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事 

琼瑶与继子38年矛盾,因丈夫安乐死问题终于爆发

文|冰川思享库

琼瑶与继子继女的分歧,不在于安乐死与否,而在于对平鑫涛的病情判断不同,以及对他的遗嘱的解释不同。

今年3月份,女作家琼瑶突然在脸书发出一封公开信,向自己的儿子陈中维、儿媳何琇琼交代身后事。

在这封被她看作“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封信”中,她叮嘱至亲,不论她生了什么重病,“不动大手术,让我死得快最重要”,不论在什么情况下,绝对不能插“鼻胃管”,不能插入各种维生的管子,“尿管、呼吸管、各种我不知道名字的管子都不行”。

琼瑶给子女的公开信

最后,她更对儿子、儿媳直言:“万一我失智失能了,帮我‘尊严死’就是你们的责任!能够送到瑞士去‘安乐死’更好!”

当时看到这则消息,确实有些意外,毕竟没听说琼瑶的身体有什么大问题。公开谈论自己的身后事,也不太符合中国人的传统思维。不过当时也没多想什么,网上每天各种消息那么多,琼瑶发个脸书,似乎没什么好关注的。

1

但在今天,琼瑶的这一举动却被人解读成一种“预谋”。原因在于,琼瑶近日为是否给丈夫平鑫涛插胃管一事,与继子继女(平鑫涛与前妻所生的三个子女)闹得不可开交。有人认为,琼瑶当时写这封公开信,不过是为这场家庭战争埋下伏笔。

平鑫涛和琼瑶

看了一下,琼瑶的公开信发于3月12日,而平鑫涛因失智、中风再次住院为3月1日。当时,双方为是否插胃管已经发生冲突,只是未曾公开而已。所以,琼瑶发这封公开信,更像是有感而发,或者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表明自己对死亡的态度。

而到了前几天,双方争执不下,已到了接近彻底闹翻的地步。琼瑶终于忍不住又发了脸书:“我明白,我失去了鑫涛,也失去了他的儿女!因为那根他妈的鼻胃管!”于是,这件事情彻底公开化,而双方也正式走向决裂。

随后,平鑫涛的儿子平云出面撰文回应,指责琼瑶“不惜动用三字经开骂”(即上面说的“他妈的”),以及“父亲的病情被炒作成有如本土连续剧般的八卦题材”。

文中痛陈:“这原本是我们的家务事,却被迫将父亲的生命送上公审的祭台(而且大家都告诉我们应该判父亲死刑),对身为子女的我们来说,这是一件多么残忍又令人感到心痛的事!”

平家子女的回应,在网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许多网友纷纷转而批评、攻击甚至辱骂琼瑶,什么“小三上位”之类不堪入耳的话都来了。

这事情的最新进展是,琼瑶先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已决定把平鑫涛移交给继子女,“我被敲醒了,对不起他们,对不起他们的妈妈,我的人生一败涂地,书也不会再写了。”

琼瑶给平鑫涛三位子女的公开信

其后,于5月2日深夜,琼瑶又在脸书发文向平鑫涛三位子女“道歉”,称“我不该认识你爸爸,不该写出让你们不愉快的文字,很多很多不该”,“我现在万念俱灰,也不再相信人间有情”,最后她表示“言尽于此,各自珍重”。

事到如今,琼瑶与平鑫涛子女之间的多年恩怨,终于以一种非常狗血的方式呈现于公众面前。所有的伪装、面具皆已卸下,只剩下赤裸裸的憎恨,与怨妇般的发泄。

琼瑶写作数十年,创作数十部言情小说,既有缠绵悱恻的故事,也有恩怨相报的剧情,更有不少浪漫厮守的童话,到了晚年,她却没能写好自己这部人生小说的结尾,未免让人一叹。 

2

不过,这事情并不能怪到琼瑶头上。虽然她的话语方式会让有些人感到反感,但于情于理而言,她从头到尾并没有做错什么。

琼瑶与继子继女之争,直接原因是如何对待病中的平鑫涛,导火索却是数十年前平鑫涛的离婚再娶。

正因如此,现如今才会有人翻出旧账,指责琼瑶当年是“小三上位”,平鑫涛之子平云在公开信中才会说“从来不曾忘记当年发生过的种种事情以及自己母亲所受到的委屈与痛苦”,而这也是琼瑶在回应中言及“我不该认识你爸爸”的另一重意思。

琼瑶年轻时

新仇源于旧恨。不是当下双方太无情,而是多年伤口未愈合。平鑫涛的子女或许从来就没打算原谅琼瑶,又或者琼瑶曾经幻想过用爱来消融坚冰。只可惜,这种事情从来就是剪不断、理还乱,不是一道是非判断选择题那么简单。

问题是,琼瑶究竟做错什么没有?

且不说,在琼瑶笔下,当年是平鑫涛再三追求,甚至以死相逼,她才决定接受,并没有一部婚姻法规定,男人不许离婚再娶,而女人严禁离婚再嫁。平鑫涛又不是三岁小孩,他完全有能力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是由琼瑶独自去面对这个结果。

何况,琼瑶是在与前夫离婚15年后才嫁给平鑫涛,而他们二人的婚姻到今天已经走过38年的风风雨雨,这难道还不足以证明二人之间的爱情(感情),一定要给琼瑶扣上一顶“小三上位”的帽子不成?

