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事 

反叛与疯狂,从这个西班牙小镇扩散到全世界

文|冯仑风马牛

在巴伦西亚地区有这么有一个典型的西班牙小镇,它被群山环绕,与世无争,112 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常年生活着不到 1 万人。这里历史可以追溯到 5000 年前的古老小镇上,经济以种植地中海地区典型的农业作物为主,没有太多旅游景点也没有什么知名美食。

但每年八月的几天之内,超过 3 万人会前赴后继地来到这个在其余的 360 天内都十分平静的小镇,在全世界的注目下共同欢度世界上可能最混乱、也最快乐的节日。

这个小镇叫布尼奥尔(Buñol ),而这个令它闻名的节日就是我们俗称的西红柿节(Tomatina Festival)每年八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三中午,来自世界各地的几万人会聚集在镇中心的街道上,互相抛掷出超过 100 吨西红柿,直到街道上变成一片红色的海洋。

尽管西红柿节以成为了西班牙最富盛名的节日之一,甚至仅次于奔牛节,但实际上它是一个异常年轻的民间节日。

尽管历史不久,西红柿节的起源仍然有很多种说法。和最酷的传闻——‘反动青年用西红柿袭击议员’相比,最多人相信的说法是——1945 年,几个年轻人在城市广场参加某个节日游行时,因为无聊,准备玩儿点不一样的。

几个人心血来潮地冲进了一家蔬菜市场,拿起西红柿开始砸向人群,没想到这种“打砸抢”行为不但没有引起民愤,反而病毒般飞速传染开,当即,传统的节日游行就摇身一变演变成了停不下来的西红柿大战,直到被警察叫停。

当兴奋的人群带着浑身的西红柿汁悻悻而散时,完全不知道自己刚刚创造了历史。

第二年、第三年,这些年轻人又从家里带来了西红柿,在相同的时间展开战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以至于当地人渐渐忘记了最早的那个节日究竟是什么。

毫无疑问的是,这个人们互相疯狂投掷西红柿,直至把小镇中心染成红色的节日,一开始就带着反叛运动的意味。

早期的西红柿大战伴随着民众和官方的冲突。‘西红柿节’出于安保控制上的难度和牵涉的小镇形象问题而被取缔,又因舆论压力在更宽松的规定下重启,直至又触犯到了某些权威再被叫停,如此反复。唯一不变的是,被拘留的‘倒霉蛋’大部分为自己的行为感到自豪,并在被释放后‘变本加厉’地投入下一次大战。

传说西班牙的大元帅弗朗西斯科·弗朗哥本人也因为曾被反对者扔过土豆和西红柿,而特别讨厌西红柿节,甚至传话给布尼奥尔政府让他们必须停止这种危险的节庆。

不过,过不过西红柿节不是他们说了算。

在 1957 年,好几年没法过西红柿节的布尼奥尔人再也不能忍受不了了。在又一年的禁令下发后,一场大游行爆发了——人们在街道上扛着装满西红柿的棺材缓缓前行,为西红柿举行葬礼,游行队伍中甚至还有一支演奏葬礼进行曲的乐队进行全程配乐。

在当事人的记忆中,这次游行‘悲痛而成功’,因为在游行后不久,布尼奥尔小镇议会在舆论压力下通过了一次表决,宣布西红柿节升级’为官方节日,不会再面临被突然取消的危险。

从此以后,‘战士们’再也不用自备‘弹药’了,因为政府会从附近的番茄产地 Extremadura 收购品相不好的次等西红柿,用卡车直接拉到镇中心的人民广场,供市民自由取用,仅有的规则是,不能用任何其他蔬菜,西红柿丢出去之前得先挤碎,以免有人意外受伤。

而在几个小时的西红柿大战结束后,战士、当地居民和志愿者会一起清理色香味俱全的街道,直到深夜,被西红柿腐蚀得有些发亮的砖石地面重新显出原本的冷色。

在西红柿节官方化的过程中,西红柿节也渐渐演变成一曲真正的‘欢乐颂’,并成为西班牙最著名的旅游热点之一。

1995 年和 1997 年,《华尔街日报》和《纽约时报》接连报道了西红柿节,从此以后,每年西红柿节期间,全世界的各大媒体都充斥着关于‘西红柿运到了,期待大战吧’‘西红柿减产,今年的西红柿节还会一样精彩吗’之类的短报道,而西红柿节倒计时也显示在西红柿节各类相关网站的显著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布尼奥尔和西红柿节的名声扩散,也是 90 年代末 lonely planet 风潮的一部分。当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在工作学习之余开始揣着不多的钱独自踏上旅途,寻找人生的答案。

