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事 

这座中国城市的摩天大楼比全美还多|严肃观点

文|冰镇热点

来源:冰镇热点 newsreading

作者:陈冰

美国电视新闻网(CNN)7月24日重磅报道:深圳的摩天大楼建设去年超越全美国的总和,而这座中国城市的高楼疯长,与其经济活力却是匹配的,显示出与中国内地城市的与众不同。而刚发布的深圳上半年数据,增长8.8%,分别高于全国和全省1.9个、1.0个百分点,也证实深圳的“往高走”名不虚传。“冰镇热点”翻译全文,敬请关注。

中国一城的高楼超过全美

当你越过香港边缘休耕的田野和零散的鱼塘,一座海市蜃楼立即出现在你眼前:成群的摩天大楼在远处闪闪发光。

这里是深圳,已经在不到40年的时间里从一个小渔村变成一个全球重要的技术和金融中心。像中国的许多其他城市一样,深圳的摩天大楼在疯狂生长。

去年全世界有128座建筑物高于200米,70%都在中国。世界高楼协会的统计显示,深圳市一年就建了11座摩天大楼,比美国一个国家的数量还多,是中国国内城市的2倍多。

中国的重庆和广州,韩国的高阳,是去年排名第二的摩天大楼建设城市,每个城市也不过建了6座200米以上的高楼。

设计出的高度

高层建筑与城市的关系,可以追溯1980年。当中国的改革派领导人邓小平宣布,在香港边境沿线的农田绵延的狭长地带上建立经济特区。

这一决定意味着在这里形成的企业,将更少地受制于计划经济。这里是中共在1949年执政以后,第一个较大规模的市场经济试验区。从香港及其他地方来的投资者,急不可耐地跨过边境,来创办各种工厂,从事各种商业活动。

从特区建设之初,城市的规划者就决定这座新城将是一个摩天大楼之城。香港大学的建筑学教授杜鹃(音译:Juan Du)认为,“在深圳,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楼,已经被写进了这座城市的基因之中。”她的专著《深圳建设:千年中国最快速的城市》(The Making of Shenzhen: A Thousand Years in China‘s Instant City)将在明年出版。

“在深圳,摩天大楼已经与城市形象密切关联。”她在电话采访中说,“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深圳建造了比任何中国城市都多的高楼。”

“‘深圳速度’一词就是根据深圳建设摩天大楼的速度而创造出来的。邓小平第一次视察深圳时,他发自内心地为深圳高楼的建设速度感到欣喜和赞赏。”

今天,深圳已经在制造业的基础上,转型成为服务行业的集结港湾——尤其在技术与设计领域。深圳如今是类似腾讯这类跨国大企业的大本营(腾讯公司自己也建造了两座摩天大楼),还吸引了上千家小型企业,形成密集的产业网。这座城市也因此常被说成是“中国的硅谷”。

深圳的地理位置优势也非常显著:城市的中心位于香港和山地之间的一块长廊地带。纵横交错的地铁线路和一条连接深圳与香港的新的高速铁路,促使这块狭长地带更好地发挥优势,向上走而不是向外扩。

其它城市有点疲软

深圳似乎没有任何经济放缓的迹象。根据世界高楼协会的数据,除了已经建成的49座200米以上的高楼外,深圳还有48座摩天大楼正在施工当中。

不过,在深圳的高楼大厦不断划破天际线的同时,其它大城市却出现越来越多的办公场所被空置的情况。部分市场分析人士推测,中国可能正落入过度建设的漩涡。商业房地产公司高力国际的一份报告显示,2016年底北京的办公楼空置率达到了8%,而到2019年底这个数字可能会提升至13%。这个报告还指出,“越来越多的办公楼将超过对办公场所需求的增长速度”。

在上海,有中国最高的大厦——632米高的上海中心。它自2015年建成竣工后,大厦内部就存在大规模的空置现象。这个项目的主要开发者顾建平在去年的一次颁奖典礼上坦陈, “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才能尽可能少建摩天大楼”。

在中国,“高楼竞赛”造就了许多特大号的地标(如南京的紫峰大厦,其高度几乎是南京第二高楼高度的两倍)。实际上,不少大厦本身并没有相应的需求。位于戈壁沙漠的鄂尔多斯,整片的新城在这里拔地而起,却立即成了多年无人居住的“鬼城”。天津建设了至少三个以上的遍布高楼大厦的商业中心区,其中一个还模仿了曼哈顿的格局来建设,如今却大面积空置。

一些媒体也报道了所谓的“摩天大楼指数”。这一概念是由经济学家安德鲁·劳伦斯(Andrew Lawrence)在1999年首次提出,认为对摩天大楼建设的投资浪潮,会成为经济衰退的先兆。

逆势高攀的深圳

不过,与其把深圳的高楼林立说成经济下滑的前兆,毋宁说这种现象恰恰直观地反映了深圳经济活力无限的现状。深圳拥有其它主要城市中最高的人均GDP,而当地的地价也是水涨船高。

根据搜房网(SouFun)去年对100多个中国城市的房价的跟踪调查,深圳被说成是去年中国内地房地产最贵的城市,每平方米的均价达到6500美元(约合人民币43903元)。莱坊房地产经纪公司大中华区的研究主管纪言迅(David Ji)认为,深圳的办公楼市场也呈现出相似的趋势。

他在电话采访中说,“深圳对甲级写字楼有着极大的需求,不像部分内地城市那样,是为了互相攀比才建高楼大厦。” 除了高度为600米的平安金融中心以外,“深圳的高楼大厦也不会像上海或者其他城市的高楼大厦那么高。” 纪先生说。平安金融大厦去年建成,当时是世界第四高的摩天大楼。

换句话说就是,深圳可能正在建造大量的摩天大楼,但大多数高楼的建设都不是为了赚取吆喝才建的。

驻地在香港的建筑师史蒂芬·克鲁梅克(Stefan Krummeck)认为,与其为了宽容“面子工程”,城市规划者们更鼓励摩天大楼的建筑要符合城市周边环境。他的公司TFP集团(TFP Farrells)设计了目前深圳第二高的大厦,442米高的京基100。不同于其它孤立的地标性高楼,京基100的位置曾经是一处破落的小村庄,这座高楼的建设这片区域得到重建和充分发展。

“很多摩天大楼的建设被用来满足部分人的虚荣心,但是深圳则不同,摩天大楼建设具有可持续性的。深圳的高楼建设可以说是适度的,合理的”。他在电话采访中说, “深圳只有极少数超高层的摩天大楼,这些摩天大楼也被很好地融入城市规划版图。”

“据我所知,深圳的高层空间都得到了充分利用,深圳的大街上也是生机勃勃。在这里建起的高楼,运行的都很好。”

编辑 | 怡子

冰镇热点

微信ID:newsreading

本文由知事 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