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事 

《人民的名义》:刺痛我们的,不仅仅是它的尺度

牛弹琴

关注

文|牛弹琴

来源:国馆文化

永远不要低估观众,刚一开播,豆瓣9.0的评分;四集之后,豆瓣9.1 的评分。一部正宗的主旋律电视剧,现在,从五六十岁的父辈,到二三十岁的年轻人,都在追着这部剧看。怎么能火成这样?

因为真实,所以共鸣

“太真实了!”

“尺度太大了!”

真实是必然的,尺度大也是必然的。

因为这部电视剧几乎每一个情节都是官场的真实写真。

非常真实地还原了官场生活,还有官员心理。

第一集里,侯勇饰演的赵德汉是某部委一位处长,掌管着全国的矿产资源审批。权力大不大,油水多不多,外省的副省长,堂堂副部级干部,要想见他一个处长,都得排队,还得预约,拉风不拉风。

用他自己的话说:“虽然是个处长,但拿个部长来换,都不换。”

为什么?举个例子,赵德汉的前任,已经进去的那位,当年在任的时候,那是明码标价,一个项目50万,大一点的一百万,给了钱的,项目审批表交上来,就签字;给大钱的,快签;给小钱的,先压几天,再签;不给钱?直接拿去垫桌脚或者是擦屁股。

诚信交易,遵守契约,给钱办事,谢绝还价,这么牛的处长,给我,我也不换。

赵德汉坐到这个位置上来之后,表现了相当高的政治觉悟,至少在一开始是这样,住着小平房,吃着炸酱面,骑着自行车,七八张卡,余额才3万块;连一瓶五粮液都要偷偷摸摸着喝,反贪局局长侯亮平带着一帮人去查他的时候,我都惊呆了,非常怀疑反贪局的人的办案水平。

“你们什么眼光啊,这像是贪官吗?哪个贪官就着蒜吃炸酱面啊,还住这么残旧的小平房?”

事实证明,到底是我等平民老百姓太年轻太天真,以为贪官都是肥头硕耳,大腹便便,天天人参鲍鱼;左右美女成群。

幼稚!

贪官都是最有觉悟的,知道人民群众痛恨贪腐,痛恨炫富。所以偷偷摸摸地贪,贪来的钱,偷偷摸摸的花。

到了后来,反贪局的人查到赵德汉在北京一个别墅区的别墅时,这位反过来教育反贪局的人要“提高政治觉悟,为人民服务”的处长,顿时就尿了,腿软得都站不住脚,跌跌撞撞被抓进去,这才让我等平民百姓看到了贪官都是怎么贪钱的:

冰箱、柜子里、床底下、还有卧室一整面墙,全是钱,崭新的人民币,简直就是银行的金库啊。

银行的同志们用各种花式数钱法,弄了整整一个通宵,才统计出来,整整两亿四千多万。

这就是贪官。

一面打着人民公仆的形象,扣扣索索,有豪宅也不住,就住小平房,每个月只给偏远地区的老母亲寄300块钱生活费。

一面疯狂的贪,坐地要钱,拿自己的权利当摇钱树,随便签个字就是百八十万。

事实上,赵德汉这个角色不仅是在电视里,在电视外是有原型的,原型就是之前的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司长魏鹏远,这位魏司长,只用四年时间,就贪了2.1个亿,应该恭喜这位魏处长,他破了共和国成立以来查出来的最大贪污限额记录。

而和赵德汉一样,这位魏处长乍一看也是清官,每天中山装,自行车上班下班,多么贴近人民群众。

他当年被查的时候,他的同事们都不相信:

怎么可能,他怎么会贪污?”

“他很清廉的啊,怎么看也不像贪官。”

但查出来才知道,魏鹏远有一栋别墅,别墅里全是钱,人民币、美元、英镑,他还有一辆豪华奥迪,但从来不公开坐,公开场所,都是骑车,演得一手好戏啊!

