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有人要骂鹿晗“娘”?
文|微在Wezeit
虽然这年头大家对女权的陈词滥调已经听腻歪了,

但今天微在君还是想聊聊女性主义这事儿,但不是为了支持女性,而是声援男性。
为什么男性还需要支持啊,他们不是把持大权的人吗?但你以为在男权社会里,男性就不委屈吗?
话说前阵子电视剧《择天记》开播,人气火爆的小鲜肉鹿晗担纲男主角,这是他第一次在小荧幕上亮相。不过从第一集起,每次他出场都伴随着谩骂和攻击。


鹿晗长了一副精致秀气的样子:脸小肤白、骨骼纤细、五官小巧,长相柔和,很多女孩都喜欢他没有攻击性的长相。

不少人觉得,男主角已经比女主角还美
无论是在韩国发展还是国内演出,他的妆容都是比较偏女性化的。


via @_FAce Yu/weibo

《择天记》播出之后,观众更加深了对他“女性化”的固有印象,第一个掀起讨论的,不是鹿晗的演技,而是他的口红色号。



直男鹿晗表示很惊讶,被扒唇色明明是女明星才有的待遇啊,我何德何能啊……

鹿晗老师和他的团队大概是很困扰的,因为在鹿晗还没有真正有分量的代表作之前,这副美貌,既是他最大的亮点,也是他发展的制约。为了摆脱“娘炮光环”的缠绕,鹿晗总试图展现他的铁血直男气息。

在采访里,他一直说自己糙汉、宅男、耿直爷们儿、生活里不修边幅,来洗清外界对自己长相的“误解”,还试图用东北腔来增强说服力。放眼国内娱乐圈,一众男明星都在卖腐炒 CP,除了他之外,还真想不到哪个男明星这么热衷于凸显自己的“糙”和“直”。
他参加《跑男》这种速度和力量型的真人秀,发的通稿也是竭力突出自己的男子气概。



粉丝们也是玩儿命叫他“鹿哥”“鹿爷”,用“鹿晗爱踢足球”和“鹿晗怒怼黄牛”来证明他是妥妥的纯爷们儿。对于鹿晗外貌的讨论,他们会用“鹿晗不是长得像女生,鹿晗是长得太精致”来回应。


转过头再看看女明星,这两年女星界特别流行女扮男装,从一线到十三线女星,个个强行喷洒雄性气息,已经到了濒临尴尬的地步。这年头要是不穿西装、梳背头、画浓眉、拍黑白写真、管粉丝叫老婆,出门都不好意思和同行打招呼,就差一撩膀子,露出种植腋毛了。





虽然隔着屏幕,也难挡攻气侧漏。为什么?因为这样可以吸粉啊!


从范冰冰自立门户,开始自称“范爷”,这股女明星争当粉丝老公,掰弯粉丝取向的风气就刮起来了。可明明这些“攻主”大部分都是异性恋直女,每天还要像调情一样发微博挑逗粉丝小妹妹,不累吗?
鹿晗被嘲讽“太娘了”,但是没有人骂她们“太 man 了”。
所以,发现问题了吗?女明星有男性气质是被认可的,男明星有女性气质就会被群嘲,哪怕仅仅体现在外表上。
女明星可以接受“爷们儿”“女汉子”“男友力”“ man 爆了”这种评价,但一个“娘”字就可以让男明星被钉上耻辱柱,苦苦不得翻身。在这种认知里,身为男人,如果没有锐利的棱角、高挺的鼻梁、浓密的胡须、壮硕的肌肉,就是一种原罪。
比如加拿大歌手贾斯汀·比伯(Justin Bieber)虽然也是枚笔直的直男,这几年却被黑粉们爱称为“加拿大小天后贾斯婷·碧波儿”,也是对他的戏谑和嘲讽。

“娘”,不仅是一种性别,还是一种纯粹的贬义和攻击。

“娘炮”“娘们儿唧唧”都是“娘”字引申出来的羞辱词语,这些是对女性赤裸裸的歧视,也是对男性刻板印象的加深,请问姑娘们,当自己的性别被当作一个咒骂词的时候,心里是什么感觉?

