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事 

言论自由的美国也有“禁书”排行榜?|严肃观点

文|冰川思享库

有的图书连续多年上十大禁书排行榜,充分反映出美国人禁之的决心和毅力,或者说反映出美国人对某些图书的“仇视”程度。

美国图书馆协会(ALA)的知识自由办公室(OIF)自1990年开始,每年公布十大“受到挑战的图书”,被国际上通称为美国“禁书 ”排行榜。

OIF指出这二者实际上是有区别的。受到挑战的图书不仅包括禁书,还包括被限制利用的图书。为叙述方便,本文以“禁书”指代“受到挑战的图书”。一向标榜言论自由的美国为什么每年列出禁书排行榜呢?

美国禁书排行榜的由来

原来美国政府受制于宪法第一修正案中关于言论自由的条例而没有禁书的权力,没有专门的政府机构负责图书审查,禁书源于民间。任何个人或团体认为一本书的内容有悖于其价值观或信仰,均可向学校、图书馆、地方政府或出版机构提出投诉。

OIF在全国各类报纸上收集有关图书投诉的报道,剪辑出相关信息存入禁书数据库。数据库中被投诉最多的图书将上“黑名单”,由此产生年度十大禁书排行榜。

ALA每年公布十大禁书排行榜的本意是为了让公众了解图书馆和学校审查图书的情况。ALA 对图书审查持谴责态度,并不断地为信息的自由存取而付诸努力。

从1981年开始,每年9月的最后一周,ALA都会举办以阅读自由为主题的禁书周活动。该活动将图书馆员、书商、出版社、杂志社、教师和各类读者聚拢起来,阅读禁书并对自己喜爱的禁书发表评论,商讨当地图书被禁的情况,评选出为捍卫阅读自由而战的禁书周英雄。

通过这些活动,引起人们对信息自由存取的重视,赢得人们对自由表达思想的支持,哪怕这些思想是非正统或非主流的。

新世纪以来美国禁书排行榜的况概况

AIA网站公布了2001-2013年间每年的十大禁书排行榜,共发放榜单130份,每份榜单公布一种图书,有的图书多次上榜。上榜图书共有60种,上榜作者有56名。

2001-2013年以来美国禁书列表(部分)

上榜次数最多的图书是罗伯特·科米尔的《巧克力战争》(8次),罗伯特·科米尔因此成为上榜次数最多的作者;其次是斯蒂芬·奇波斯基的《壁花少年》(6次)以及贾斯汀·理查森和彼得·帕奈尔共同创作的《相亲相爱的坦戈一家》(6次);上榜次数位列第三的是菲利斯·雷诺兹·奈洛尔的《爱丽丝(系列)》(5次)和戴夫·皮尔奇的《内裤超人(系列)》(5次)。

罗比·H·哈里斯的作品上榜最多,他因3部作品而4次上榜——《太神奇了!一本关于卵子、精子、生育、婴儿与家庭的书》《这完全正常:身体变化、长大、性和性健康》和《完全正常》;托妮·莫里森因2部作品而4次上榜——《最蓝的眼睛》和《宠儿》。

值得一提的是,托妮·莫里森是199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还是1996年美国国家图书奖终身成就奖得主。罗伯特·科米尔因两部作品而9次上榜——《巧克力战争》和《人人都有脆弱的时候》。其他作者均只有一部作品上榜。

上榜图书不乏获奖大作,约翰·斯坦贝克的《人鼠之间》于1962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哈珀·李的《杀死一只知更鸟》、艾丽斯·沃克的《紫色》、托妮·莫里森的《宠儿》分别于1961年、1983年和1988年荣获美国普利策小说奖。

▲《杀死一只知更鸟》

另外,《紫色》还获得了1983年美国国家图书奖的最佳小说奖,谢尔曼·阿莱克西的《印第安男孩超真实日记》获得2007年美国国家图书奖的青年文学奖。美国国家图书奖与普利策小说奖是美国最重要的两个文学奖项。

琼·克雷黑德·乔治的《狼女茱莉》、米尔德里德·泰勒的《滚滚雷鸣,听我呐喊》和凯塞琳·帕特森的《仙境之桥》分别于1973年、1977年、1978年荣获美国纽伯瑞儿童文学金奖。