【1】魏鹏远贪污新闻

【2】魏鹏远贪污新闻

【3】魏鹏远贪污新闻

很多人都非常惊讶,这部主旋律的电视剧,演员平均年龄都超过40岁的电视剧怎么这么火?

火得一塌糊涂,连年轻人都在紧追,谁说年轻人只看小鲜肉?谁说年轻人只看脑残穿越剧?

年轻人也看正剧,前提是正剧要足够真啊,而这部剧火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真实,一点不做作,非常真实地还原了官场,非常真实地描述了官员的生活状况,而且尺度非常大,什么贪污几十万上百万都太小儿科了,要来就来大的,直接拿最高贪污纪录做案例,整整两亿现金。那一整面墙都塞满人民币的场景,实在太震撼了。

除了这一幕,抓丁义珍时省委汇报会大家扯皮踢皮球的场景,李达康为了GDP强拆大风厂,祁同伟一心一意只为升官而算计,都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官场情况,还有官员心理。

一点也不假大空,一点也不做作。

而那些脑残剧恰恰相反,例如前段时间很火的抗日雷剧:裤裆里藏手雷、几个土八路凭着几把土墙干掉几十名装备精良的日本鬼子,手雷炸飞机;还有小鲜肉主演的那些玄幻穿越剧,动不动就穿越、动不动就勾心斗角,完全不顾历史,完全不顾事实。

《人民的名义》绝对手撕了这帮脑残剧。

【1】抗日雷剧《一起打鬼子》中,把手榴弹藏裤裆里。

【2】抗日雷剧《永不磨灭的番号》中,八路军队员用手榴弹炸飞机,试问哪个超人能把手榴弹扔到飞机的高度。

每一句台词,都非常犀利

除了情节真实,再来看看台词,真是太精辟、太犀利了,给我的第一反应就是,真牛啊,这种话也敢说。

我总结了一下这些台词,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第一类,说一套做一套啪啪啪打脸系列。

丁义珍出逃,让他的司机去老家接他的母亲,其实是为了故意把手机落在车上扰乱警方视线,但做事的格调却非常高,还从包里拿出一千块钱交给司机,义正言辞地说:“接我母亲是私事儿,油钱车费必须得我出。廉洁,必须从我做起!”

下一秒就打了部的跑到美国去了。

一个贪污上亿的干部,在逃走之前还大言炎炎地说这么冠冕堂皇的话,真是莫大的讽刺。

反贪局带着专案组去抓赵德汉,赵德汉知道自己家里没有任何猫腻,于是堂而皇之地教育起了反贪总局的人:

“权力大小,那都是为人民服务,有权就可以任性啦?我不是说你,你这个同志,你的思想觉悟,真是有待提高。”

等到反贪局的人查到他的豪华别墅时,吓尿了,腿都软了。

立马就换了一副嘴脸,一开始是拒不承认:“是谁啊,是谁往我们家冰箱里塞了这么多现金。”

等到被查实之后,又是一副嘴脸,痛哭流涕:“我一分钱都没花,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穷怕了!”

实在是打脸,实在是讽刺。

【1】反贪局查到赵德汉的别墅,赵德汉腿都软了;

【2】赵德汉被查实贪污,痛哭流涕。

第二类,揭示中国官场现实系列。

光明峰项目协调会上,丁义珍和一帮老总们在那里喝酒,每个老总轮流敬酒,使劲儿拍马屁,拍得这位副市长喜笑颜开。

检察院的林华华说了一句话:“这位副市长人缘不错啊。”

周正揭穿了表象:“你以为别人敬他酒敬的是他的人缘,那都是敬他手里的权力。”

第15集,大路集团王大路说:

“在中国做生意,一定不能绕开官场的存在。”

两句话,说的都是金钱对权力的依附,这是一个深刻的事实,尽管我们说要彻底实现市场经济,要政府少插手市场,让市场自行运转,但金钱对权力的依附和追逐,是赤裸裸存在的事实。

