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事 

为什么德国人对中国看法最为负面?

文|杨佩昌看德国

中国人最喜欢哪个国家?对于这个问题,虽然每个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但相对而言,德国算得上是中国人最喜爱的国家之一。究其原因,主要和政治因素有关:从两国领导人互访次数和频率来看,中德两国在政府层面上的来往相当热络。此外还有官媒的大力引导:美国总想阴谋搞垮、肢解中国;中日有历史宿怨,日本对历史没有真正的反省;英国是美国的跟屁虫;法国对那个人那个权太感兴趣。所以,在诸多大国中,就只剩下德国了。再不喜欢德国,那就没有像样的国家可喜欢了。

当然,德国确实也有值得让人喜欢的地方,比如严谨、认真、诚信,产品质量高、啤酒味道不错、足球踢得还可以。但仔细想来,这也是媒体偏好的结果:难道美国人、日本人就不严谨、不认真、不诚信、产品质量不高吗?显然不是。虽然笔者也经常说德国的好话,但和官媒的目的不太一样。简单来讲,我总想从国外拿点好东西给自己的国家,学人家点好的地方,别总是和不三不四的国家混在一起。但我对美国、日本、英国或法国并不了解,所以只能开口闭口德国了。有些人经常问我,难道德国没有缺点吗?我的回答是:当然有,而且不少。但是,从中德两国的发展水平看,还没有到给人挑刺的程度。再说,批评是礼物,正如伟大领袖和伟大元首所言:“批评使人进步”,我为何要让德国进步?德国变好变坏关我毛事?

如果非要问我对德国人的看法,老实说,我对德国人的评价基本上是负面的。首先是不友好。以我在德国长期生活的经历来看,至少60%的德国人对外国人是排斥的,但并不敌视,也就是不接触、不打交道;30%的德国人严重仇外,似乎外国人要么不是乞丐就是小偷;5%的德国人没有感觉,无所谓外国人德国人;只有不到5%的德国人对外国人友好。所以,如果你偶然交上了一个德国朋友,请务必珍惜,因为你运气太好了。从政治的角度上看,不要以为左翼政党社民党对外国人是如何如何的好,那不过是政治正确而已。社民党的选民大都是中下层人士,特别是工人,和他们打过交道你才会明白,这个党的群众基础是相当排外的。倒是右翼的联盟党还凑合,毕竟该党的主要支持者是企业家,而企业家愿意和外国来往,赚外国人的钱。

我对德国负面评价的第二个原因是,德国人太物质化。德国人和外国人打交道,很多是生意层面上的往来。他们第一次可以为你做点什么,但第二次就必须给钱,否则脸就拉得很长。笔者认识一位培训协会的会长,原计划派人到他那里进行培训,可他拿出的方案居然是:一次培训费要4万欧元左右,约合30万元人民币。抢钱啊?不好意思当面直接拒绝,只好委婉地告诉他,费用有点高,回去调研一下。过了几周回去找他商量,看能否出一个再简单一点的方案,目的当然是为了降低费用。没想到老先生一开口就是:上次没有收到钱,这次方案就不能出了。和德国人打交道的经验表明,只要拿到钱,他马上眉开眼笑,否则脸就特别难看。

德国人操蛋的事情还很多,懒得一一赘述了。因此,如果有人说我亲德,那真比窦娥还冤。身边的朋友经常说德国这样好,那样不错,我没有心思反驳,只是敷衍式的回应:确实是这样。但我内心在想:你去德国生活一段时间就明白了,一周两周的旅游而得到的信息会有很大的错觉。

相当多的德国人对外国人不友好,这我是有亲身体验的。但是,听说德国人对中国评价最负面,多少令我大吃一惊。根据英国广播公司公布的全球民意调查结果,德国是对中国看法最负面的国家,该国高达76%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基本上是消极的。”各位注意:我前面说了,真正讨厌外国的德国人比例大约是30%,而现在不喜欢中国的居然高达76%。这是什么概念?德国有8200万人口,说明至少有6000万德国人对中国不感冒!乖乖,我的娘额!要知道,尽管日本和中国是世仇,日本人对中国的反感度也才是73%!比较而言,美国人对中国的反感度并不是特别高,只有59%。

