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事 

公然猥亵凌辱女生,为何又见“校园欺凌”?

文|乔志峰评论

公然猥亵凌辱女生,为何又见“校园欺凌”?

乔志峰

最近几天,相信很多人的朋友圈都被一张图片刷屏。图片显示,三名身穿校服的男生将一名身穿校服的女生抵在墙壁上,女生的裤子被其中一名男生拉到膝盖处。一名男生将手伸向女生的下体,另一名男生将手捏向女生的胸部。图片引发公众极大愤慨,有网友通过校服辨认出,这起欺凌事件疑似发生在甘肃庆阳市第四中学。

4月20日,甘肃省庆阳官方通报,该事件组织、胁迫的主要犯罪嫌疑人被警方刑事拘留,涉案其他违法人员被行政拘留,学校负责人也已被严肃问责。

面对此伏彼起的校园欺凌事件,想必很多人都想不通,不知道某些学生之间到底有什么仇、什么怨,要下这样的狠手。不管是施暴者还是围观者、拍摄者,他们所表现出的对他人权益和尊严的漠视都令人触目惊心。我们常说“孩子应该健康成长”,这个“健康”,既包括身体的健康,也包括心理的健康,更包括价值观的健康。缺少对他人的宽容、动辄就使用暴力手段解决问题甚至赤裸裸凌辱他人,这样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肯定是不正常的。孩子们正是处于价值观的形成期,价值观可以多元,但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不道德的、什么是违法的,教育者和家长还是要对孩子进行必要的引导。

发生校园欺凌事件,学校肯定存在教育引导和管理方面的疏漏,但除了学校之外,家庭教育的缺失包括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其实也都难辞其咎。现在的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有的还是单亲家庭,家长的过度溺爱导致部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必要的责任感和宽容度。另外,网络等信息传播媒介日益发达也是把双刃剑,一些不健康的甚至是暴力的东西很容易侵入孩子的生活。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比如说教育体制。应试教育很容易让学校和家长只片面关心孩子的学习和分数,却忽视了对孩子健全人格和社会责任的培养。具体事例可能都有其具体情况,但从社会大环境来看,这些方面无疑都是亟需纠偏的。因此,单靠学校无法彻底杜绝校园欺凌现象,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去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向校园暴力“亮剑”。此次专项治理覆盖全国中小学校,包括中等职业学校。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为何“校园欺凌”依然时有发生呢?

重症须下猛药,集中式治理有其必要性,也有其特殊的优势,那就是可以通过一段时间的大力度、大范围的治理,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毋庸讳言的是,集中式治理也有其局限性,那就是容易刮一阵风,风头一过问题说不定就会卷土重来。要想“长治久安”,一是要形成长效机制,将集中治理时的力度和硬措施一以贯之,长期坚持;二是要标本兼治,从教育体制、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综合治理”、形成合力,彻底消除校园欺凌存在的土壤和诱因。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乔志峰评论”(qiaozhifeng000)

本文由知事 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