第二集里,高育良和祁同伟聊天儿,高育良说:“中国目前的政治生态,就是一把手,几乎拥有绝对的权力。”

一语道破中国官场的现实,例如,李达康为了把郑西坡从监狱里捞出来,让公安局局长赵东来20分钟之内把郑西坡送到大风厂门口,结果赵东来急了,打电话给交管部门,实行交通管制,保证从光明分局到大风厂一路绿灯。

你要知道,我们习大大李总理下来走访,也是能不交通管制就不交通管制的,尽量减少对民众的干扰,而就是为了送一个人,就是因为市委书记的一个命令,居然立刻就进行了交通管制。

还有协调大风厂安置费的事儿,李达康说让赵东来从维稳经费里拿一千万就拿一千万,商量的余地都没有。

李达康对法院也是直接下命令,说特事特办就特事特办,公检法在市委书记面前,都变成了跑腿儿的。

第三类,官员口出狂言系列

光明分局局长程度审郑西坡的时候,郑西坡问程度:“我违什么法啦?”

程度非常嚣张地回答说:“我说你犯罪了,你就是犯罪了!”

言下之意,老子就是法,违反我,就是违反法。

这可是一个区区光明分区的分区局长说的话。

多么狂妄!

而其实,这个人是有原型的,他的原型就是山西古交市交通运输部门正科级干部任长春,当年,任长春在全体干部职工大会上口出狂言:

“国家规定是个狗屁······我说谁腐败谁就是腐败。”

俨然拿自己当当年的封建皇帝了。

第四类,官员心里话系列

这些话很多,最经典的就是祁同伟对高育良说的那句话:

“其实我们所有人都非常清楚,我们就是从娘胎里来,再到坟墓里去。”

这句话是针对那些官员们经常挂在口头上的毛主席语录说的,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当年毛主席说这句话,是想要官员不要脱离群众,要贴近群众。

时间过了这么久,结果这句话成了很多官员的口头禅,只见话说得很大声,实际行动却从来没有,一句经典的毛主席语录,就变成了很多人口中的官话套话。

用剧中陈岩石的话来说:“拿着人民的名义当幌子。”

尺度这么大的台词,在中国的正剧当中,实在是见所未见,你也只能在《人民的名义》中才能看到,既有德高望重,心怀百姓的陈岩石,也有一心只要GDP的李达康,也有精明无比只想当副省长的祁同伟,也有立场坚定,非常有魄力的省委书记沙瑞金,官员有自己的心思,老百姓也有自己的利益,一点也不做作。

论演技,足以吊打小鲜肉的陆毅,在这部戏里都被吊打了。

你知道《人民的名义》这部剧的演员都有哪些吗?

陆毅、张丰毅、吴刚、许亚军、张志坚、张凯丽、白志迪、李建义、高亚麟、丁海峰等等一众40多位老戏骨,连配角也是侯勇、沈晓海之类的大咖。

演技都是出神入化炉火纯青。

然后,以演技著称的年轻演员陆毅,在这部戏里就被吊打了。很多网友说,陆毅在这部戏里的演技真是弱爆了,例如开头,陆毅和侯勇演对手戏,侯勇饰演的贪官赵德汉从一开始信心满满到生气反抗,再到被查出猫腻之后的心慌害怕,再到彻底心理崩溃,痛哭流涕,整个过程情绪控制得非常到位,一步一步,层层递进,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眼泪鼻涕,演技的控制已经达到了完全自如的地步,把一个贪官从被查到查实的心理戏展现得淋漓尽致!

