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万间谍潜伏中国?快来熟悉间谍套路

新京报
文|新京报
根据一份法新社的统计数据,至少有十多万间谍在中国从事各种活动!
全文1479字,阅读约需2分钟
前两天,北京市国安局制定的《公民举报间谍行为线索奖励办法》正式公布并开始实施。
《办法》规定,公民向市国家安全局举报间谍行为,最高可获得50万元奖励!

看来,此处要@朝阳群众了。网友们或许会疑惑,神秘而复杂的间谍行动,跟普通群众有关系吗?其实,许多看似普通的行为里,都隐藏着间谍的玄机,小编就跟大家来说说,外国间谍在中国都有哪些套路。
首先想知道的是,在中国的外国间谍多吗?
根据一份法新社的统计数据,至少有十多万间谍在中国从事各种活动,他们主要来自日本、美国、法国、德国等。
有的间谍在中国潜伏数十年之久,比如日本间谍、日台经济人协会理事长阿尾博政。他以经济学学者的身份潜入中国,从1982年开始,他为日本陆上幕僚监部呈报了150篇关于中国情况的报告。2009年,他还在日本出书讲述自己的间谍经历。前后加起来,在中国潜伏了整整37年。

▲日本间谍、日台经济人协会理事长阿尾博政(左)。
除了亲力亲为,更多的间谍则是利用手段,把普通人变成为他们服务的工具。
━━━━━
手段一:找你拍照
看起来最无害,又最具迷惑性的,当然是拍照了。如果有人以杂志、报纸约稿的名义,找你拍摄敏感的照片,并许诺以重金,那就要小心了。

据湖北省破获的一起反间谍案件,住在宜昌某军用机场旁边的打工仔李某,就收到一个这样的信息。对方自称在杂志社工作,从上海过来出差,想做一个摄影专访。对方提出,只要他到机场,把附近拍一下,或拍飞机,就有300块钱的活动费。第二天,李某就在后院里拍了几张飞机照片,通过微信传给了对方,当天下午,钱就到账了。“轻轻松松”就赚到了300元话费,李某自此一发不可收拾。
2014年10月到12月,李某给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发送军用飞机起降照片1000多张,收取对方支付的报酬1.2万余元。经鉴定,其中部分文字图片资料有6份属于国家秘密级情报。此后,李某被以“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向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
手段二:请教问题
也有一些间谍打着请教问题的名义,套取军事情报。
2013年初,在某国防军工单位技术部门供职的李某接到亲戚的电话,称境外朋友S想了解一些航空航天的知识,李某婉言拒绝了,但在亲戚的多次劝说下,李某还是与S建立了联系。
S以公司做市场调查准备进军航空航天领域为由,要求李某利用工作之便搜集航天航空方面的期刊、杂志、论文等资料,由于单位内部资料管理较严,李某多次借阅资料未果,没能如期完成S交代的任务。为顾及情面,李某向S推荐了某航空航天大学在读研究生成某,导致成某被策反,李某也成为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的帮凶。
━━━━━
手段三:帮忙找工作
“兼职赚外快,待遇优,非直销,诚信至上”,经常上网的你对于这种说法肯定不陌生。有许多工作背后,其实也藏着间谍的身影。

据大连市国家安全局破获的一起案件,1985年出生的韩某在互联网发布求职信息。2014年的一天,一个微信用户主动加韩某好友。该微信“好友”自称是记者,需要新闻报道材料,叫韩某去某涉军目标附近就业。为表“诚意”,这名“记者”还爽快地先给韩某提供了1.16万元的定金。
自此,韩某接下这份“兼职”。在这名境外人员指使下,他先按照对方要求进入某单位工作,随后多次利用工作便利,违规进入敏感区域,用手机拍摄大量某重大军工项目照片,通过互联网将图片传到境外。短短几个月,韩某这份“兼职”,“底薪”及“奖励”已累计超过9万元。经查,韩某已向境外人员非法提供重要军事目标照片数百张。
━━━━━
手段四:打情感牌
除了经济利益的套路,不少普通人则是被情感牌拉下水。
据义乌市国家安全局披露的一起间谍案,荆某是北方某省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20岁出头,在义乌打工,日子过得颇为艰难。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一名自称是某境外公司经理的间谍。"经理"常对他说,如果有什么难处,比如吃不上饭、生病需要钱,就给他打个电话,不用跟家里人说。
"经理"嘘寒问暖的招式起到了作用,在几次交往中,荆某觉得这个"经理"人不错,很感激他,愿意为他工作。于是,刚二十出头的荆某死心塌地为境外间谍刺探我军事情报。后来,荆某在照境外间谍的指令下,远赴宁波、山东、福建刺探我军事情报。最后,荆某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
搞清这些套路后,说不定那50万就是你的了。
本文由知事 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