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活教育”中发现和磨砺自己的核心能力
文|聂圣哲

在“养活教育”中发现和磨砺自己的核心能力
文/左左冰
这篇谈谈我在个人实践中对于“养活教育思想”的体会。
首先,一个人的幸福指数,他是否拥有自己的事业和追求,在这个追求上能走多远,很大程度在于他是否能发现自己的核心能力。他的核心能力与生活、事业的契合度愈高,共振愈强,则他的事业愈容易成功,人生的幸福指数愈高。我以为,“核心能力”是养活教育思想的一个中心概念。
某种程度上,养活教育要解决的问题即是:发现核心能力,发展核心能力(或者磨砺核心能力),以及更高的,完善和发扬核心能力。一句话,养活教育是围绕一个人核心能力的发现、发展和发扬的实践教育,是围绕一个人核心能力的自我教育,是将一个人的核心能力视为生命体,并以生态的、可持续的、全维度、整体观的视角,来训练和养成其核心能力的教育思想。
核心能力和传统的技能、能力、专业、知识等等概念不同,核心能力是从整体性的、本质的、可持续的角度,对于一个人能力的总体把握。核心能力是一个人的中心能力;是其各个能力的出发点和原点;是剥开纷繁复杂的皮相、形态所呈现的一个人本质的能力。
以下的例子可以说明一个人的核心能力。
譬如我自己。我自小就比较喜欢发呆,就是喜欢想事儿。还有,我比较喜欢写东西,看闲书,还有我数学、理科各门成绩都一直很好,那么我的核心能力是什么呢?这就非要经过一个“养活教育”的过程,需要家长、老师,尤其是我自己,通过认真、反复的观察和大量实践,最后的发现是:
虽然数学、理科成绩非常好,但是这不是我的核心能力,只是智商和逻辑能力等的一个反映罢了。首先,我很少向父母、老师提出一个与自然现象、与物质世界的运行、与人类的各种工程、机械、器物、建造等等相关的问题,那么其实,这不是我的核心能力。虽然老师、家长根据我在这些学科上的优异表现,而得出这种结论,但实践证明,这是一个谬之千里的判断。
那么再看,我比较喜欢写作,喜欢看书,那么写作是我的核心能力吗?我曾经也这样设想过,但在我个人进行的“养活教育”实践中,证明写作只是我的擅长之一,远非核心能力。
作家是一个职业,但写作本身不是核心能力,写作只是技能。同样是写作,可能具有各自不同的核心能力。拿我来说,我很早就发现,当阅读景物等的描写时,我常常一目十行地带过,春天很美,哦,好吧。我还曾经尝试过写诗,兴头所至,也有点模样,但仍然只是阶段性的喜好,过去就过去,不惋惜,也不在意。看得出来,我对于文学意义的写作只是中等资质和喜好。
那么,究竟什么是我的核心能力呢?通过大量的实践和摸索,我发现其实是观察、思考,是对于社会的、人文等问题的浓厚的好奇心。你不用给我一分钱,哪怕睡觉睡到一半,我忽然想到一个问题,觉得有点意思,迷迷糊糊地想一会儿,再接着睡。判断核心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你不用给他一分钱,他自己就愿意做,哪怕毫无成果和结果,哪怕打酱油,他也不在乎,他也要打这瓶子酱油!这就是他的核心能力,不在乎后果,不关注结果。
核心能力需要甄别,它可能掩藏得很深,需要在繁复的表象之下发现。核心能力需要甄别,因为它往往很微妙,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核心能力和一般的技能、擅长、优势等等区别开来。譬如同样是记者,可是记者甲和记者乙在核心能力上的差别,可能远大于记者甲和房产经纪丙的差别。比如,记者甲是那种哪里有热闹、哪里有名人,哪里有新鲜事儿就飞奔而去的人,那么他的核心能力可能是穿针引线,是在相隔一段距离的不同领域建立联系的能力,“作为媒介”就是他的核心能力。同样的核心能力,可能是记者,可能是经纪人、企业销售员,也可能是画廊经营者,等等。那么记者乙呢,他或许是一个对于社会百态、对于组织运行、对于不同国家文化感兴趣的人,他今天是记者,明天没准儿成为一个外交家,一个学者,甚至是政治家。当然不同的发展方向,也是因为各自具有表面差异微妙、但其实不同的核心能力。
为什么在“养活教育思想”中特别提出核心能力的观念?因为核心能力是需要逐步发现的,只有在实践中,在问题导向(此处敲黑板!)的实践中,通过大量的判断、磨合、反复验证而逐渐发现的。这个过程进行得越早越好,因为养活教育是一个终生教育、自我教育,发现得越早,实践得越多,那么对于一个人核心能力的养成和训练就越有效,越顺应其天性。这不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望子成龙等等的成功学教育能够解决的问题。
当然,核心能力是在发展中逐步完善的,但中国古语有云: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个人的核心能力哪怕在幼年时期也会初露端倪,甚至与其祖先有着暗自相通的脉线(这可不是血统论),需要家长、老师的正确发现和引导。
另外,核心能力是各式各样的。一个具有深厚的爱心,对于改变人们生活感兴趣的人可能成为企业家,财富只是其伴生物而已。而一个只是想“多俩儿钱花”的人,那么他甚至不能埋怨自己的贫穷,因为仅仅盯着金钱本身,这样的核心能力可能要追溯到其糟糕的早期养活教育。错误诱导的家长,或许不得不为自己的浅陋付出代价。
本文由知事 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