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和女人到底谁更需要一夫一妻的婚姻
文|坐谈风月

有读者问,一夫一妻的婚姻到底是保护男人还是保护女人。说实话,这个问题没有一概而论,要看是在什么语境下以及针对谁。
婚姻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制度,其目的主要是确保稳定的两性繁衍。这反映在下面两个方面:
1、确保男性愿意并且实际上做到与女性一起来抚养孩子。
由于男性在两性的性间竞争中处于劣势,他不能辨别和确认与他交媾过的女人生下的孩子就一定是自己的,此一;而女性在孕娩育的漫长过程中需要比独自生存更多的资源而靠自己获得资源的能力又受到削弱,因而需要有男性来协助自己共同抚养孩子,此二。
这就造成一方需要,而另一方疑虑。婚姻制度以及与婚姻制度配套的性道德就能尽可能消除男性的顾虑,使夫妇俩能齐心协力地共同抚养孩子。
2、确保弱势男性也能得到繁衍的机会。
由于两性分别的性内竞争所发展出的性策略不同,在自然的情境下弱势男性将没有交媾的机会,女性都倾向于有资源且健康的男性。这与动物界的情形类似,园丁鸟在交配季,优势的雄鸟会获得超过50次的交配机会(与超过50只雌鸟交配),而相当比例的弱势雄鸟在整个交配季一次交配机会都没有。此一。而人类社会随着分工以及组织规模的日渐庞大,不同人类族群的竞争中,人口是最重要的竞争资源,而为了部族能够尽可能人丁兴旺,就不能只让优势男性获得交媾机会(增加近亲概率,弱化部族健康),必须让那些为数不少的弱势男性也能有序繁衍,此二。
因此,婚姻制度以及与婚姻制度配套的性道德就要尽可能使整个部族男性都有机会有序繁衍,而不至于使少数优势男性的后代在近亲交配中一代代衰落下去。

3、确保掌握资源和权力的男性能将财富遗传给自己的后代。
两性在性与生殖过程中的差异导致了普遍的男权社会雏形,事实上在早期人类部族中,真正掌握权力的主要是那些优势男性,而不是全部男性。当农业革命普及之后,人类由四处迁徙而开始定居生活,并因此带来更为广泛的分工,以及结成更为庞大的联盟和族群。这时私有制开始出现,财富开始向少数掌握权力的男性聚集。为了确保家族财富能够传承给自己的后代,而不是隔壁老王的私生子,婚姻就需要保障权贵男性的女人忠实于自己,这样就能减少或避免权贵男性遭遇性内竞争。(如年轻的贵族男性勾引年老的贵族男性的配偶)

随着近代已降的经济发展;技术进步;教育普及以及意识形态的不断嬗变,现代社会已经削弱乃至颠覆掉了男权社会的基础,而女权主义也越来越成为不可或缺甚至举足重轻的社运或政治思潮。越来越多的女性,特别是都市高学历高收入高智商的女性已经无须依靠男人而自己可以抚养孩子,她们甚至不必蹈入乏善可陈的婚姻泥潭之中。但是,也必须看到,中国社会有相当比例的底层女性仍然希冀通过婚姻来改变自己以及家庭的困境。
所以,不能一概而论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到底是对男性有利还是女性有利。但是废除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弱势男性将更可能成为受害者;而弱势女性仍然有机会挑选弱势男性中的佼佼者。
(本文首发于《今日头条·问答》)

本文由知事 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