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教授的家乡人民真不行|严肃观点
文|未来可栖
用我三生的烟火,烤热了你的七月。
2003年7月,孙宏斌叫板王石的时候,一定没有把许家印放在眼里,因为许教授的家乡人民不行。
那一年的7月,恒大地产刚刚进入中国企业500强。离许家印“武汉科技大学教授”加身还有3个月。虽然获得了“十大地产领军人物”的称号,但这个奖项的份量却比不上清华才子孙宏斌的一句话。
1个月之后,许教授从广州“地头蛇”越秀城建集团手里挖来了“广州十大杰出地产CEO”罗国庆,准备从他的福地广州走向全国,做给在“中城房网”台上唱对手戏的王孙俩人瞧瞧。
那一年王石52,孙宏斌40,许教授45。
把时间往回翻,1958年发生过两件大事,让很多人的人生因此改变。1、在中国的政治中心,一所叫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学校成立;2、在中国的地理中心,一个名叫“许家印”的娃娃降生在河南太康县高贤乡聚台岗村。
这一天是农历的寒露节气,气温开始急剧下降,秋收之后的农村,更是一派萧索的气象,地里没了庄稼,刚翻过的黄土地光秃秃的,枯黄的树叶散落在村里的土路上。在产粮大省的中原大地上,到处透着一股饥饿的气息——“大跃进”的作风在神州大地上刚刚发芽,自此之后的60年里到处都有这种饥饿的影子——拥有再多,也觉得“饿”。

8年之后,当许家印在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和渴望的年纪,可以凭借清晰记忆形成自我意识的童年,一场运动席卷了全国,曾经肩负追赶西方先进技术使命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被迫停课,学生被要求要深入农村、厂矿,与工农结合。
这是中国的第一次知识份子下乡运动。清华、北大、农大的莘莘学子先一步去了革命根据地江西,中科大想去江西,但晚了一步。1969年,国务院科教组组长刘西尧建议中科大迁到河南南阳,因为南阳“地处三线……具备发展工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但是,河南拒绝了。官方理由是:地址不合适。实际上是因为:口粮不够。产粮大省把粮食缴上去了,分配下来的口粮少,养不起大学生。
中原人民从1942年开始勒紧裤腰带为国挨饿,忽然在这一刻不想勒了。某位伟人在很早之前就给出了定论:小农思想干不了大事。
后来,中科大去了同样穷的安徽省。留下许教授的家乡人民在改革开放之后,后悔了30多年。巧合的是,安徽是许教授岳父的家乡,而把中科大留在安徽的李德生是河南人。
大概就在这个年龄,有位算命先生曾给许教授看相,一番端详之后,作出结论:孩子,你将来是要端金碗的啊!就像许教授的太康老乡:吴广,隔着历史长河喊出的那句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不知道许教授有没有信算命先生的话,他的家乡人民说他们信了,每当有人问起许教授的故事,他们就把这句话搬出来。但话里透着一副气息:许教授的发达,是因为他们眼光准,有他们的功劳。
我想许教授在上学的时候就早早领会了鲁迅的文章,他记住的不仅有那句著名的“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还有邻居杨二嫂偷走狗气煞时候的情景。许教授从小就领悟了:跟小农思想的人一起干不了大事。
1992年,34岁的许教授准备放弃舞阳钢铁厂车间主任这个小头目职位,追随“大佬”们的潮流,南下广州。他回了一次家乡,一是跟家人告别,二是要筹集下海的资本。但是面对“将来是要端金碗”的许教授,没有人愿意借钱给他。
后来,据说在恒大如果招一个河南人,哪怕是清洁工,许教授都要亲自过问。
这也不能怪许教授。河南人没有做生意的意识,在经济腾飞的90年代叱咤一时的新飞、双汇都被折腾成了外资企业,行业头牌莲花味精也没能及时转型,在民族品牌的道路上折戟了。许教授南下广州的时候,家乡人民以为他是去从事一项河南打工仔最常从事的职业:捡破烂——没有前途。

