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事 

马化腾、朱啸虎吵得火热,但单车出海恐遭冷眼?

文|吴晓波频道

文/巴九灵 (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昨晚,两个牛逼哄哄的人在微信朋友圈互怼起来了,为了争论“摩拜、ofo究竟谁才是市场第一”。

一个是领投了ofo A轮融资的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另一个是领投了摩拜C、D以及最新一轮融资的腾讯马化腾。

事实上,这两家共享单车的战争都已经打到国外了。近日,摩拜宣布完成6亿美元E轮融资,并将加速国际化,计划今年年底前进入全球200个城市。ofo也正在进军海外,预计今年年底前会进入20个国家和地区。

共享单车进入日本、美国、欧洲等地将会遭遇什么情况?中国共享单车出海之路,到底是前景光明,还是凶多吉少?来看看这些熟悉海外生活的大头是怎么说的。

蒋丰

《日本新华侨报》总编辑

“共享单车驶入日本是福还是‘坑’

给摩拜计划泼点冷水”

由于中日文化、人口、社会等方面的差异,中国共享单车服务商稍有不慎,很有可能在日本遭遇“滑铁卢”。综合来看,共享单车在日本的发展面临诸多障碍。

▷日本对单车的停放有着非常严格的管理。

各个电车及地铁车站附近、商业设施及公寓楼里,大都设有停放自行车的“驻轮场”。但是,这些停车场一般位置有限而且要收费,成本非常高。

共享单车服务商要在日本大量投放单车,必须首先获得地方政府的许可与支持,然后与拥有正式停车场的商业设施等合作。由于日本人对市容市貌的追求接近“洁癖”的程度,政府在容许共享单车方面的空间有限。

而且,日本企业具有较强的“内向性”,中国共享单车服务商与星罗棋布的停车场在价格等方面达成协议难度不小。此外,日本单车停车场的费用一般为每天每次100日元(约6.18元人民币),日本消费者很难为此买单。

这就意味着,中国服务商投放的每辆单车每天仅停车费最少就要6元左右。如果价格低于30分钟6元,回收成本将是重大考验。

▷日本人口结构的老龄化,也是中国共享单车服务商面临的一大障碍。

2016年,日本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经达到了空前的26.59%,老龄化速度越来越快。很多人在体力方面就已经不再适合单车出行。而且因为“高龄化”,日本社会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很低。

不仅二维码扫码方式在日本基本没有听说,甚至日本人支付时刷卡的都不多,大多数人还停留在现金支付阶段。这也是日本在互联网时代逐渐落伍的重要原因。严重的人口老化,导致日本在支付、共享方面的网络化程度较低,如果中国共享单车服务商依然采取“中国方式”,将很难打开日本市场。

▷日本的电车、地铁站设计较为科学,对共享单车的需求较低。

日本在规划电车、地铁站时经过了严密的规划论证,都市的大多数地方步行15分钟内就可以找到一个电车或地铁站。这个距离内使用共享单车,路上节省的时间并不多,加上必须将单车停放在指定的停车场,总体时间上没有太大优势。

因此,虽然摩拜拥有了将共享单车推向日本的超前意识和行动,但是在具体推广战略上还需大动一番脑筋、狠下一番功夫。

刁大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共享单车如果只是照搬中国模式

将在美国水土不服”

在共享单车、手机终端支付等互联网+商业模式方面,中国不仅领先于美国,更是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这不仅在中国具有示范效应,复制到其他国家也是势在必行。

以摩拜为代表的共享单车本身很符合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和出行需求,但进入到美国,如果仅是照搬中国模式,可能会水土不服。

对于美国的大部分人群,尤其是生活在农业州或者郊区的居民来说,开车满足了他们的日常出行需求,哪怕只是出门吃饭、去超市买东西等这类最基本的生活出行。

而自行车载客能力较小,所以需求有限。并且,无论是高速公路还是普通道路上,很少能见到留给骑行自行车的空间。

共享单车在中国用来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需求,这种形式在美国也成立,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共享单车会有一定的市场。但另一个问题是,即使没有单车,这些城市本身的交通就已经非常拥堵。

共享单车在美国发展,还需要遵守那里的法律法规。例如美国一些地方法律规定,骑车人需佩戴头盔等护具,且自行车需配备有照明灯。所以共享单车进入美国还会碰到技术方面的问题。

另外,还有一个融资问题。用户使用单车需要支付租金,在一定程度上,这也是一种融资渠道。这就涉及到谁融资的问题,到底是中国企业去美国融资,还是美国企业复制中国模式,如果是前者,那就涉及到中美之间金融行业的合作和准入制度的设置。

徐同昕

知乎汽车话题优秀回答者

UC Davis交通技术与政策专业在读博士

“欧美的移动支付还不太普及

单车在低密度城市的应用比较受限”

共享单车出海,目前存在三个方面的劣势:

①当前欧美的移动支付还不太普及。

不过这也不算是太大的障碍,就是需要多一步绑定信用卡的操作。同时,欧美地区还不太流行扫码,这也可以通过下载App以后输入车身编码的形式来解决。当然,肯定没有微信中一体化的操作这么方便了。

②在国外低密度城市,共享单车的应用比较受限。

特别是美国的一些城市,连使用城市公交的人都很少,所以使用单车的人也会很少。因为自行车本身还是适合高密度地区,以及平均出行距离短的城市,或者是接驳轨道交通解决最后一公里。相对来说,在欧洲比较有潜力。

③整体上来说,很多国家骑自行车的人群比例没有国内高。

在发达国家搞无桩式共享单车的优势在于,相对来说,国民素质高一些,占道停车、破坏车辆等现象可能会少一些。当然发达国家内部也会有些差异。

另外,我觉得目前共享单车有些泡沫,可能会像网约车一样,以后会涨价,涨价后量会回落一点。不过共享单车并不像网约车这样对交通有负面作用,所以政府应该只会规范不会限制。

磐石之心

知名IT评论人

“摩拜国际化

只是帮移动支付拓展海外市场”

本次摩拜融资6亿美元,腾讯继C和D轮后再次领投。腾讯之所以投资共享单车,主要因为共享单车具有使用微信支付的应用场景。在移动支付的竞争之中,支付场景至关重要,最好能垄断支付场景,独家使用自己的移动支付工具。

滴滴与快的打车的对抗,本质就是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对抗。同样,当摩拜被腾讯入股后,ofo也迎来阿里巴巴的投资。现在不仅摩拜宣布进军海外,ofo也同样宣布进军海外。

我认为共享单车进军海外主要的目的是帮助移动支付做推广。因为无论是支付宝,还是微信支付,目前也在积极地进行海外拓展。但是由于在海外并无国内如此丰富的支付场景,所以共享单车无疑是很好的载体。所以腾讯愿意在E轮继续投资,主要是为了微信和微信支付的国际化。

至于摩拜号称自己是引领互联网风向标的全球化公司,这完全是“狐假虎威”。摩拜只是一只投资者的“提线木偶”,只是一只瘦弱,不堪一击的“病狐狸”,却以为自己成了老虎,这的确十分可笑。

本文由知事 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