而有什么节日,比这个在西班牙夏日的小镇,向可能一辈子都不会见到第二面的陌生人肆无忌惮地投掷西红柿更令人兴奋呢?于是,数以万计的游客在炎热的八月涌进小镇,越来越多的人在巴伦西亚地区游玩时会光顾布尼奥尔。

这座曾经湮没在巴伦西亚地区的无名小镇,就这样成为了一个‘一夜成名’并且‘红得发紫’的热点。

那么,这是不是就可以成为成功学上一个‘无名小镇靠疯狂节日,几天赚够一年钱’的商业案例了呢?

并不是,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布尼奥尔政府都在赔本。

1987 年前,西红柿节的组织者是布尼奥尔政府委托的一个名为 Clavarios 的集团,他们主要依靠从市民和议会筹集资金维持西红柿节的开销,从没想过要盈利。而随着越来越多人慕名而来加入西红柿大战,布尼奥尔政府开始面临负债。

有数据称,在开始门票改革前,布尼奥尔政府的财政已经连续亏损了近十年,2012 年的负债更是创下历史新高达到 410 万欧元,而每年的西红柿节总计要支出 14 万欧元,也就是说,这一天的每一分钟,都有 2300 欧元从布尼奥尔人的钱包里溜走。

有经济学家把这次转折誉为西班牙经济危机的一个征兆,‘不断破碎的红色西红柿正是经济泡沫的一个绝妙比喻’。

2013 年,布尼奥尔议会第一次通过了一个关于‘西红柿节门票’的预案—当时的镇长 Joaquín Masmano Palmer 把这个决定称为‘不得已之计’——一方面,当地政府经过评估认为小镇的街道已经承受不了太多游客和西红柿的摧残,需要加强相应的安保措施,另一方面,在政府的财政支出不变的情况下,能弄到手的西红柿不够用了。

总之,西红柿节的名声让布尼奥尔政府的财政吃不消了。

在此影响下,西红柿节的经营开始全面私有化。政府雇佣了一些票务公司,每个想要洗西红柿浴的游客必须缴纳 10 欧元的门票费用方能‘参战’,高达 750 欧元的 VIP 门票则给铁血粉丝们提供爬上西红柿卡车占领绝佳位置的机会。几家旅游公司则承包了往返布尼奥尔的交通和观光服务,力图让西红柿节成为当地的主要商机。

这招很快见到了成效,但布尼奥尔人知道他们不可能永远靠一个短暂的节日维持这个小镇的商业形象,尽管门票制度实施后,每年能卖出超过 1.5 万张门票,但镇政府早在 2002 年就为西红柿节(Tomatina)注册了专利,并开始吸引各类商业合作。

一些电影以每部约 30 万欧元的成本在这里取景——比如 2011 年的印度电影《人生不再重来》(Zindagi Na Milegi Dobara)和 2014 年的英国电影《舞力假期》(Walking on Sunshine)。

三星、雷朋等国际品牌的广告,也以西红柿节为重要场景,向人们传递‘集体狂欢节’帷幕下的个体精神。

布尼奥尔也和其他想要复制西红柿节模式的城市进行合作,如今我们能在哥伦比亚、智利、古巴、印度、韩国和美国都看到类似的西红柿节,就多亏了布尼奥尔人的‘慷慨’。

与此同时,布尼奥尔政府也推出了西红柿节以外的旅游计划,把西红柿节纳入了本地一系列盛大的夏日节庆的一部分,给游客更多光顾的理由。官方的 After Party 和西红柿音乐节也在西红柿从街道上消失后继续开办,好让换好干净衣服的战士们多停留一会儿。

所以,即使西红柿节成为一种分散在世界各地的集体狂欢,布尼奥尔人也没什么可担心的。在短期内,这里仍然是西红柿节的故乡和主要聚点。而在更长的时间维度里,这座平时并没有太多红色的小镇,却成为了西班牙的精神代名词。每个人骨子里的反叛与疯狂,热情与和平,都会在布尼奥尔找到它们红色的故乡。

  封面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刘白  主编|寿佳茵

总编|喻潇潇   顾问|王淑琪

-商务联系-

阿牛|13311153963

微信| niuniu-fengmaniu

本文由知事 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