唯一一次例外发生在恒大在香港上市成功之后,许教授因为对赌协议完全失去恒大的威胁暂时缓解之后,回到太康县省亲的一次酒桌上,他把从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的潘永卓带去了恒大。
潘永卓在恒大一路上升,从恒大集团西安公司总经理一直到恒大矿泉水集团董事长,能跟他同样风光的也只有许教授的校友、负责恒大足球的刘永灼。在恒大冰泉陷入盈利危机,清盘出售的前一年,潘永卓离开恒大,投奔了同为“华南五虎”中一员的碧桂园——一家许教授并不欣赏的公司。
恒大曾经很让许教授骄傲的是:在2006年恒大遭遇生死危机的最紧要时刻,全公司中层以上900多人无一离职。许教授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但只会报答那些帮助他度过危机的人或单位——比如武汉科技大学。
“经常有人问我:许总,您是哪个学校的?我总是大声讲:武汉科技大学毕业的”许教授在武汉科大的一次校庆上慷慨激昂,“我经常讲的一句话: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就到武汉科技大学!”甚至说,“昨天,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与我座谈,希望我为武汉的大学跨越发展有所贡献,我告诉陈书记:我要先把我的贡献给我的母校武汉科技大学!”他要让武汉科大超越哈佛。
对他这句话,孙宏斌一定没有放到心里去。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之后,生在黄土地的许教授,一心想要离开“穷山恶水出刁民”的家乡,立马收起“生产队长”的把式,奔赴考场——可惜没有考上。第二年,20岁的教授“准备了5个月”,考上了临省的武汉钢铁学院。后来这所学校改名叫“武汉科技大学”。
在许教授来到武汉学习冶金技术的第二年,比他小五岁的孙宏斌也来到武汉,进入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了治水,两个工科男在武汉有了一个短暂的交集。2000年武汉水电并入武汉大学——在母校上,孙宏斌又压制了许教授。
但许教授是知恩图报的人。有一年武汉科大校庆,经费紧张,曾经的老师被安排“公关”许教授。老师刚一开口,情商极高的许教授就说:我出100万。老师顺利完成了200%的任务,后来武汉科大有一栋楼叫:家印楼。

但是许教授的家乡人民不行。1999年恒大首度跻身为广州地产10强,许家印回老家聚台岗村省亲,捐资百万给他的小学母校,把名字土土的“聚台岗村小学”改成了金闪闪的“家印学校”。
在许教授家乡人民的小农意识里,投资教育是一种搏傻行为,教育的投入产出比太低,捐钱给学校,不如把钱直接发给老乡。他们不懂许教授为啥含辛茹苦考进三流大学,又丢掉舞阳钢铁厂车间主任的铁饭碗,去广州“捡破烂”,就愚昧的把这一切归结成一个字:“傻”。就这样失去了借机跟未来首富拉近乎,要投资的机会。

许教授不仅在鲁迅的文字里看到了这样的愚昧,现实生活的体会更是刻骨铭心,他拉车卖石灰、开拖拉机,辞掉河南舞阳钢铁厂车间主任,丢掉自己在短时间内获得的6个国家表彰,都是为了走出家乡,远离这群愚昧的人。
1992年,许教授揣着2万块钱和对家乡人民的失望去了广东,遇见了第一个让他有机会进入房地产的老板:中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黎志强。
许教授说,他之所以选择中达,是因为觉得“老板人好”。当然,“好”是加引号的。中达是一个贸易公司,就跟王石刚去深圳的时候干的是一样的事。许家印不满足于这点小打小闹,跟黎志强提出要开发房地产项目。“好老板”黎志强说:行,你自己去干吧。
许教授注册了一家公司:广州市鹏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用在贸易公司时候剩余的贷款,开发了第一个改变他命运的项目:荔湾区大坦沙岛的珠岛花园。这一单,给黎志强赚了2个多亿。
“功臣”许教授跟黎志强说:给你赚了这么多钱,你给我10万年薪吧。“好老板”黎志强没有答应,坚持给未来首富开3000一个月的工资。虽然说1995年的3000元相当于现在的3万,但许教授觉得自己的价值被严重低估了。
后来,他跟黎老板说:“人是有价值的,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水平、什么样的贡献,就一定要有什么样的待遇。不然,从管理上来说,是留不住人的。”
后来这种价值观一直贯穿了恒大地产和恒大足球,许教授到处砸钱,是因为钱砸得值,要砸到位才能体现价值。
说许教授土豪的人,是因为不懂许教授,不能体会许教授经历万险从目光短浅的家乡人群中脱身,不能体会公认的“好老板”连一年多付6万块钱都不愿意。
许教授最喜欢唱的一首歌是《懂你》,其中有一句歌词是“你寂寞的心有谁还能够体会”。家乡人民不懂,黎志强也不懂。
要不说造化弄人呢。就在许教授另起炉灶创立的恒大地产当选“中国企业500强”的时候,他留给黎志强的广州市鹏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因利息逾期,被中国银行广州市荔湾支行告上法庭。许教授曾经的“杰作”广州珠岛花园,在许教授离开之后烂尾了。
不知道黎志强有没有像拒绝了中科大的河南人民一样后悔过。但是许教授不会乱说。他说:我在广州一年,要比在舞钢十年学到的还多。
许教授最在乎的其实是:懂。马云找宋卫平聊投资足球的时候,宋卫平说:你不懂足球。但是许家印经常跟马云聊足球,一聊就是俩小时,“最终用‘投资足球就是投资健康和快乐’的观点感染了他(马云)”。阿里巴巴出资12亿元获得恒大足球50%股权。
看马云在恒大球场上手舞足蹈的样子,我不信他不懂足球。2014年阿里巴巴准备在美国上市,马云已经脱离了追求财富的“低级趣味”,他要的是快乐。

