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历史、地缘和现实角度看雄安新区?
文|坐井观天
从昨天晚上开始,相信大家又被一个消息刷屏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新华社通稿说:这是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千年大计啊。定位之高可见一斑,毕竟中华民族才五千多年的历史。所以,坐观君决定编辑一期文章。
综合自:
新华每日电讯、金羊毛工作坊(goldenfleece21)、罗天昊国与城(luotianhao99)及其他网络资料
1.雄安新区究竟是啥?

2.这个新区啥定位?
有人如此定位:雄安是首都副中心,通州是北京副中心,并评价称:北京在迎来建国近70年以来一次真正意义的大变革,所谓千年大计,再也不能用三环四环五环六环这样的概念看待北京和首都了,十年后,你所说的首都不再是今天的首都,你谈的北京也不再是今天的北京。
先设雄安,再调许勤。北京边上再起深圳,白洋淀里画了一个圈。这不是愚人节故事,这是春天的故事。
京津冀作为首号工程,战略意图和战略路线渐渐清晰,即通州将成为北京副中心,而河北雄安新区则将成为首都副中心。根据新华社通稿释放的信息看:
1,战略定位之高罕见。新华社新闻稿——“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关键词有二:一,这是继深圳和浦东新区之后第三个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二,这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千年大计这类用词应该是第一次在本届文件里出现。
雄安这个地方,依山傍水,风水绝佳,相信大家中学语文都读过白洋淀派作者孙黎对这块土地的描述,一个雄,一个安字,更是绝配,更重要的离北京腹地轻轨不过半小时四十分钟。
2,特区规模超过深圳、浦东。深圳1996平方公里,浦东新区1210平方公里,雄安新区远期规划面积2000平方公里。(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以特定区域为起步区先行开发,起步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中期发展区面积约200平方公里,远期控制区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
3,新区的战略功能——要重点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在河北适合地段规划建设一座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的现代新型城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
4,未来这个新区干啥?据传闻,目前的一个方案是,除了必须留在中央政务区的单位,其他的单位(央企、事业单位甚至部分部委的非核心部门)全部要搬到雄安新区。
5,和通州北京副中心功能区分?通州是北京副中心,根据之前公布的北京新规划,通州的定位是“紧紧围绕对接中心城区功能和人口疏解,发挥对疏解功能非首都功能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行政功能与其他城市功能有机结合,以行政办公、商务服务、文化旅游为主导功能,形成配套完善的城市综合功能。”根据新的规划要求,2030年常住人口规模调控目标为130万人以内,就业人口规模调控目标为60-80万人。

而雄安是首都副中心。第三个全国意义上的新区。重要性不可同日耳语。
根据新华社通稿,早在2月23日的新闻联播已经传达了充分信号。而白洋淀地区房价从过去两年不到3000跳涨到6800再跳涨到目前的1万2/平,充分反映了市场的预期。调控已经先下手了。目前三个县都已经冻结全部房产过户,本地人外地人都不能买了。北京的限购比起容(城)安(新)雄(县)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据称,这边商品房一律停售,二手房中介全部关停。在建的房子一律停工,农民也不允许自建房,村口设卡禁止建材入村。建材商也不允许在辖区内做生意。
嗯,房子不是用来炒的。(以上摘编自金羊毛工作坊<goldenfleece21>,作者声声慢)
3.如何从历史和地缘看这个战略?
