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人使用筷子,西方人使用刀叉?
文|牛弹琴
今天我们在西餐厅吃饭的时候,也许一个疑问:为什么中国人吃饭用碗筷,而西方人用刀叉呢?
从这餐具的应用又能看出中西方怎样的历史文化背景呢?
今天就带你回顾这有趣的历史现象,去厘清东西方饮食文化后面的发展规律。
01.
首先告诉你,一开始我们中国祖先也是用刀叉的,而不是筷子!什么?中国古人一开始就是用刀叉?对,你没有看错,刀叉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
现在世界上最早发现的餐具刀是在我国浙江河姆渡遗址,距今7000年。大家可以想一下,新石器时代的人还基本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对付肉食类最好的工具当然是刀了,所以聪明的中国古人就把刀最先应用于饮食之中。
只不过,当时人们把用于餐桌上的刀具叫做“匕”。现代人用的匕首原来产生的时候居然是用于饮食的。看看下面出土的青铜匕,它具有两种实用功能:一是相当于勺子,二是相当于餐刀。可以切可以捞。
先秦的时候,这个“匕”其实就是从刀演变而来的,后来,随着饮食文化的发展,两个功能就分开了,形成了刀和勺。“匕”后来只代表勺子,这个字在古代也引申成美食,美味。我们至今把去世的母亲称为“妣”,甲骨文中“妣”就是“匕”,代表做饭的母亲。
餐具刀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餐具,接着出现的就是餐具的叉子。在我国西北齐家文化遗址中发现了一些骨制餐叉,距今至少4000年了。它们出土的时候是在一起的,说明当时是成套使用的。
到了商代,餐叉变为两齿,也小巧了。它和勺子和骨刀同在,表明当时餐叉、勺、刀是三件配套的。在我国商代的一些遗址、墓葬中也有出土餐具,都表明商代时刀叉是人们使用的主要餐具。
之后,在洛阳的一个战国墓里头出土了50多件多铜刀铜叉,说明战国也用刀叉。甘肃酒泉出土过东汉铜餐叉,广东出土过东晋铁餐叉,甘肃漳县出土过元代的餐叉餐刀,同时在山东嘉祥也出土过刀叉,还有专门放置刀叉的竹鞘。刀叉的使用一直持续到宋元时期。
02.
那么中国人是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筷子的呢?
在我国江淮东部龙庄出土的42根骨箸,还有青海出土的骨箸,距今都7000年了。但一是发现数量少,不能当成当时中华大地上普遍的餐具。再者,按我们的生活常识,筷子就是两根小棍,谁知道当时人们还拿它有没有别的用途。
中国最早的筷子是安阳殷墟1005号墓发现的6支铜箸头。这就是为进餐准备的。所以,学界认为筷子当被做餐具使用是在商代。以后慢慢取代了刀叉,到了战国时筷子成为餐桌上的主流,从此我们中国人开始大规模地使用筷子了,而刀叉进入到了厨房,很难再登大雅之堂。
商代的青铜箸
为什么用筷子取代了刀叉呢?这是中国饮食文化发展的结果。
在商周时期,中国的烹饪技术摆脱了原始的状态,进入到饮食的文明时期。让我们来看看西周的王室和贵族的标准饮食。
这时候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周代八珍"。它由2饭6菜组成:"淳熬"(肉酱油浇大米饭)、"淳母"(肉酱油浇黍米饭)、"炮豚"(煨烤炸炖乳猪)、"炮牂"(煨烤炸炖母羊羔)、"捣珍"(合烧牛、羊、鹿的里脊肉)、“渍”(酒糟牛羊肉)、"熬"(类似五香牛肉干)、"肝"(烧烤肉油包狗肝)。
这些“八珍”可是厨师事先对食物精加工的,工序很复杂。事先就把食材进行了加工成适合入口的大小块,端出来的菜品已经切好做好了,所以,吃饭时当然不用自己在用刀叉进行分割了,只要用筷子夹住送入嘴中就行了。
因为“周代八珍”是中国各地方菜系的鼻祖,所以筷子成为古代中国饮食的主流餐具。
所以,在商周及其以后的春秋战国时期,用筷子的则是贵族,用筷子吃饭在当时是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之后才慢慢向民间推广普及,取代了刀叉。
当时以华夏文化为主的中原文明,讲究华夷有辨,要将自己先进的文明和周围游牧民族区分开来,游牧民族的饮食特点还是以食肉为主,离不开刀叉。
所以,筷子就成了先进文化的代表。属于华夏文明的边缘地带使用刀叉,或者底层的打渔狩猎贫苦人使用,因为刀叉对于简单肉类加工比筷子实用多了。
后来,中原周边的少数民族受到了华夏文明的影响,也开始提高自己的地位,开始用筷子。但是,还要切肉、吃肉,怎么办?于是,出现了这样的餐具。
这就是“刀筷组合”。 餐刀和筷子套用,而且装在一起,方便携带。吃饭既显得贵族气质有格调,还具有实用切肉的功能。
03.
