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上了人工智能,我们这辈子要么永生要么灭绝
文|微在Wezeit
公元 2017 年 5 月 27 日,在浙江乌镇举行的中国围棋峰会上,现围棋第一人、世界冠军柯洁九段与人工智能 AlphaGo 下三番棋,三场比赛下来,结局定格在 0 比 3 。未来撰写人类历史的时候,说到人工智能这一章,必然要提到人类和人工智能的这次对弈。

赛后,有人欣喜,有人恐慌,有人买股票,有人编段子。


via @范雎/weibo
柯洁 7 岁开始学棋,到 18 岁成为围棋史上最年轻的三冠王,他用了 11 年,不到 20 岁就斩获了四个世界冠军,排名全球第一;人工智能从诞生到学会深度学习,用了 60 年,而它从业余选手到击败柯洁,只用了两年。


AlphaGo (阿尔法围棋)是由 Google 公司开发的一款围棋人工智能程序。Go 是日语“围棋”的音译。《圣经》里上帝说,“我是 Alpha ,我是 Omega(分别是希腊字母的首末两个字母,表示自己是永恒的统治者)。AlphaGo 本来雄心勃勃地要做围棋上帝,不料却被发明围棋的国家昵称为“阿尔法狗”。
围棋的行棋规则其实很简单,然而却可以在 19 X 19 的棋盘上衍生出无穷又磅礴的复杂性,围棋里总讲“千古无同局”,一局 150 回合的对弈,其中的变化能超过宇宙的原子总数。
但在人工智能眼里(如果有的话),对手的每一步,和导致的每一种结果,都是显而易见的。每一种下法,人工智能都可以从天到地、从头到尾地全盘计算、暴力搜索一遍,然后进行毫无美感地杀伐决断,无论对手走出多么诡异的一步,它都会以最高效、最简洁、最直接的办法下赢这一局。

围棋里那些新颖的招数、艺术化的打法,“打劫”和“杀大龙”的花招对它来说,毫无意义。见证这场人机大战的解说员说,“ AlphaGo 对于棋子运用的效率之高,真是让人心烦。”
人机大战第一场,AlphaGo 以四分之一子胜出——这是中国赛制中最小的胜手。赛后有阴谋论的记者问,AlphaGo 是故意胜出四分之一子的吗?设计师 David Silver 只好无奈地回答:并没有,AlphaGo 计算的每一步,都是奔着最大胜率去的,不存在什么阴谋诡计。

因为阿尔法狗的“思维”是直线的,有一说一,而人类的思维是曲线的,总会产生各种计谋、迂回和掩护。在人类看来,阿尔法狗才是不走寻常路。
我们原本以为,人工智能下出来的棋子是执行死命令,不知变通,但棋手们发现,正好相反。柯洁说:“(它)越来越改变我们对围棋的看法,没有什么棋是不可以下的,可以大胆去创新,开拓自己的思维。”阿尔法狗的出现,其实让大家发现,人类,才是在套路里陷得比较深的那个。这是一个人工智能给已经思维固化的人类最有意义的教育。


2016 年 3 月初,柯洁还不知道阿尔法狗的威力。
2016 年底,当阿尔法狗化名“Master”横扫围棋网战平台时,就已经强大到让柯洁感叹“人类几千年来总结的棋谱都是错的”。经过这次三番棋对弈,柯洁说:
“我输得没什么脾气。AlphaGo 跟去年比完全是两个‘人’,第一次时,很接近人,现在的棋太不一样了。要赢只能找 bug ,但这很难,我也想了很久这个问题,弱点暂时没有看到。以前还是有弱点的,现在越来越像上帝了。”
“ AlphaGo 实在太完美,没有任何缺陷,没有心态波动。”
“人工智能出现之后,我发现自己对围棋的认识可能百分之一都不到。”
到底人工智能(AI)是什么?
首先,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人类发明的,但人工智能不是机器人,机器人可能只是人工智能的一个外壳,它们有时候是人形,有时候不是。人工智能本身只是机器人体内的电脑。