雄安新区,在国家层面第一次表述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自然非同小可,实体现了五个重大战略使命。
(1)缓解北京负担
缺水多雾,拥堵不堪,北京之弊,举世皆知,无需多言。
此前,解决北京问题,有两种思路,一是在中原地区另择新都,学习韩国和巴西等国,彻底迁都。此议提出了几十年,无数学者倡议,迁都牵涉到各种利益关系太多,最终未落实。
而传闻中的首都东迁通州,亦没有落实。原因很简单。北京人口众多,不堪重负,关键不在北京,而在中央,资源都集中在中央。仅仅把北京市政府迁往通州,不解决实际问题。
声在东边的通州,落在西边的雄安。可谓声东击西。
而本次设立雄安新区,未来的一大使命,则是分担首都功能。前面已有涉及,此处不赘述。
(2) 分散首都政治经济风险,稳固国都
建都北方,在中国传统心理上,代表为正统和大一统的吉兆。
但是时势一直在变。
朱元璋北伐,孙中山北伐,也可从南向北。同时,中国千年来首都东移,风险逐步加大。尤其现代是海权时代,沿海首都,安全存在隐患。
八国联军突破天津之后,很轻易就攻破北京,日本攻破北京也容易。当下虽未太平之世,需要分散风险。
当下,所有的中央机关都在北京,100家央企中的八十多家都在北京。如此众多的资源集中于一个城市,一旦有变,后果不堪设想。当年日本侵略中国,攻破南京上海之后,中国经济就遭到巨大破坏,可谓前车之鉴。尽早分散资源,可保首都政治和经济上的安全。
南水北调工程涉及人口4.38亿,国家为保首都用水,不得不牺牲几亿人的利益,并且花费巨大民力财力,强行改变自然规律,强行让水往高处流,但是,未来隐患巨大,首都虚化,,相对安全。
(3)解决京津冀问题,打造新的增长极
国家倾注了巨大雄心,定位甚至高过滨海新区和重庆两江。
京津冀协同发展,一直未能彻底完成。京冀两个直辖市夹着一个河北省,难以协调。而本次设立雄安新区,实际上等于为河北加持。调深圳市委书记进河北,有加大河北发展力度之意。未来,与京津与河北发展权限和力度基本对等,有利彻底落实京津冀发展计划,打造新的增长极。
京津冀相对长三角和珠三角,在经济上处于下风,而雄安新区的设立,寄望于其在社会经济领域的全面崛起,三足并立。
(4) 打破既得利益格局,乱中求治
迁都之议,并非自今日始。
但是,最后却一直很难实现,一个重大的原因,是利益牵涉太多,负担太重。
历朝历代的迁都,隐藏着一个巨大的政治目的,即摆脱就有利益集团的控制与羁绊。北魏迁都洛阳,旧贵族之间盘根错节的利益纠葛,就此被摧毁。
在国际上,哈萨克迁都,可为中国借鉴。哈萨克迁都中部小城阿斯塔纳之后,中央机关的公务员总数削减一半,很多不愿意跟来小城的官吏阶层,均在类似“赎买”机制之后,得到平安分流。各方大佬,各种利益集团亦远离新都,并且被分散,再也无法对改革形成有效的阻力。
今日中国改革已至中流,每向前一步,日感吃力。雄安新区的设置有利打破既得利益格局,摆脱既有利益牵制,创造新的改革氛围,开创新的局面。
从本次采用通州造势,雄安落地,声东击西,避实就虚的突袭式战略部署看,打破利益集团格局,不仅意义重大,且难度重大。
彻底重建中国新格局,新社会。新千年。
(5) 重启改革新时代
雄安新区被寄望后继的深圳和浦东之后的第三个代表性意义的国家战略,其实也隐含了国家重启一个新的改革时代的雄心。
在雄安新区的七大任务中,第六条是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活力。第七条打造扩大开放新高地和对外合作新平台。
最大的底牌,总是在最后,第六条和第七条,已经隐晦地表明了国家的决心与雄心,即是在改革停滞十年,各种矛盾激发的时期,启动新一轮改革,寻找国家转型之路。
雄安新区将摆脱北京式利益格局,一片荒原好纵马,锐意改革,成为新的改革发动机。
敢号称影响中国未来一千年,必有巨变。
现实往往比想象丰富。(以上摘编自罗天昊国与城<Luotianhao99>)
还是要说一句:意愿和现实之间往往存在不小的距离,要将战略和规划付诸行动和现实,需要极大的勇气、魄力和决心。我们拭目以待。
坐观君最后啰嗦几句:想看更多中国地缘文章,包括河北的地缘意义、历朝历代国都选择背后的地缘密码、中国的地缘格局分析以及前面文章中涉及到的种种地缘政治,等等,在公众号回复“中国”,你会收到一个文章合集,都在那里面。
本文由知事 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