你完全看不到侯勇老师是在演,仿佛他就是那个贪官,他就是贪了那么多钱。而陆毅在整个过程中,仿佛都没什么变化,一直是政治老师一样的脸色,偶尔说两句俏皮话,怼一下赵德汉。

侯勇成功抢走了陆毅的主角光环。

“陆毅的演技简直在这里要被秒成渣。”

不过这也难怪,面对侯勇这种老戏骨,别说陆毅,你换其他任何一个人来,都会被秒成渣。

饰演李达康的吴刚老师这段时间是非常火爆,他的表演也被奉为教科书级别的呈现。

用知乎网友的话说:“一个眼神、一个眉梢,都满满的是戏。”

其微观表情演绎已经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

发火怒吼时,他能让眼角的眉毛都跟着抽搐;心情不好时,他低头靠在椅子上,能制造出一种特别压抑惆怅的氛围;大风厂起火时,他一把推开公安局局长赵东来第一个爬上去又给人非常干练的感觉;讨论安置费问题时,他命令赵东来拿出一千万维稳经费,同时甩手让他闭嘴,那种霸气和魄力又跃然纸上。

他前一秒下定决心要拆大风厂,下一秒听到陈岩石叫省委书记沙瑞金小金子,立刻就判断出陈岩石和省委书记关系不一般,后来接到省委书记的电话,语气、面部表情立刻又换了,把一个秘书出生的圆滑市侩又演活了。

这样一众老戏骨飙戏,以陆毅这么年轻,积累尚且不足的演员,如何能不吊打。

而这部电视剧,也正是因为请了这么多老戏骨,把这么多涉及公检法政府各级部门的官员都给演活了,才会让这部剧如此火爆,如此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

试想,如果这部剧真的按照所谓IP剧的路子来,找一帮小鲜肉去演,一定会演渣掉。

《人民的名义》,手撕贪官,也手撕脑残

很多人说,看《人民的名义》手撕贪官真的是很过瘾,但在我看来,看这部剧手撕那些玄幻穿越和抗日雷人的脑残剧也非常过瘾,这部剧真正的给那些所谓的大IP剧煽了一个耳光,告诉所有人:在任何时代,把观众当成脑残的,都会被骂脑残。

钱不是这么好挣的,口碑更不是这么好挣的;认真做好内容,拍好的电视剧,才能受到观众真正的喜欢。

“潜心八年,六易其稿。”

这是《人民的名义》编剧周梅森先生接受采访时说的,也就是说为了拍好这部剧,光剧本,他就写了八年,改了六次,相比于现在市场上那些粗糙的从开拍到杀青不过几个月时间的电影电视剧而言,这部剧真的是良心剧,用心之作。

除此之外,周梅森还去监狱蹲了半年,采访那些因为贪污而落马的官员,掌握他们的心理,他们当时的生活,正是因为有如此之厚的积淀,才形成了这么一本优秀的剧本。

在制作上,人民网采访过《人民的名义》导演李路,其实这部电视剧一开始预算不多,才8000万,后来为了拍得好,追加了4000万投资,为了让更多的资金能够用于制作上,许多老戏骨自降片酬,连主角陆毅拿到的片酬都只有市场价的一半,还不及请一位当红小鲜肉的价钱的零头,这才有如此精良的制作。

说到底,观众都不是傻子,“演员的台词功底,稳健的镜头调配和合理的多线叙事,秒杀一众单纯贩卖明星人气和颜值的IP剧。”

那些利用小鲜肉圈人气圈钱,把电视剧电影活生生拍成小鲜肉的宣传片的作品,根本不能叫作品,被骂也是活该。

谁让你们只想着挣钱挣钱,把作品本身扔一边去。

除了《人民的名义》,近几年还有不少的优质电视剧,例如《北平无战事》、《欢乐颂》、《琅琊榜》,都是制作精良的电视剧,也都获得非常不错的评价。

虽然有网友说,看到咱们国家的官场如此黑暗,连心都变得黑暗了;

但正如豆瓣影评人大物电路所说:“能把这些黑暗拍出来,就是光明。”

最后国馆君给大家一张图片:

链接:反腐剧《人民的名义》火了,但有个“零腐败”的国家,你听说过吗?