“小三上位”一词本身就具有浓烈的道德批判意味,并不适用于所有的男女交往与婚姻状况。或者说,这个词只有在特定语境下才成立,比如这名女性是“别有用心”地去破坏他人婚姻。但这样说也非常勉强。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难道男女双方共同决定的事情,到头来男方却无须承担任何责任?

平鑫涛年轻时

在这其中,无辜的一方看似平鑫涛的前妻及其子女。但细想一下,如果平鑫涛早已心猿意马,双方感情走向破裂,仅维持一个貌合神离的婚姻和家庭之存在,对双方来讲又何尝不是一种痛苦煎熬?这样对平鑫涛的前妻就一定好吗,对其子女就一定公平吗?离婚难免给人留下阴影,但没有爱情或感情的婚姻,可能造成的伤害,却也不见得更小。

由此可见,拿“小三上位”来评判平鑫涛与琼瑶的婚姻是基于多么可笑与荒谬的思维。这样的人,如果不是刚从千年古墓中爬出来、固守“从一而终”观念的阴魂,就只能说,他们在乎的其实不是琼瑶的婚姻,而不过是想逞一时口舌之快,从中满足自己宣泄欲望。

这些人之所以表现出一副卫道士的模样,更多是因为自己没能力、没胆量去做追求自由自在的人生而已。

3

往事不必再提。

其实我关注的还不是琼瑶与平鑫涛的婚姻及其家庭纠纷,而是眼下双方争议的“插胃管”问题,以及这事情背后展现的对待“安乐死”的不同态度。

在这问题上,琼瑶为自己和平鑫涛所争取的,其实是一个人在生命最后阶段的基本尊严。

关于安乐死,许多人可以说已经很熟悉,但也可以说熟悉的只是概念,而缺乏切身体会。

BBC曾播出过一部关于安乐死的纪录片《如何死亡:西蒙的选择 》

值得强调的是,安乐死大致可以分作两种,一种是消极的,也就是不再主动采取各种手段延长病患的生命体征;另一种是积极的,也就是采取主动介入,用药物或其他手段提前结束病患生命,以避免病患受到更多苦痛折磨。

消极的安乐死是选择“不作为”,而积极的安乐死则是一种主动干预,二者都可能引发伦理问题,后者更可能触及和产生法律问题。

不过,无论从琼瑶自己发出的交待身后事的公开信,还是她对平鑫涛的治疗意见,可以看出她所求的是消极的安乐死,也就是不再寻求通过过度治疗手段来延续生命,以免身体继续受到病痛折磨。

而琼瑶与继子继女的分歧,不在于安乐死与否,在于对平鑫涛的病情判断不同,以及对他的遗嘱的解释不同。

平鑫涛之子在公开信中也承认,其父在遗嘱中明言:“当我病危的时候,请你们不要把我送进加护病房。我不要任何管子和医疗器具来维持我的生命。更不要死在冰冷的加护病房里。所以,无论是气切、电击、插管、鼻胃管、导尿管......通通不要,让我走得清清爽爽。”

关键就在于,琼瑶认为,平鑫涛既然已经大中风,加上失智失能,“这个躺在床上的,只是一副躯壳而已!还是一幅痛苦的躯壳”。而平鑫涛的子女则认为,“所有医生自始至终从来都没有判定过父亲病危或陷入重度昏迷,他只是失智而已”。也就是说,既然平鑫涛还没有到病危的程度,作为子女自然不应该放弃。

在这里,平鑫涛子女在公开信中用了一种非常不近人情的描述,“对您(琼瑶)来说,您认为父亲应该死;对我们来说,我们选择了让父亲活下去”。这样就好像变成了,琼瑶非常盼望着让平鑫涛安乐死,而正是因为他们的坚持,才没有让这件事情得逞。 

至于在那封公开信中,平鑫涛的子女对今年已79岁的琼瑶毫不顾及情面,极尽挖苦,就不必一一举例了。

平鑫涛的子女这样说,对琼瑶非常不公。

有人可能还没有意识到,对平鑫涛这样一位年届九十的老人来讲,大中风意味着什么。如果一个人在失智的情况下,需要通过插胃管、打点滴等手段来维持生命,即使还在呼吸着空气,但其生存质量如何,也是可想而知的。这时候,如果病人本人立有遗嘱,明确表示“不要任何管子和医疗器具来维持我的生命”,其实已经没有必要再去抠“病危”这个字眼了。

欧洲国家对于安乐死的态度(绿色为安乐死合法国)

当然,是否插胃管或别的什么,这时候更多是看家属的意愿,怎么选择都不该受到责备。琼瑶原本也可以选择让步,这样做反倒不会遭受非议;但她却坚持执行平鑫涛遗嘱里的愿望,这更加需要勇气。遗憾的是,她当时可能并没有意识到,平鑫涛并不属于她一个人的,她并不能完全替丈夫做主。

所以,与其说琼瑶和平鑫涛子女所争的是不同的治疗(或放弃治疗)方案,实质却是对平鑫涛这个人的身体及其意志的掌控权及解释权。琼瑶作为平鑫涛的妻子,她认为自己有权为丈夫作出选择,而平鑫涛的子女们并不愿意放弃,不想让父亲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仍旧由琼瑶说了算。

这可能才是这场家庭纷争的本质。

魏英杰

冰川思想库研究员

冰川思享库,就是冰川思想库

新公众号ID:ibingchuansxk

本文由知事 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