简·莱斯莉·康利的《疯狂的女士》和凯文·霍克斯的《奥利芙的海洋》分别于1994年和2004年荣获纽伯瑞儿童文学银奖。纽伯瑞儿童文学奖是由ALA的分支机构—— 美国儿童图书馆服务协会自1922年创设,每年奖励上年度出版的英语儿童文学优秀作品。

新世纪以来美国禁书分析

(一)禁书原因分析

AIA每年公布的十大禁书排行榜都会列出每种图书被禁的原因。

2001-2013年,禁书原因多达20项,上榜次数最多的原因是语言低俗,130份榜单中有82份含语言低俗,占63.08%;其次是露骨的色情描写,上榜72次,占55.38%。

位列第三的禁书原因是没有适龄的读者群,上榜65次,占50%。与性有关的原因有多项,除露骨的色情描写(72次)外,还有裸体(14次)、性内容(11次)和性教育(7次),总计104个榜单是由于涉性而上榜,占总榜单的80%,可见涉性是禁书的头号原因。

▲《壁花少年》

其他比较重要的原因分别是暴力(28次)、宗教观点(24次)、同性恋(24次)、种族主义(17次)、毒品/酗酒/抽烟(15次)和秘学/魔鬼崇拜(10次)。

被禁原因最多的图书是2009年排行第3的《壁花少年》,“壁花”特指生活中不善于表达和交际,生廖活在童年阴影中极端内向的少年。《壁花少年》被囿禁的原因有8条之多:破坏家庭、毒品、同性恋、语言低俗、宗教观点、露骨的色情描写、自杀、没有适龄的读者群。

(二)禁书的读者年龄分析

对新世纪以来美国禁书列表中的60种书。在亚马逊中查阅每种图书的详情,汇总了每种图书对读者的年龄要求,可发现,40%的禁书(24种)没有标明读者的年龄,60%的禁书(36种)有明确的年龄要求。

其中,20%的禁书(12种)要求读者年龄在12岁及以上;13.33%的禁书(8种)要求在10岁及以上;8.33%的禁书(5种)要求在4-8岁之间;6.67%的禁书(4种)要求在8-12岁之间;5%的禁书要求在7—13岁之间;3.3%的禁书分别要求在9岁及以上或13岁及以上。显然,美国禁书的主要对象是14岁以下的少年和儿童。 

(三)禁书的主题分析

对新世纪以来美国禁书列表中的60种书,作者从亚马逊图书详情中摘录了每种图书在分类体系下位类的主题类名,共摘录53个。

每种图书的分类的详细程度和分类的角度不同,某些主题之间可能存在包含或重叠的关系。通过分析这些主题及其出现的频次,可以一窥美国禁书的主要内容,并了解美国人禁忌的焦点所在。

▲《麦田守望者》

令人吃惊的是,禁书中出现频次最高的主题是文学经典(9次),并且被禁的经典著作绝大部分是成人文学经典。这些成人经典著作被禁的原因汇总起来主要有:语言低俗、没有适龄的读者群、暴力、种族主义、色情、同性恋、麻木不仁、宗教观点。

出现频次居第2位的主题有3个:青少年(8次)、成长与常识(8次)和友谊、社交与校园生活(8次)。其次是爱情与浪漫(6次)、科幻(5次)、毒品与酗酒(4次)。出现3次以上的主题有7个:约会和性、女人与女孩、冒险探险、怀孕、多元文化故事、当代文学和种族偏见。

出现2次以上的主题有10个,只出现1次的主题有29个,它们主要涉及:情感与情绪、魔幻、推理与惊悚、领养、压力、武力与巫术、死亡、生活环境、虐待、伦理、劳资关系、结婚与离异、大屠杀和暴力等。

(四)图书被禁的持续性分析

有的图书连续多年上十大禁书排行榜,充分反映出美国人禁之的决心和毅力,或者说反映出美国人对某些图书的“仇视”程度。

《巧克力战争》在2004-2009年这6年间连续上榜。此外,该书还在2001年和2002年上榜。可见除2003年以外,《巧克力战争》几乎连续8年上榜。《相亲相爱的坦戈一家》在2006-2010年这5年间连续上榜,并且4年都是名列榜首。