2005年,中国留学生向丹麦移民官员贿赂7.5万元人民币,被称为“丹麦30年最大宗的贿赂案”。

来源:世界华人周刊

专栏作者:楚不易

最近,反腐剧《人民的名义》石破惊天,引发收视狂潮,成为现象级口碑作品。该剧的热播,反映了国民对反腐问题的关切,也发人深思:如何杜绝腐败?

北欧小国丹麦,以安徒生童话著称于世,堪称一本零腐败的“童话”:连续5年被评为全球最清廉国家,廉政建设举世公认,腐败现象趋向于零,几近绝迹。

2017年初,国际非政府组织“透明国际”发布的《2016年清廉指数》中,丹麦与新西兰并列世界第一,连续5年被评为全球最清廉国家。

《2016年清廉指数》

丹麦还有一项“世界冠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SDSN)”发布的《2016全球幸福指数报告》,丹麦位列世界第一,第3次获评全球最幸福国家。

《2016全球幸福指数报告》

政府清廉、国民幸福,丹麦被戏称为最接近共产主义的国家,又是如何反腐的呢?

“劫富济贫”与“高薪养廉”:

压缩腐败的边际效益

丹麦人口不到600万,国土面积4.3万平方公里,仅3个北京大小,却是世界上富有的国家之一。

丹麦人均GNI近6万美元,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丹麦的生物制药、工艺与设计,闻名全球;猪肉、培根与火腿、草地与草种等农牧产品,市场占有率居世界第一,并拥有一大批世界级企业——

  • Maersk(马士基):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运输服务公司

  • LOGO(乐高):全球最大的积木公司

  • Oticon(奥迪康):全球最大的助听器生产、研究公司

  • FlSmidth(史密斯):全球最大的水泥设备与水泥生产商

  • Brüel & Kjær(思百吉):全球最大的声学、振动测量分析仪器的研究及制造公司

  • Novonordisk(诺和诺德):全球糖尿病治疗领域最大药企

丹麦以高税收著称,所得税率高达50~70%。通过高税收,重新分配财产和收入,以保证社会公平。这种“劫富济贫”的方式,让丹麦成为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小的国家,几乎没有穷人,也罕见极端富有的大富翁。

丹麦的社会福利几乎是全世界最好的。公立学校从小学到大学全部免费。丹麦人一旦失业,最高可领取原薪资八成的失业救济金。

丹麦首都哥本哈根

得益于发达的经济,丹麦的公务员、公共雇员的薪酬也非常高,可谓是高薪养廉。

完备的社会福利体系,保证了不论是国民,还是公务员,都能拥有较高的生活水准,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谋生型腐败”的可能性,大大压缩了腐败的边际收益。

财产公开与开支公开:

腐败无处藏身

与“高薪养廉”配套的,还有完善的官员财产公开和申报制度。

在丹麦,住房、财产、土地都需要注册登记,税务部门负责统计个人和公司的财产,对政治人物和公务员的财产状况了如指掌。

丹麦首相、内阁大臣必须每年更新其个人及配偶或同居伙伴的财务收益表,并在首相府官网上公布。

丹麦首相府官网

丹麦所有的公共部门每年都要发布预算白皮书,公开预算和收支情况,接受公众核查。

公开透明的制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丹麦官员几乎不可能隐瞒财产,贪污腐败也就无藏身之地。

监督体系:

有权不能任性

早在1955年,丹麦就建立了调查官制度(Folketing Ombudsman),保证居民免受政府机关的不公正待遇。

丹麦监督专员由国会选举产生,不受制于行政机关。形式与实质上的绝对独立,确保监督专员能够有力调查政府官员的舞弊事件,震慑腐败行为。

此外,还有议会监督、政党监督、专门机构监督,以及强大的媒体监督。丹麦人普遍认为,反腐败不仅仅是议会、政府和司法的事,更是全社会的事,社会团体和民众都有很强的监督意识。

