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事 

在体制内,一句话说不对能惹多大麻烦?

不是官话

关注

文|不是官话

一句话能成事,一句话也能坏事,而机关干部一句话的分量更是不可低估。要是在机关里工作的同事,和群众交流时能“好好说话”,很多问题都可以直接解决。

好好说话,很多人觉得这有何难,讲话客气一点不就可以了。这事官话君觉得可没那么简单,不信就听静渊先生和我们分享的两件事:

先说说现实版《我不是潘金莲》。

前几年,县里掀起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热潮,处于城乡结合部的城南镇成为征地拆迁的主战场。在一个重点工程项目征地拆迁过程中,发生了一件严肃又搞笑的事情。征地部门在拆除农房时,“误拆”了隔壁老王家的房子,这个老王家祖上以前是大地主,后来因为各种原因家道中落。王家两子中一人失联多年未归,一人长期在外打工糊口。征地部门在未征得小王同意,且未签订征地拆迁协议的情况下,“误拆”了老王家的农房。征地部门“误拆”作业完成后,“第一时间”叫村干部联系小王回家“料理后事”。

外出多年的小王带着他的老婆和四个娃回来了,征地部门大惊失色,光“人头费”一项赔偿款都要水涨船高好几倍。各级部门多次与小王一家协调过程中,双方在征地赔偿款金额上未达成一致。小王后来坚称其祖上是大地主,并列出一张“被毁古董明细表”,标明价值近千万元。虽征地部门向小王出示“误拆”前物品清单,由于“先拆后奏”,且当时小王一家也未在场,小王家“古董”悉数被毁,征地部门对小王一家诉求多次敷衍了事。

有次小王拖家带口找到征地部门要求解决生计问题,由于前期双方积累了很多怨气,说话都比较冲动。小王威胁征地干部:“再不解决我就到北京上访!”此言一出也点燃也征地干部的激情:“你有本事你就去!”谁也没有想到一次“误拆”+一句气话点燃的这把火可以烧这么久,小王从此走上了长达数年的漫漫上访路,每逢国庆等重要节假日、两会等重要会期、各地举办的国际性大会,小王都自觉前往“参会”。

由于每年上级对下级都有信访考核,在这些重点时段,从上至下各级干部都会化作一只只“惊弓之鸟”。县里每年在小王身上所花的“维稳经费”多达数十万元,早已超出了小王最初要求赔偿的金额。又是一年两会时,小王早早的坐上了北上的列车,各部门又陷入了恶性循环的接访工作。

再说一个“一语值万金”的故事。

那年夏天,县上某建设工地正在热火朝天的施工,工人们突然一阵骚动,正在安装脚手架的电工被高压电打倒在地,经120现场急救,电工已无任何生命体征。随后由相关部门搭建协调平台,开发商和死者家属围绕赔偿款展开了谈判拉锯战。死者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中间还有个40来岁的妻子,顶梁柱一走,家境更是雪上加霜。

谈判现场哭的哭、吵的吵、骂的骂,既混乱又分工明确。经过“友好”协商,双方同意由开发商支付死者家属一次性赔偿款100万元。三天后,在大家都准备松口气时,死者家属又找到相关部门哭闹,指责开发商和项目部相互推诿,拒绝赔偿。这还了得,相关部门再次组织开发商和死者家属谈判,这次谈判的紧张氛围可以说是“一触即发”。死者家属要求开发商支付这三天的食宿费、误工费、精神损失费合计102万元。

此刻,某部门领导突然冒出一句:“既然赔偿金额已经达成,就不能再更改。”死者家属情绪立即被点燃,什么话不好听就说什么,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开发商都没有表态,你作为政府官员不为民做主就算了,还在帮开发商说话。”为了尽快控制事态,防止死者家属做出过激行为,该领导不得不动用行政强制手段,要求开发商立即支付死者家属赔偿款102万元。

一句话的含金量可以是每年数十万元的“维稳经费”,还可以是两万元的食宿费、误工费、精神损失费。有人因为没有“好好说话”为“三块钱”丢了命,有的部门和干部因为没有“好好说话”让组织每年损失数十万元的“维稳经费”,有的领导因为没有为弱势群体“好好说话”,玷污了自己的“官声”,抹黑了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

我们的各级政府,政府的各级官员,没有把人民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自己心上,层层不管,层层推诿,层层刁难。一粒芝麻就这样变成了西瓜,一只蚂蚁就这样变成了大象。谁把她(他)逼上梁山的?不是人民公仆,是那些吃着人民俸禄,又不替人民办事,还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

这是《我不是潘金莲》里某大领导开会时做的训话,值得所有活在体制内的同志深思。

本文由知事 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