唐国强现在是挖掘机、鬼畜版诸葛亮、伟大领袖和帝王专业户的代言人,很多人不知道,他其实曾经是中华小鲜肉的鼻祖,30 多年,唐国强遭到过和鹿晗一样“男子气息不足”的歧视。他被称为“奶油小生”的那些年,舆论一致批评他“黏黏糊糊、没有阳刚之气”,让他一度接不到任何角色。




他的面孔放在现在看,已经是很典型的浓眉大眼的男性面孔了,但当时社会上只把这种面孔当作男子汉:

日本电影《追捕》里的高仓健

现在的鹿晗和 30 多年前的唐国强受到的是同一种歧视,“不够阳刚”。
在传统的性别观念中,男性应该是独立,阳刚的。女性是依赖,阴柔的。如果违背了这些观念,阴柔的男性和阳刚的女性都会遭到批评。


一是因为,千百年过去了,我们对人类还在使用粗暴的“男女二分法”。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生理上有男/女性生殖器官,TA 的社会性别便应该为男/女性,因此 TA 也被视为理所当然该具有阳刚/阴柔的男性气质。破除这种刻板印象势在必行。
在现代心理学理论中,荣格提出过“阿尼玛(anima)”和“阿尼姆斯(animus)”的原型概念。阿尼玛是男人心理中女性的一面,当阿尼玛高度集中时,男人就容易变得激动、忧郁、嫉妒、虚荣;阿尼姆斯则是女人心理中男性的一面,当它高度集中时,会使女性富于进攻性,追求权力,并引起内心冲突。

每个人都天生具有异性的某些性质,这不仅是因为男人和女人都同样分泌两性激素,而且是因为,从心理学上考察,人的情感和心态总是同时具有两种性别的趋向。这种潜在于自己身上的异性特征,保证了两性之间的协调和理解。

1974 年,美国心理学家贝姆首次提出了“双性化”的性别角色概念,他提出,刚生下一天的婴儿,大脑就已经具有了不同于生理的心理性别,打破传统的“雌-雄”的一维性别角色定位。贝姆认为,雄性化与雌性化属于两个互相独立的维度,因此,一个人可以拥有高水平的双性化特质,也可以两种气质都很弱。
性别角色类型可以分为 4 种,分别是:
1. 雄性化(雄性化气质强,雌性化气质不强)
2. 雌性化(雄性化气质不强,雌性化气质强)
3. 双性化(雄性化、雌性化气质都强)
4. 未分化(雄性化、雌性化气质都不强)
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男性都有一个典型的“男式”大脑。差不多每 5 个男人中就有 1 个的大脑是“女式”的,这就是为什么,有些男人会喜欢芭蕾胜过喜欢足球。反之,每 7 个女人中就有一个的大脑是“男式”的,她喜欢分析和解决复杂的问题,胜过喜欢聊天逛街。
性别不只有男女。
我们每个人本身就是雌雄同体,表现性别错位以及欣赏性别错位,都是一种人性本身的满足。
二是因为,男权社会不但压迫女人,也压迫男人。
鹿晗因为女性化的容貌受到争议,本质原因,还是社会看不起女人。
在男权社会里,女性想要展现自己的能力,还只能选择掩藏自己的性别特征,表现得和男人一样,“女汉子”这个词就一度有褒义的成分。隐藏的深意依然是,女人被看作不如男人,也被社会要求应该不如男性。

后果就是,女人可以脆弱,男人不可以;女人可以路痴,男人不可以;女人可以怕虫子,男人不可以;女人可以不擅长运动,男人不可以;女人可以没房没车,男人不可以;女人可以嫁大款,男人不能傍富婆;女人可以放声哭,男儿有泪不轻弹;女人买单是独立,男人 AA 是渣男;女人敏感很正常,男人多疑小心眼;女人可以当主妇,男人天生挑大梁……我天,这个时代的男人真的好可怜!

但现在,随着女性意识的觉醒,女性发现,女人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生活,也可以独立肩负起自己的命运,男人、女人都拥有更多可能,男人可以当总统,女人也可以,女人可以打扮自己,男人也可以。这既解放了女性,也解放了男性。
所以,为什么要用女性主义来为男人声援呢?因为女权就是平权,呼吁的是“性别平权平责”。“女权”的这个说法让男人感觉跟自己无关,但男性也是一个性别,只要你有性别,性别平等和性别刻板印象就是跟你息息相关的。

当然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观念的开放、选择的多样,你认为,我们该如何做到两性平等呢?
1. 男女都变成传统女性阴柔的角色。
2. 男女都变成传统男性阳刚的角色。
3. 男女都可以选择自己想选择的角色。
答案很显然吧?
审美的改变也恰巧体现了时代客观条件的变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每当生产力复苏时,人类的审美就会倾向于力量和肌肉。每当消费主义盛行时,就会流行瘦削中性的审美。而当今,之所以“性感”能和“中性”的风潮并行,也能说明社会的多元化价值取向。
如果有一天,我们不仅好奇鹿晗的口红色号,也搜索成龙、姜文的眼影,赞美志玲、圆圆的腹肌,才说明社会真的进步了吧。

特别鸣谢北京电影学院博士俏姑对本文的大力支持 :-)
来源:微在Wezeit
作者:微在

本文由知事 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