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事 

热衷吃野味,还记得SARS是怎么爆发的吗?

文|上下求知

“穿山甲公子”风波刚刚消失在网友的视野中,近日,新浪微博上又被扒出一位“穿山甲公主”,这位美食家微博名字叫“@绽放的多多”,有媒体报道,在她的微博里面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全部变成自己的美食套餐。

“穿山甲公主”在微博中说,“常年野味不断,吃穿山甲讲究套餐”。微博晒出的野味包括穿山甲、天鹅、蛇、猫头鹰等,而且8种动物配冬虫夏草熬制汤,提前四个小时熬制。这种美味的套餐自然不是“穿山甲公主”一人享用,而是好客的“廖总”每次都把他们叫去享用。这表明,享用这些野味人多,次数也多。

不过,野味是否就是大补和营养好呢,也未必,因为这些野味已经让穿山甲公主流鼻血,至于原因,实在是不详,不知是野味的作用,还是药物的作用。但是,有一个大麻烦是不得不警惕的,当心像2003年爆发非典型肺炎(SARS)一样的重大传染性疾病在全国范围内爆发,千万别好了伤疤忘了疼。

2002年11月16日SARS在广东顺德爆发,2003年扩大到全国。当时对SARS传播原因的推断是,人们喜欢的野味果子狸是传染源,为此,广东在五天内杀灭了10000多只果子狸。然而,后来的研究也发现,除了果子狸外,引发SARS的冠状病毒还可以寄宿在老鼠、狼、狐狸甚至蝙蝠等动物体内,只不过,研究发现,果子狸为冠状病毒的主要载体,果子狸冠状病毒的基因序列与SARS患者身上提取的冠状病毒同源性超过99.8%。于是,人类对果子狸大开杀戒。

尽管迄今对引发SARS的冠状病毒的最初起源还没有最后定论(有的研究认为中华菊头蝠可能是 SARS冠状病毒的天然宿主),但很多野生动物都有可能是SARS冠状病毒的宿主,因此,也都有可能传播这种疾病。其可能的传播途径是,冠状病毒从蝙蝠到老鼠,再到果子狸,其间经过基因突变,使得冠状病毒更容易感染人。正如每年不同亚种的流感病毒先是从鸭子、鸡,再到哺乳动物猪,并形成流感病毒的新变化,并感染人。

“穿山甲公主”及其朋友圈热衷吃的野味都是可能传播大规模传染病的传染源或传播中介,传播的疾病有可能是SARS,也有可能是禽流感,还有可能是埃博拉、艾滋病,以及其他疾病。

艾滋病病毒(HIV)最初来源于非洲绿猴,是当地人捕杀绿猴并分而食之时,猴的免疫帛陷病毒(SIV)趁机从人的口中、破损的伤口中进入人体,并演变成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埃博拉最初在刚果(布)西盆地地区的凯来县和姆博莫县发病和传播,是埃博拉的重灾区。调查发现,该地区发生疫情初期的死者生前曾食用过病死的猴、黑猩猩等灵长类动物的肉,2000年至2001年,埃博拉病曾在该地区流行,造成数十人死亡。因此推论可能埃博拉病毒是从猴传染给人。

现在,新的研究指向其他更多的野味,泛指非洲的“丛林肉”,即非洲野味,是人们猎杀的所有非洲野生动物的肉类,也是全世界西非裔群体无法忘怀的家乡味道。这些野味包括蔗鼠、蝙蝠、猴子、黑猩猩甚至狮子等。丛林肉当然是美食,但其中可能暗藏着致命威胁。

美国疾控中心、海关的一份内部材料称,丛林肉是猴痘、埃博拉病毒和SARS冠状病毒等传染性疾病潜在的媒介和宿主。

现在,中国人狂热地嗜好穿山甲等野味,早就为SARS、禽流感、埃博拉等疾病的爆发打开了门户,只等最后的触机或最后一根稻草,就有可能触发SARS的再次流行,以及禽流感等疾病的爆发。目前中国处于人感染H7N9禽流感高发季节,南方多个省份持续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报告。北京也报告了一例输入性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是北京今年发现的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

SARS之时和之后,中国人反思自己的饮食习惯,认为嗜好野味是引发SARS的主要原因,中国人饮食的特点是无所不吃,因而为致病微生物的演变和传播给人提供了有利条件。中国人的饮食特点是,大凡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动物,水里海的,没有一种逃得脱被吃的命运。如巨蜥、猕猴、猴子、穿山甲、虎纹蛙、蛇、各种野鸡、野鸭、鹿、麝鹿、天鹅、猫头鹰等等。

由此,中国人对自己的饮食内容和方式进行了辛辣批判和嘲讽,其中一个歌谣是:我们吃!我们吃!天上飞的还有乌鸦,吃!地下跑的还有老鼠,吃!蟾蜍蛤蟆蛴螬蛆虫,吃!蛇蝎蜘蛛蟑螂蜈蚣,通吃!自古有神农拼死尝百草,万般皆下品唯有吃喝高。我们吃!我们吃!鸡鸭咳嗽我们喷嚏,吃!猫鼠发烧我们感冒,吃!终于吃来了可怕的萨斯,吃!

疯狂地吃穿山甲等野味,除了要负法律责任之外,下一步,不知道什么样的大规模传染性疾病在等待着中国人,就像吃丛林肉引发埃博拉一样。

长按二维码关注张田勘微信公众号可阅读作者其他文章和著作

本文由知事 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