正因为制度严密、监督严厉,有权也不能任性,丹麦官员“基本不敢趟入腐败浑水”。

2012年11月30日,丹麦有媒体爆料称,丹麦文化大臣乌费•埃尔贝克在其配偶工作的艺术学校举办文化活动,花费18万丹麦克朗(约18万元人民币),大部分用于吃喝。不到一周时间,埃尔贝克迫于舆论压力引咎辞职,丹麦监督力量之大,可见一斑。

埃尔贝克在媒体爆料后5天之内便宣布辞职

平等理念:

让特权无容身之地

腐败源于特权。在人人平等的丹麦,特权无容身之地,贪污腐败自然就难以滋生。

关于平等主义,丹麦有一句俗谚,“不要认为你有什么特殊——你和我们每个人都一样”。

平等在丹麦不是一句空话,就连高高在上的丹麦王室,也必须遵守法律并维持简朴生活。丹麦王室居住的阿美琳堡宫,没有围墙,王宫的楼前、楼后和广场,人与车都可以自由通行。一切都和中国百姓浅意识里的“皇家宫殿”的戒备森严大相径庭。

参观阿美琳堡宫的市民与游客

王室尚且如此,丹麦官员想要获取任何便利或得到区别对待,几乎不可能。

外国官员来访亦是如此。只有外长以上高官正式访问丹麦,才能使用哥本哈根机场内的贵宾室,其他人一律过边防安检。

正如“透明国际”丹麦分部主席波尔•莫恩森所说:“在丹麦,任何公民不需要为其合法享有的任何权利‘买单’。同样,你也不能花钱购买到你所不能合法享有的权利。”

廉洁意识:

对腐败零容忍

2010年,时任丹麦驻华大使裴德盛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表示,他认为丹麦之所以能获得“最清廉国家”的称号,是因为丹麦没有腐败的理念和文化。

丹麦人无法容忍政府官员贪腐或享有特权,认为没有腐败才是正常的社会和政治现象。

前几年,有人为提前拿到驾驶证,给承办警官送了500丹麦克朗(约合500元人民币),东窗事发后行贿受贿两方都被绳之以法。这在中国很可能被认为是“不值挂齿”的一桩,丹麦人却无法容忍,必须严惩。

反腐倡廉意识在丹麦作为一种社会公德深入人心,清廉已成为人们心中不可逾越的道德底线。

廉洁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新入职的公务员更要接受系统的培训,了解明确“腐败”的界限。丹麦政府每年还会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培训丹麦企业,并出台《零容忍政策》,禁止国内公司在海外实施商务行贿。

2005年,丹麦爆发了移民官员收受中国留学生贿赂丑闻,其中一件贿赂金额约7.5万元人民币,竟被称为“丹麦30年最大宗的贿赂案”。

舆论监督机制、官员问责制度、法律法规保障、诚信体系建设等措施,共同构筑了高效、完善的反腐体制,社会对于腐败的零容忍和官员自身的清廉意识,让丹麦腐败现象趋向于零,几近绝迹。

大有大的难处:

将反腐进行到底

腐败是世界性的难题。

时任丹麦驻华大使裴德盛也承认,丹麦在反腐败上的成功,部分归因于它的小。丹麦人口不到600万,推行反腐和司法制度都相对容易。

从榜单上看,排名前列的新西兰、芬兰、瑞典、瑞士、挪威、新加坡,都是人口不到千万的小国。

还可以看出,名列前茅的都是发达国家,没有一个发展中国家。这说明腐败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大有大的难处!对于人口动辄上亿,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大国来说,构建公开透明的权力运行体制、健全长效的权力监督机制,存在很大的难度。

但是,丹麦的经验告诉我们,反腐败乃至实现“零腐败”,不是虚无缥缈的童话,而是真真切切的现实;反腐败乃至实现“零腐败”,不是“不可能”,只是“有难度”罢了。

将反腐进行到底!

本文由知事 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