马云和许教授有一个共同特点:喜欢慈善。马云是“2014中国最慷慨的慈善家”,许家印是“中国十大慈善家”、“广东省慈善总会名誉会长”。他们都热衷投资教育,马云有“马云乡村教师计划暨首届马云乡村教师奖”,他的梦想是在西湖边上建立“湖畔大学”。许家印有“家印”系列学校。
2015年,许教授把慈善事业做到了贵州毕节大方县,计划投资超过百亿元。在恒大确定结对帮扶大方的前几年,CME刚刚到贵州任省委书记、省长。CME是从鲁迅的故乡绍兴出发,一路做到浙江省委常委、副省长,然后调到贵州。而阿里巴巴的成长和浙江之间又是另外一个故事。
CME的搭档,贵州省委副书记、副省长SZG,在40年前是武汉钢铁学院的教师。也就是说,按照礼数,许教授应该称他一句“老师”。
半年多之后,阿里巴巴把“省部级大数据安全联合实验室”放在了贵阳,在这里又一次和恒大团聚。

要不说许教授的家乡人民不行。恒大在大方县的扶贫项目包括畜牧养殖、蔬菜种植、中草药种植、食用菌栽培、经果林种植等200个农牧业产业化基地,总投资超过110亿元。而许教授1999年回家省亲,除了捐款100万元给小学母校,还留下一句话:你们搞点致富项目,养点鸵鸟、奶牛什么的。家乡人民后来说“我们不大胆,没做”,估计当时也就是当笑话听了一下。
所以在许教授回家省亲的十多年里,聚台岗村种下的只有一块“功德碑”。三米多高的碑上写着“许家印 为国育才,造福后代,流芳百世。”
许教授最恨的有两件事:一是付出没有回报,二是不付出就要回报。恒大一些销售公司的指导精神就是:没有业绩就是剥削公司,没有业绩就是耻辱。
对于那些借钱给他的人,比如郑裕彤、刘銮雄等一帮人,哪怕是从他身上获得了超过100%的利润,许教授仍然感谢他们的好。在新世界、周大福地产板块要退出内地套现的时候,许教授花了339亿元全部收下。也帮华人置业、中渝置地这些老朋友的项目变了现。
但是许教授的家乡人民不行。一直走三四线城市路线的恒大,在2010年才进入河南。
在2013年11月9日,恒大足球队获得亚洲联赛冠军,走向世界的时候,太康县也只是发了一条没有营养的短信:“代表全县140多万家乡父老乡亲向您们表示衷心的祝贺和诚挚的祝福。我们将以您们的作为为动力,把太康的事情办得更好,书写太康富民强县新篇章!”还要费许教授动动指头去删除。

2015年6月,许教授终于决定在家乡投资,一个600亩的家印高中,一个120亩的家印中学,一个45亩的乡卫生院,还有一个700多亩的商业地产项目。虽然距离毕节大方县的投资相去甚远,但也足以让家乡父老兴奋,在官网报道5次以上。
不过,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许教授要投资百万在家乡修老坟、建祠堂。2013年,发起著名的“平坟运动”的LZG调离了河南,之前被顶在风口浪尖的周口人民松了一口气。许家那个“头枕庙,脚蹬挢”的好风水,不修修太可惜了。
即使如此,许教授在征地修坟的时候,还遇到了来自同村老太的阻力,给多少钱都不同意卖地——为了始终如一保持一份对穷孩子翻身的鄙视,摆一摆长辈的架子。
在十几公里之外的太康县成西边,绿油油的小麦田插上了恒大地产的红旗之后,对于这个占地900多亩的“小项目”,其中只有几亩薄田的一个农民说:谁征俺家的地不让俺满意的,就去北京告他。
许教授的家乡人民真不行。他们也不想想,县城南边建设百米大道的钱是哪儿来的。

在恒大首次IPO失败的时候,潘石屹公开声称,“过分的扩张、贪婪,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一定会受到惩罚。”这一点,我不同意,许教授一定会觉得鼠目寸光和愚昧才应该受到更重的惩罚。尽管舞阳钢铁集团门前的路改名叫了深圳路,但离恒大在深圳的总部还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2006年,孙宏斌12.8亿元把顺驰卖给香港路劲的时候,他一定准备好了卷土重来。只不过他不知道,同样在2006年差点死掉的恒大,才是他最大的竞争对手。
2017年,当孙宏斌的融创瞄准3000亿,离万科只差一步的时候,66岁的王石黯然退位。这时候恒大悄悄坐上了头把交椅。今年上半年成功从财团赎身之后,上半年的利润预告说是去年的3倍。现在的恒大,有2.3亿平方土地储备,是融创的两倍,还在深圳抱了大腿。
论疯狂,俩人不相上下;论颜值,俩人不相上下。但是许教授的耐心比孙宏斌要好一些。
不知道1980年前后的夏天,孙宏斌和许家印有没有在武汉的街头有过一个照面,给予这个偶然的相遇一个历史意义,就像很多人把王首富的没落起点放在了2016年8月,他登上《鲁豫有约》这一天,王首富一定不知道陈鲁豫算得上是许教授的周口老乡。
要不怎么说许教授的家乡人民不行呢。
来源:未来可栖
文/小屋见大屋

本文由知事 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