我们按照人工智能的实力,可以把它们分成三大类:
弱人工智能 (ANI): 它是擅长于单个方面的人工智能。地图导航,音乐推荐,天气查询,谷歌翻译,陪聊 Siri ,还有阿尔法狗……它们都是弱人工智能,但是它们只会做一件事情,你要是问阿尔法狗怎么脱单,它就 what the fuck 了。
强人工智能 (AGI): 它在各方面都能和人类比肩,人类能干的脑力活它都能干。它能够进行思考、计划、解决问题、进行抽象思维、理解复杂理念、快速学习和从经验中学习……以现在(2017 年上半年)的技术,我们离创造强人工智能还有很大差距。
超人工智能 (ASI): 它在各方面都比最聪明的人都聪明得多得多,包括艺术创造和社交,它的超级智能会超出人类理解的范围。虽然现在看起来遥不可及,但一旦出现,它就是指导人类的神。
人工智能会改变什么?
权威专家研究过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之后,都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人工智能很可能导致人类的永生或者灭绝,而这一切很可能在我们的有生之年发生。
我们活到现在的所有人类,其实都在见证历史,人类文明正在以想象不到的速度飞速进化。从我们学会钻木取火到用上 iPhone 7 Plus,历史一直在线性发展,但进步的速度越来越快。
好比说, 1957 年的人穿越到 1987 年,世界即使发生过诸多改变,对他们来说,适应适应也是能跟上脚步的;

电影《美国队长》
但如果是 1987 年的人穿越到 2017 年,他们十有八九会吓尿裤子,这个世界简直费解到不可理喻,人类已经染指火星了,购物不再用钞票,每个人都在对着发光的大小板子说话,还能凭借一种叫“互联网”的东西操纵别人的人生……
1999 年,人类对互联网的认识 ↓

2011 年,人类对互联网的认识 ↓

未来学家 Kurzweil 认为,公元 2000 年的发展速度是 20 世纪平均发展速度的 5 倍多。
整个 1900 年到 1999 年的人类进步,如果按照 2000 年的速度来算,从 2000年开始,只要花 14 年,就能达成整个 20 世纪百年的进步。
从 2014 年开始,只要花 7 年,就能达到又一个 20 世纪百年的进步。
若干年之后,我们每年都能达成好几次相当于整个 20 世纪的文明发展。再往后,说不定每个月都能达成一次。按照这种规律,人类在 21 世纪的文明进步,将是 20 世纪的 1000 倍。

via @谢熊猫出没注意/知乎
以这种进步的速度,你一个 2017 年的人,敢穿越到 2047 年生活吗?你能想象那时的未来是啥样吗?可能都不需要那么久,科学家预测,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2030 年的世界就能让我们现在的人类惊叹并吓尿了。

2018 年,人工智能即将超过人脑。
下面这张图,就是真正的人类发展之路,而你就站在这个拐点。

via @谢熊猫出没注意/知乎
文明从一条缓缓的斜线陡然上升,本来我们还在苦苦爬山坡,结果突然坐上了跳楼机,迅速体验突飞猛进的飙高。这一切都是因为,人工智能的时代来了。

