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神医”只是诈骗产业群大牛身上的几根毛
文|杂文家

近日火了慈眉善眼、能说会道的“中医专家”刘洪斌老太,继而网友又扒出其他三位“虚假医药广告艺术表演家”,刘洪斌和李炽明、王志金、高振宗一起,被网民称为“撑起了中国虚假医药广告圈的四大神医”。新华社6月25日报道: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表示,虚假广告“表演者”刘洪斌不具有中医医师资格,冒用“中医药专家”名义,有关部门已经按相关管理规定采取了措施,下一步将严格规范各地中医医疗广告的审批和监督。
扒的彻底吗?不。四位百变老神医当中,真实出镜率最高的是高振宗(高振忠),他的受众和其他几位比起来范围更宽泛,“全国淫民”都经常见到他。不过,他在微信圈和黄色网站出现时,名叫“刘志国”。“祖传第五代补肾神人”,他家行医四百多年了,专卖XX补肾方,广告做的傻狠,极大地拓展了“肾虚”边界,夫妻生活一次时长不足三十分钟,都是他的病人。
微信上的“中医专家”集体漏网,而微信平台上定点忽悠的中医专家扮演者,其阵容远非电视上的可比。其中的“老神医”,多有个继承家传的孙女,声称因本人年事已高而不和顾客互动,发布大广告而后引导人们加他孙女的微信号。微信和某些网站上的“神医”,并非仅是表演者了,直接行骗的个人和企业占了相当比例。
问题不是面对几个虚假医疗广告表演者那么简单,每个中国人每天都面对庞大的、无所不在的诈骗产业军团。大量的社会成员和社会资源,消耗在诈骗经济的生产营销活动中,那些“神医”只是医疗诈骗群这条大牛上的几根毛,而揭出的虚假医疗广告和医疗保健骗子,只显出了诈骗产业的冰山一角。
骗子太多,傻瓜不够用,于是诈骗行业内也竞争激烈,表现在营销宣传越来越简单粗暴,拔高无上限,方法无底线。这样做,为的是加强对低素质人口的争夺,简单粗暴的直接欺骗可快速遴选头脑简单的“优质客户”。同时,他们炮制的那些“特别缺乏常识”的宣传产品,在“正常人”那里越发可笑。也就是说,所有监管部门,所有媒体从业人员,搭眼一瞅,便知那是骗“傻子”的。
谁先揭出“四大神医”?答案背后的问题,较诈骗产业发达现状更加严重。不是任何一家专职监管机构,而是非专业的网友最初发现并爆料,负责教育人并担负监督打假任务的省级卫视和地、县电视台,还是神医们必不可少的帮手。对虚假医疗广告,体制内人员都心知肚明,但即便地点、身份明确的骗子在他们眼皮底下大肆招摇,他们也熟视无睹。严格地说,监管机构和某些正式宣传机构,正是骗子们的恩人,他们不在诈骗军团的编制序列,却构成诈骗产业群崛起的最基本条件——社会防御机制各环节基本失灵、全部失守,这问题够严重了。
真问题、大问题仍不止于此,失灵、失守都是主动和自然而然的。这次媒体群起抨击某些电视台,据实而论那些电视台应该背这口锅,可是,这里的“打击不力”,完全由官场背景和特色所决定。广告审批和变相广告节目的播出,其间大有权钱交易的空间,而这腐败因素还不是假药广告泛滥的主因。对虚假广告执法的工商部门,和变相发布广告的电视台,都是体制内一家人,“依法进行”的监管和查处,越不过讲级别、讲政治的官场规则。电视台本身拥有体制赋能的强大权力,况且它背后还有更强势的主管部门,严厉打击自家的宣传阵地,这种事是个官员都不去做。
官场规则极强劲,“法治社会”成笑话。在传统媒体江河日下的今天,原来扩张到不适当体量的地方电视台,多半都面临巨大的混饭压力。反正上级也鼓励自谋出路,所谓职业操守,本来就是骗傻子的,此情之下,地方电视台则难免饥不择食、吃相难看。
作为资深夜猫子,我浏览过许多电视台的深夜节目,深知呼呼啦啦的虚假医疗宣传,也只是诈骗江湖中的一朵浪花。电视购物节目里的嘘天火燎多了去,除假药宣传节目外,那些卖玉石、金银器、红木、收藏币、字画、山寨机的商家和节目,也没几个好东西,而这些虚假宣传,却是电视行业在诈骗江湖挣扎的救生圈。
监管体系中的配角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面表了个态,还没见几个监管主角有所表示。即使有表示,也不能指望效果,许多年过去了,被害人无数,呐喊声常闻,文件发了不少,诈骗产业群却越发强大,产业链更成熟、完整,这是个不争的事实。现实一点,群众们还是自己教育自己吧,因为,“有效监管”不是苟且,那还是诗和远方。
2017年6月26日

本文由知事 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