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事 

王者还是亡者?荣耀还是毒药?

文|理论头条

开黑了!!!

近期,《王者荣耀》风行,特别是暑假到来之际,孩子们暂时告别了课业的压力,也可能失去了同学老师的陪伴,在家长忙于工作,孩子在暑期充足的自由时间会不会更沉迷于《王者荣耀》?

社会各群体站在教育视角表示堪忧,堪称游戏王者的荣耀,俨然是教育界的农药。在教育界人士和家长看来,《王者荣耀》就像是恶魔般的存在,吸走了孩子们的灵魂。

王者荣耀 教育农药

浙江一13岁上六年级的男孩,因为考试前手机被父亲没收玩不了《王者荣耀》而从四楼坠落重伤,醒来第一件事不是喊疼,而是喊着要登陆游戏账号玩《王者荣耀》。

东方网报道,广东有一位17岁的“小刘”同学更是夸张!在宿舍连续玩了40多个小时后突然觉得头昏,被送入医院就医。“小刘”被医生诊断后,竟患脑梗,也就是俗称的中风,成为了该医院最小的“中风”患者。

据悉,“小刘”的脑梗是因为40多小时的激战,导致大脑长期处于紧张的状态,再加上很少进食喝水,“人工”生成了脑梗。

5月2日,福建省晋江市龙湖派出所接到报警,00后少年彭某因沉迷《王者荣耀》游戏,多次偷香油钱买装备。

广东深圳12岁小学生偷家里保险柜2万元充值游戏。

浙江某小学五年级的孩子使用家长的手机玩游戏,花掉3.8万元。

海南海口12岁小学生玩“王者荣耀”打赏游戏主播 花掉环卫工母亲4万元积蓄。

看着孩子沉溺游戏,折磨自己折磨家人,教育界人士看不下去了,发文怒怼!

杭州某校的校长助理蒋潇潇撰文《我怼天怼地怼“王者”》表示:“我比很多家长都要痛恨看到孩子们沉迷手机的样子:那种专注、那种迷恋、那种爱慕、那种笑逐言开……

直指《王者荣耀》为代表的手游俨然已是新时代的“黑网吧”!

高荣耀 低龄化

据极光数据统计,《王者荣耀》的用户规模截至今年5月底已经增长到了2亿。也就是说,全中国每7个人中,就有1个人玩过这款游戏。

在这2亿用户里,天天玩《王者荣耀》的日活用户达5412.8万人,每月玩《王者荣耀》的用户达1.63亿,相比去年12月的数据,增长了100%。

中国青年网也报道,小学生玩家占据《王者荣耀》用户57%以上。而且,网上一直有说法,《王者荣耀》是一款“被小学生占领”的游戏。

据文汇报报道,凌晨1点,记者打开手机上的《王者荣耀》客户端,只需要一秒钟时间就完成了10个人的组队。

因为临近学期末,游戏开场之前,团队中有人冷不丁地冒出来问一句:“团队里有小学生吗?”一名选择了“后羿英雄”的玩家回应道:“我是。”

虽然腾讯已推出“成长守护平台”、实名认证等制度来防止青少年学生沉迷游戏,但是在《王者荣耀》的玩家群体中,中小学生的队伍仍然如此庞大。

在启动页面上,年龄和防沉迷的提示:本游戏适合年满16周岁以上的用户使用!但无疑这种提示是形同虚设。

是荣耀?还是农药? 

光明日报针对游戏中的一些设定以“荆轲是女的?小学生玩《王者荣耀》还能学好历史吗?”为题发表了一篇文章,文中从几大方面痛批最近大火的手机游戏《王者荣耀》,称其“随意涂抹和戏说历史,就相当于‘抛弃历史文化传统’,‘割断民族文化血脉’,让我们的文化发展‘迷失方向和目标。”

人民日报也怒“怼”《王者荣耀》:直指《王者荣耀》篡改历史人物,荆轲是女的,无数朝代的历史人物串在一起厮杀。这种方式,对认知不完全的孩子充满了迷惑,分不清游戏与真实的历史。

新京报提出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已不可能依靠治理网吧的经验,对孩子和手机进行物理隔绝,实行手游分级制已势在必行。

各方努力  抵制“农药”

当然,想要告别孩子对《王者荣耀》的沉迷,不是一日之功,需要各方配合努力。

企业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王者荣耀》这款游戏而言,腾讯在设定上可以做到更好,或者利用其游戏对学生群体的巨大影响力来做一些文化普及的事情,这也是作为中国最大的游戏企业可以尽到的一个社会责任。

但同时也希望社会、学校和家长应该把更多的目光放在如何让孩子把握玩游戏的度上。

当然,最重要的是建立游戏分级制度。从技术层面上说,这样分级没有难度,只是腾讯有没有这样的气度和决心。

资料来源:综合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京报、文汇报、东方网、中青网等

主编:单士兵

责编:程正龙

本文由知事 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