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事 

构建和谐校园不能靠“封校”

文|乔志峰评论

构建和谐校园不能靠“封校”

乔志峰

中山大学南校园突然全面封校,外人勿入!网友吵翻!近日,位于广州海珠区的中山大学南校园门口多了份“温馨提示”:“教学科研场所,请主动示证,谢谢合作。”这一“限外令”引起热议。有人不赞同,认为“这么多年来,中大校园是周边住户欣赏中国美丽校园的地方”。也有支持的人认为,大量校外人员进入影响了大学形象,校园教学、科研和安全秩序。(4月10日南方都市报)

我个人对中山大学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是理解的。毕竟大学是教育机构,其最主要的功能是教学和科研,而不是参观和休闲。如果过多的校外人员和车辆涌入,必然会加大学校的管理压力,也不可避免地会给校园的正常秩序造成一定的影响,严重的话甚至还可能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对此进行一些必要的限制、出台相应的管理措施,不仅无可厚非,本质上也是负责任的体现。

中山大学的通告之所以引发较大争议,我觉得主要原因是两点,一是过于严苛和绝对。出示证件才能进入,意味着其他人都会被拒之门外,不留一点余地。那些住在周围的邻居,少了一个欣赏美景的地方;那些已从中大毕业的校友,难道回母校怀一下旧,都不让进门吗?显然这并不切合实际,也不人性化;二是行事有点草率。事先没有进行审慎的论证,就脑袋一拍、制度出台,并且在并未普遍征求各方意见的情况下就匆匆通告出来,难免会引发舆论反弹。

出台过类似“管理措施”的并非只有中山大学一家。此前,郑州大学新校区对游客实行门禁制度,也曾引发讨论。值得欣慰的是,引发争议后郑大当即有了反应,一方面将关于门禁制度的相关通告从官网上撤下,同时表示门禁制度可能会有微调。吸取了此前的教训,想必调整后的制度会更加合理,更加人性化。不知中山大学随后是否也会有所调整?

构建和谐校园是学校和全社会共同的愿望,需要互相理解,更需要在审慎论证的前提下寻找到一个合理的契合点,不能靠“封校”来实现。可以想的办法有不少,比如凭有效证件可进校参观、但限定每天进入的最高人数,或许就比一刀切要科学合理得多。

新闻链接

http://news.sina.com.cn/o/2017-04-10/doc-ifyeayzu7390887.shtml

本文由知事 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