▲《巧克力战争》

J.K.罗琳所著的《哈里·波特(系列)》在2001-2003年这3年间连续上榜,而且在2001年和2002年均列榜首。《紫色》、《爱丽丝(系列)》和劳伦·密热科所著的系列图书一《待会再说》、《回见》和《待会见》也都连续3年上榜。

美国禁书的特点

(1) 家长是禁书的主力军

ALA在全美倡导阅读自由,但不等于放任任何内容的图书让任何读者自由阅读。美国《图书馆权利宣言》提到:“图书馆员和管理机构应该支持父母,而且仅是父母才有权力和责任限制他们的孩子利用图书馆资源,并且,仅仅是对于他们自己的孩子。”

▲《图书馆权利宣言》

可见,美国的图书馆组织认为,家长才有禁书的权力,而且仅有对自家孩子禁书的权力。实事表明,美国家长确实认真地履行了这一权力。ALA网站上的数据显示,49.72%的禁书要求由家长发起,足见美国的家长们是禁书的主力军。

(2)青少年和儿童读物是禁书的主要对象

从禁书的原因分析来看,50%的禁书是由于没有适龄的读者群而被禁,实质上也即50%的禁书是因为少年儿童不宜而被禁。

从禁书的读者年龄分析来看,60%的禁书的阅读对象是14岁以下的青少年和儿童。从禁书的主题分析来看,青少年的社交生活(如:爱情、友谊、科幻、探险)与成长困境(如:性、同性恋、毒品、种族偏见)等,这些类别的图书被禁较多。

从图书被禁的持续性分析来看,连续4年以上被禁的都是以青少年或儿童为主要阅读对象的图书。显然,青少年与儿童读物是禁书的主要对象。

(3)“有问题”的成人文学经典和涉性书籍是禁书的重点

对禁书的主题分析显示,被禁频次最高的主题是文学经典,而且绝大部分是成人文学经典。美国禁书的主力军是家长,由此可推断美国有不少家长反对孩子阅读“有问题”的成人文经典。

《紫色》

他们认为这些成人文学经典由于语言低俗、色情、暴力、种族主义、同性恋、麻木不仁和宗教观点等,不适宜未成年人阅读。可见,在美国人看来,不是所有的经典名著都适合未成年人。反之也可看出,美国家长极为重视孩子对文学经典的阅读。

另外,对禁书的原因分析显示,涉性是禁书的头号原因,可见,在以“开放”著称的美国,防止未成年人被泛滥的色情毒害是禁书的主要目的之一。

(4)禁书仅限于局部范围

美国近几年的禁书大部分是县区教育机构(教育评议会、学校董事会)和家长委员会确定的。当对一本禁书有不同意见时,是禁还是放,最终取决于民众,通过由各方代表组成专门小对有争议的图书进行仔细审阅,然后投票表决;或者按法律程序解决。

按照ALA的说法,多数情况下,这些被禁的图书依然可以利用,而且由于ALA为维护阅读自由而积极斡旋,禁书往往此时禁,彼时消。

结语

美国禁书的出发点主要是为保护未成年人免于被色情、暴力、秘学/魔鬼崇拜、毒品/酗酒等庸俗文化或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同时,美国种族复杂、文化多元、宗教林立,禁书也是民族、宗教、种族等各种矛盾的表现之一。

家长是禁书的主力军,说明他们对下一代在道德、文化、宗教与种族主义等方面的价值取向高度关注。

由于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赋予了公民言论自由的权利,所以,美国公民可以对图书发表反对意见,从而发启禁书事项;也可以通过表达对自由阅读的支持,而反对禁书。在此背景下,禁书与解禁图书将成为永恒的话题。

ALA为代表的美国图书馆组织,坚决主张阅读自由,但同时尊重家长对自家孩子禁书的权力。

本文摘编自《大学图书馆学报》2015年第4期,原标题为《新世纪以来美国禁书排行榜透析》,作者为卢章平、刘蒋联、李明娟。为便于手机阅读,我们进行了删节,重新分段,个别字句做调整,并重新制作标题,配了图片。如有引用,请核对原文。因无法联系作者,欢迎版权单位和作者与我们联系稿酬事宜。

(编辑:陶力行)

汇聚思想,分享观点

新公众号ID:ibingchuansxk

本文由知事 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