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事 

富贵君王穆罕默德六世为何王位稳固?

文|中东研究通讯

2010年底至2011年,一场谋求变革的抗议巨浪席卷北非,曾经指点江山的强人与狂人们纷纷落马:埃及‘末代法老’穆巴拉克几陷囹圄,气息奄奄;利比亚‘沙漠狂人’卡扎菲虎落平阳,命丧家乡;突尼斯‘铁腕枭雄’本·阿里仓皇出逃,龟缩度日。而在北非西部边陲,摩洛哥的‘专制’国王却避过风浪,逃脱此劫。

穆罕默德六世是一位怎样的国君?这位乾纲独断的君主为何历经‘阿拉伯之春’而不倒?未来他的王位能永保稳固吗?上期我们介绍至默罕默德六世王记(点击富贵君王难亲民——穆罕默德六世),本期我们继续介绍摩洛哥国王的生平。

金玉满堂,任性公子

在评说帝王事的一般桥段中,开明而亲民的君主往往常常崇尚节俭朴素,而昏庸的暴君则往往是一副贪图奢侈享乐,搜刮民脂民膏的形象。不过,穆罕默德六世却仿佛奇怪的矛盾体,他虽然体民之需,担民之忧,却也沉迷奢华,贪图享受。

据摩洛哥《如是》杂志报道,摩洛哥国王的年薪超过2.1亿美元。2009年,《福布斯》杂志对穆罕默德六世的财产状况做过评估,认为他的净资产达到25亿美元,被视为非洲最富裕的君主。2015年,其个人财富更是达到57亿美元。《福布斯》全球富豪君主排行榜上常把穆罕默德六世列为第8名或第9名。

默罕默德六世2015年个人财富

那么,这位一国之君的财富究竟是如何积累起来的呢?

首先,摩洛哥王室成员薪水丰厚,国王的年薪达到48万美元,是俄罗斯总统年薪的6倍,中国主席的22倍。除了固定俸禄,国家财政还须要拨款补贴国王的宫殿宅院与起居出行。据法国记者凯瑟琳·格拉希(Catherine Graciet)与埃希克·洛伦(Éric Laurent)所著《 掠夺者国王》一书,穆罕默德六世拥有宫殿12座,私宅30处,这些住所的日常打理费用约为每日1百万美元。同时,这位富贵公子酷爱法拉利、奥斯顿马丁、梅巴赫等豪车与时尚品牌服装,这两项开支每年将近为774万与258万美元。其他‘公款报销’的项目还包括每年140万美元的宠物食品费等。

不仅如此,穆罕默德六世私人产业众多,并以此获得巨额‘外快’。这其中,盈利最多一个产业是他所控股的国家投资公司(Société Nationale d‘Investissement)。这家公司掌控着银行、农业、建筑材料、采矿、电讯、房地产、能源、旅游等诸多利润丰厚、且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部门。

另一项产业是国王的私人农业公司——西格(Siger)。该公司虽然自身规模有限,但控制着大型农业企业——农业疆土(Les Domaines Agricoles)的重要股份。据悉,农业疆土的年收入将近1亿6千万,其所占可耕地达到1万2千公顷。如果把摩洛哥王室所有产业加在一起,其总量大概占到该国国民生产总值(GNP)的6%。

‘有钱就是任性’,这句话在穆罕默德六世的身上得到了充分印证。关于土豪国王挥金如土的传说数不胜数,其中十分有名的一则是说穆罕默德六世曾以5万2千美元的高价在伦敦购买了一件大衣。其它传说还包括他搭乘喷气式飞机只为能更快赶往滑雪场,及他那配备了健身房的豪华飞机等。

尽管外界对于穆罕默德六世庞大的资产议论颇多,但在很长的时间里,此类报道在摩洛哥本土却未掀起惊涛骇浪,除了不少人这位对勤政爱民、敢于破旧立新的现任君主好感颇深,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摩洛哥的‘尊君’传统。