为何我的感受和英国广播公司做的调查有如此大的偏差呢?想来想去应该和时间有关系。十几年前我在德国的时候,中国人并不多,所以他们并没有把中国人与其他外国人分别看待。那个时候,中国人就是外国人,外国人中包含中国人,所以德国人对中国的讨厌程度也就是对其他国家的厌恶程度。再说,当时中国的经济体量还在德国之后,德国人对中国并不羡慕嫉妒恨,甚至还有点怜悯之心。如今,对德国人而言,中国人就是中国人,外国人不一定包含中国人。这话怎么讲?他们认为中国人是外国人中的异类,需要把中国和一般外国区分开来。

也许有人会问:你一会儿说中国,一会儿说中国人,概念没有明确区分,这是怎么回事?谢谢你注意到了这一点。对德国人而言,中国人代表中国,中国就是中国人。简而言之,不喜欢中国就是不喜欢中国人,反过来也如此。

德国人对中国的这种态度,对于历来对德国抱有好感的中国人来说,这一结果多少让人有些错愕。人们不禁要问,德国与中国政治关系良好、两国经济和文化交往频繁,既没有领土纠纷,也无历史仇怨,德国人对中国的看法会如此负面呢?

这首先要“归功于”去德国旅游的中国人。中国人去得太多了,不说满大街可以看到,但大城市的主要旅游景点、饭店和中餐馆里一定有中国旅游团或商务考察团。这些中国人的表现与德国人的生活习性差异太大,比如,中国人吃饭时吧唧嘴、饭桌上高谈阔论,那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德国人就很不习惯了。在他们看来,吃饭的时候嘴巴不发出声音、公共场合不高声说话是文明人的最低要求。慕尼黑一些饭店公开表示不欢迎中国人入住,有的对中国人特殊对待,比如早餐时间专门给中国人开一个专区或规定中国人只能在特定的时间用餐。为什么?因为他们害怕影响到其他国家或德国客人就餐。至于中国大妈到德国一些大城市跳广场舞,在德国人心中只能用“震惊”一词来形容了。他们无法理喻一群人在公共场合放着高音喇叭、旁若无人地扭着并不纤细的腰肢。

德国人反感中国的另一个原因是,刚富裕起来就开始装逼。到商店买东西当然好,但对服务员颐指气使的态度真心让人受不了,好像大款来了别人就得低三下四为他服务似的。凭什么?这种做派或多或少也反映到一些官方采购上。美国爱捣乱是吧?我们去买空客!一买就是几十亿欧元,让波音眼红;法国爱见某些特殊人士,对吧?我们买波音!这种耍性子的做法让德国人真心不喜欢。对德国人而言,生意就是生意,别和我扯什么政治。

也许有人会说,德国人对中国的反感,纯属是对黄种人的歧视。那我们看看日本:同为东亚国家、同样是黄种人,德国人却对日本抱有极大的好感,对日本的评价普遍正面。那么,如此巨大的看法差异是如何造成的呢?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仅以中日两国在德国的宣传为例。

从2002年开始,日本就在德国举办“日本文化节”,至今已举办16届,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日本文化节。节日当天,日本美食、传统文化和演出同时推出,日本的漫画、卡通如《火影忍者》、《龙珠》等更是深受德国年轻人喜爱。德国人认为,日本不仅是一个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民族,也善于在生活中思考和自我反省,并且具有热爱自然、敬畏生命的人生哲学,这和德国人的人生哲学及生活理念相当契合。

反观中国,尽管从2009年起也开始在德国举办“中国节”,但中国的宣传方式更多地强调自己的经济迅速崛起和大国形象,例如2104年11月4日在汉堡举办“中国节”的主题则是“China Time(中国时代)”,而且“China Time”的海报在汉堡的机场、码头、公交车站到处张贴,甚至覆盖到周边城市,如不莱梅、汉诺威等。尽管中国的宣传很用力,但这样硬邦邦的主题难以引起德国人的共鸣:既然这是中国的时代,和我们德国有什么关系?当然,很多德国人嘴上不说,但心里会嘀咕一下:哪个时候是你们中国的时代?牛吹得过早了点吧?

因此,该是改变显露胳膊和肌肉方式的时候了,少点咄咄逼人、少点装大款,谦和一些、君子一点,甚至必要的示弱更有可能赢得德国人的好感。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杨佩昌看德国 或直接搜:ypckdg

本文由知事 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