那么西方古代社会用什么吃饭呢?
古代希腊和罗马吃饭是用手抓饭。即便当时最强盛的罗马,贵族最时尚的吃法也是躺在床上,用手取食物。在很多欧美历史影视剧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人们是不用刀叉的。
到了中世纪,人们还是手抓饭吃。当时的教会认为肉和其他食物都是上帝为造福人类而恩赐的,用餐具接触食物是对上帝的傲慢无礼和侮辱。
当时欧洲宫廷吃饭是很讲究的。为了区分地位的高低,王室和贵族是用三个手指,不能像平民用五个手指。
所以,叉子一般都是三齿。手指沾了油水也不能像平民一样舔吮或用衣服擦,而是要用专门的布,这也是餐巾的来历。
我个人觉得这也是他们无奈的选择,因为欧洲文明发源地大多属于地中海气候,当时没现在的灌溉技术和生产条件,只能靠天吃饭。
地中海气候夏天是炎热干燥少雨,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所以,饮食还是以游牧民族的特点为主,农业比中国落后多了。
就拿现在最流行最时尚最复古的面包Miche为例,这算是欧洲历史悠久的传统平民面包,我们从这面包来看当时欧洲社会饮食水平。
这面包可不全是用面粉制作的,当时农业条件也不允许他们如此,纯粹的白面包只有法国宫廷才能享用。
普通的平民然后往里面掺上燕麦和麦麸等别的东西,也不是每家都有烤炉的,然后到公用的砖石烤炉烤制,一般烤一个面包是一家人几天的口粮。
所以,这种面包很硬、很大,放多少天也不会坏。
在大航海时代,这样的面包居然能保持数月甚至一年,所以很干很硬,甚至可以把它当成板砖拍人。
所以,我们在影视剧中经常可以看见这样的镜头,一个人很费力地掰下一块,然后蘸一些汤汁,泡软以后才能吃。
这也是古代欧洲平民的典型食物和吃法。
不用尝,一想就知道这面包的口感和味道了。关键里面还掺有杂质,对于这样的食用,最实用的工具当然是手,可以掰可以蘸汤还可以挑拣杂物。
04.
至于刀叉是怎么通过游牧民族传到西方的,西方是什么时候开始使用刀叉的,全世界也见不到这样的史料和考古发现。
只能靠西方学者专家推论和猜测了。有观点认为到了15世纪,刀叉才开始流行的。也有西方学者认为,欧洲使用刀叉能推到公元10世纪也就是拜占廷帝国时候开始的。
就我个人看法,这种推测是靠谱的,近些年随着对拜占庭的历史研究,我们发现这个时期,拜占庭处于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节点上,欧洲社会接受很多东方传来的文化和发明,例如纸、火药等。
先进文明总是具有辐射性的,中亚及其阿拉伯地区对东西文明具有引导和沟通的桥梁作用。
所以,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对刀叉和筷子使用,也通过这个渠道传到了欧洲。当时受到了教会的抵制,认为这是对上帝的不敬。
但刀叉和筷子使用毕竟是人们生活文明的象征,所以经过长时间的普及,到了15世纪欧洲人开始普遍地用刀叉了。
但因为其饮食特点,刀叉还是显得比较实用,可以切肉切面包,而筷子却不实用,所以西方人只接受了东方饮食文化中的刀叉。
这刀叉的使用反映着东西方饮食文化差距和当时农业生产力的水平。在古代,以农业文明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当你再拿起筷子,能否感到我们中华文化曾经的辉煌与厚重呢?
本文由知事 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