阿拉伯国家中,摩洛哥对伊斯兰教的理解较为独特。17世纪中期,阿拉维人在这片土地上推翻萨阿德王朝统治、建立了阿拉维王朝(Alaouite Dynasty)。由于阿拉维部落相信,他们首领是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后裔,他们所建立的阿拉维王朝采取政教合一的模式。执政者不仅是一国之君,手握全国最高军事与政治权力,也是全国最高的宗教领袖,具有无限神圣的地位。

默罕默德六世

作为阿拉维王朝的第22位君主,穆罕默德六世的完整称号是‘默罕默德国王陛下,信士的长官,愿真主佑他胜利’。由于他的权力来源具有某种‘天然合法性’,摩洛哥民众并不习惯于质疑君主,而是普遍对君主有着深深的敬畏与崇拜。

此外,在摩洛哥也有禁忌,就是公开不能过多讨论(质疑),主要有三个:国王、伊斯兰教以及西撒哈拉问题。

险渡危机,前途未卜? 

总体上看,穆罕默德六世堪称是一位勇于革新、勤政爱民的出色政治家。自他主政以来,摩洛哥在经济繁荣、政治开放、性别平等诸多方面实现了巨大飞跃。

不过,在更深的层面,摩洛哥尚未脱离王权至上、君主专制制度的框架。穆罕默德六世国王享有最高统治权,而且某种程度上,他因具有深神圣的宗教权威凌驾于法律之上。

本世纪初,刚刚即位的穆罕默德六世曾在接受《时代》杂志采访时说过:‘关于民主,摩洛哥要做的很多。若要使民主作为一种常态,须要长期的发展演变。如果在某一马格里布、中东或者海湾国家推行西方民主体系,那是一个错误。我们并非德国、瑞典或西班牙。我们十分尊重民主发达的国家,但我认为,每个国家都应当有自身独特的民主特征’。

从学理上看,这番话不无道理,但该理论也在一定意义上成为穆罕默德六世拖延民主化改革的借口。

独立以来,摩洛哥的政治体系一直是一种君主专制与政党政治混合的制度。国王作为最高政治与宗教领袖,其权威不可动摇。但在国王的领导下,不同政治派别具有建立政党、参加选举的权利。由此一来,摩洛哥的民主就成为了一种‘君主主导的多党选举制’。尽管比之前代君王,穆罕默德六世对反对党派的镇压和限制有所减少,但说到底,君主的绝对权威犹存,摩洛哥并未建立真正的‘君主立宪制’。

原本,在‘尊君忠君’文化浓烈的摩洛哥社会,君主的至高地位并未受到太大非议。但5年前,突尼斯青年穆罕默德·布瓦吉吉(Mohamed Bouazizi)自焚,引发一场波及整个突尼斯乃至中东地区抵制专制统治的抗议潮,摩洛哥也受到这波浪潮的影响,反对派政党与社会团体表达更多对王室的批判,谈及早先不敢提出的‘敏感话题’,民众开始对君权神圣与君权绝对进行更多反思。

‘阿拉伯之春’期间摩洛哥民众走上街头

2011年2月20日,在‘阿拉伯之春’革命之火相继吞噬了突尼斯、埃及与利比亚之后,终于烧到了摩洛哥。这一天,数千人涌上首都拉巴特市中心与议会大厦区域,就民主化进程滞后、贫富差距犹存等诸多问题提出抗议,而在贝尼布亚奇、卡萨布兰卡、马尔喀什等重要城市,亦有大量抗议群众走上街头,与首都游行者形成呼应。接下来的几个月,抗议人数越来越多,示威活动愈演愈烈,倒逼国王出面,给群情激愤的民众一个说法。

6月17日,穆罕默德六世终于向全国人民发表电视讲话。他身穿考究的深色西装,佩戴精致的口袋方巾,承诺会尽快修改宪法,减少王权,强化议会和首相的权力,同时承诺提前一年举行议会选举。