所以到底该开心还是害怕啊?我有点儿懵!
其实,我们现在担忧人工智能的安全性,就和 200 年前担心“要是以后有了飞机,飞机坠毁怎么办”一样。如果我们总是过度担心安全性,我们就不可能造出飞机。不管怎么样,我们总得先造出飞机,再担心飞机安不安全。
过度担忧人工智能,实际会将阻碍人工智能的进步。无人驾驶汽车可能可以帮助我们减少车祸,人工智能可以帮我们治愈绝症,所以因为担心安全性而阻碍人工智能的进步,可能是最糟糕的选择,因为我们本来可以利用人工智能让世界更美好。——扎克伯格
人工智能会将会大大拓展人类的智力,这就像起重机让我们能够举起几百吨的重物,飞机让我们很快飞到地球的另一边,电话让我们在任何角落实时交流一样,如果人工智能被适当地设计,它可以创造出超级惊人的价值。
但目前,创造一个强人工智能依然困难重重,且槽点满满:
造一个能在瞬间算出十位数乘法的 AI ——非常简单;
造一个能分辨出一个动物是猫还是狗的 AI ——极端困难;
造一个能战胜世界象棋冠军的 AI ——早就成功了;
造一个能够完全读懂 6 岁儿童绘本的 AI ——谷歌花了几十亿美元还没做出来;
一些我们觉得困难的事情——微积分、金融市场策略、翻译等,对于 AI 来说太简单了;
一些我们觉得容易的事情——视觉、动态、移动、直觉——对 AI 来说太 TM 难了。
计算机科学家 Donald Knuth 说,“人工智能已经在几乎所有需要思考的领域都超过了人类,但是在那些人类和其它动物不需要思考就能完成的事情上,还差得很远很远。”

因为那些对我们来说 so easy 的事情,可是经历过几亿年的进化的。当你举手拿一件东西的时候,你的肩膀、手肘、肌肉、肌腱和骨头,瞬间就合作进行了一组复杂的物理运作,这一切还配合着你眼睛的跟踪和大脑的处理,使你的手在三维空间里直线移动。对你来说,这一切轻而易举,因为在你本人的“软件”已经很完美了。

但在人工智能这里,它连识别一个网站验证码都很难。不是因为它太蠢,恰恰相反,是因为能够读懂验证码是件人类才能完成的屌炸天的任务。

只有明白创造一个人类智能水平的电脑是多么不容易,才能真的理解人类是多么不可思议。造摩天大楼、把人送入太空、明白宇宙大爆炸的细节——这些都比理解人类的大脑,并且创造个类似的东西要简单太多了。至今为止,人脑才是我们所知宇宙中最复杂的东西。

自然演化花了几亿年时间进化出我们神奇的人类大脑,一旦人类创造出一个超级人工智能,可以说,我们就是在碾压自然演化了。不过,这没准儿也是自然演化的一部分。也许自然演化真正的模式,就是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智能,直到有一天,有一个智能能够创造出超级智能,而这个节点就好像踩地雷一样,会造成全球范围的大爆炸,从而改变所有生物的命运。

via @谢熊猫出没注意/知乎
电影《银翼杀手》里,有个维特甘测试(Voight-Kampff test),这个测试会对人提出一些情感问题,比如“你看到沙漠中有只陆龟朝天躺着,肚子在烈阳下烤着,鼓动着四肢想把自己翻过来,但没办法,除非你肯帮忙,但是你不愿意帮忙……”然后分析被测试人的呼吸频次、脸红反应、心跳频率、眼球运动等生理活动,来判定对象是不是人造人。

因为在电影里,人造人会有一个极其短暂的反应时间,它们需要通过理性来分析判断这些问题,无法依照情感直觉地给出回答,而人类马上就可以。情感和直觉意味着人性,意味着人类“低级”的非理性。
就像柯洁和阿尔法狗下棋,即使他明知道概率很低,还是要壮烈地一试,这就是高智商人类也无可避免的感性。

via @春光炸裂/weibo
人类创造出一个围棋的上帝,然后人类在与“上帝”对弈中无限接近围棋的真理,输棋不一定意味着人类的衰败,从头到尾,都是人类智识的胜利啊。

via @谢熊猫出没注意/知乎
还是在超级人工智能来临之前,让我们平凡的人类尽情地愚蠢吧!
相关来源:
http://waitbutwhy.com/2015/01/artificial-intelligence-revolution-1.html
http://waitbutwhy.com/2015/01/artificial-intelligence-revolution-2.html
https://zhuanlan.zhihu.com/p/19950456?columnSlug=xiepanda
来源:微在Wezeit
作者:微在

本文由知事 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