” 大爆发
1966年“文革”开始之后,香港“左派” 失势,港人对内地的认同也降到最低点;70年代末,“文革” 后成为中国新一代领导人的邓小平向英国提出收回香港的意向。
随着中英联合申明的发表,香港回归的实质性工作启动,并且邓小平一再表示香港一定要进驻解放军,香港人“九七症候” 大爆发,香港人称之为“九七大限”。
许多有条件的香港人移民海外,而普通民众也对即将到来的军队充满了不信任。而这时期港片中的内地警察,基本上是凶恶加野蛮。如1989年《省港旗兵3》中徐锦江饰演的毛向阳,最后被刘德华骂道“你这个自以为是,死不悔改的⋯⋯”
还有同年《最佳拍档5》中李元霸饰演的内地公安,是骄横的肌肉男,头脑简单,号称“中国兰博”,背后刺着“精忠报国”;两个女公安武艺高强,擅长劈腿。

▲《最佳拍档》系列电影
影片耐人寻味的是结尾,许冠杰等人突然出场,身穿内地公安制服跳了一段“忠字舞”,并唱道:“没有钱,就没有明天。向前看,不要看左右,新中国,请不要逼我走,我不想移民去外国。”
而李元霸演的中国公安喊道:“我知道了,友谊万岁!”这本是段很温馨的场面,然而,很可惜这之后内地警察形象急转直下,如《急冻奇侠》《群星会》《中国龙》等片对内地政军警各部门的描述。
在周星驰导演的《国产凌凌漆》,内地军警穿着不合体的军服,运送恐龙头盖骨的车上写着“超强三鞭丸”,军队司令就是偷国家国宝的“铁甲战士”,可以任意处死另一个司令,可以下命令,不经审判就处死特工人员。
结论
香港和内地密不可分,内地上每一次政治动荡、大事发生都会在香港人心中留下深刻印象,都会反映在香港的电影作品中。
*本文摘编自《电影文学》2014年第22期,原标题为《香港电影中的内地人形象》。为便于手机阅读,我们进行了删节,重新分段,个别字句做调整,并重新制作标题,配了图片。如有引用,请核对原文。因无法联系作者,欢迎版权单位和作者与我们联系稿酬事宜。
(编辑:陶力行 实习生:蒋凤媛)
汇聚思想,分享观点

新公众号ID:ibingchuansxk
本文由知事 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