终于,随着改革进程的推动,在各大政治派别妥协之下,抗议声浪逐渐平息,摩洛哥没有出现像埃及、利比亚、叙利亚等国家的乱局。

时至今日,尽管‘阿拉伯之春’革命激情散去,但穆罕默德六世的王位也并非坚不可摧 。

笔者认为,时下,摩洛哥王室面临以下三个方面的挑战:

首先,自由派政改呼声依然高涨。按照新宪法,国王权力确实有了大幅收缩,例如他已不再有权按照自身意愿任命首相,而是必须在立法选举后,从议会第一大党的党员中挑选一人。不过,在不少人眼中,上述改革远远不够,因为国王依然是军队的最高指挥官,有权解散议会,还掌握着任命各省长官的权力。另外,国王手握两大实权部门——部长委员会和最高安全委员会。虽然这两个委员会名义上是由首相负责主持,但说到底,首相只不过是国王旨意的最高执行官。  

其次,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摩洛哥经济增长迅速,贫困人口锐减,但该国贫富差距却是有增无减。当前,摩洛哥三分之一的可耕地掌握在5%的‘大地主’手中。另据摩洛哥最高计划委员会统计,1990年至2007年,摩洛哥的基尼指数(Gini Index)从0.393增至0.407。而在该国的贫富谱系上,王室本身就是最大的资本家。若要缩小贫富差距,王室必须首先公开财产来源与去向,且削减开支,促进资源公平分配,这对于奢侈惯了的富贵国王而言恐怕并非易事。

最后,随着国际恐怖主义高涨,及周边国家动乱不已,摩洛哥所面临的反恐任务日益艰巨。相比于阿尔及利亚、伊拉克等中东国家,摩洛哥得益于远离中东心脏地带、缺乏石油等大国垂涎的能源,加上政府的有效打击措施,该国受到的恐怖威胁较小,一直以来被视为‘太平之地’。然而,‘阿拉伯之春’革命浪潮摧垮本·阿里、利比亚、穆巴拉克等强人政权后,摩洛哥周边国家陷入不同程度的动荡,地区恐怖势力趁势纷纷崛起并渗透入摩洛哥,而利比亚的武器走私又让此类恐怖组织‘如虎添翼’。2011年4月28日,摩洛哥旅游胜地马拉喀什发生了该国8年来最严重的恐怖袭击,就是一个危险的讯号。

近年来,‘伊斯兰国(Islamic State, IS)’高调宣布‘建国’,引领国际恐怖主义新潮流。摩洛哥作为穆斯林国家,是IS募兵的重点地区之一。截至目前,已经前往伊拉克、叙利亚投身‘圣战’的摩洛哥青年人数超过1000。倘若其中一些‘圣战士’在IS总部受训后‘回流’,将给国家的安全和发展带来严重威胁。

Facebook截图

总之,具有某种‘神性’的摩洛哥国王曾凭借独特的身份地位,保持着集勤政爱民与奢侈浮华于一身的特征。眼下,这位个性君主与其传奇夫人仍然受到许多摩洛哥人的拥戴。穆罕默德六世在脸谱(Facebook)上账户的粉丝人数已经超过3百多万,比英国王室账户的粉丝团还多出1百万。

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的摩洛哥年轻人,即便是‘国王粉’,也是越来越把他当作一个凡人来尊敬与仰慕,其神圣的色彩正渐渐褪去。在摩洛哥人民主与权利意识不断提高的背景下,穆罕默德六世只有加快放权步伐,以身作则地促进社会资源的平等分配,同时制定更加周密的安保措施,加大反恐力度,才能赶上历史潮流,不枉一代圣主的称号。

参考文献

Catherine Graciet and Éric Laurent, Le Roi Predateur。 Paris: Éditions du Seuil, 2012。

“Morocco and Its King: Popular But Prickly”, The Economist, August 27 2009。

“Whatever I Do, It Will Never Be Good Enough”, Time, June 26 2000。

Lahcen Achy, “Morocco’s Experience With Poverty Reduction: Lessons for the Arab World”, Carnegie Papers。

今日主笔 \ 张楚楚

注:本文首发于头条号中东研究通讯,中东研究通讯系今日头条签约作者。

本文由知事 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