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事 

在鼓励生育的问题上,终于轮到政府着急了

文|杨耕身

1

现在是人民不答应了

新年第二天的新闻说,全国妇联发布调查报告显示,有一半以上的一孩家庭没有生育二孩的意愿。2016年1月1日起,我国正式结束了实施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步入全面两孩时代。

新闻中只提独生子女政策,其实是偷换概念。事实上在独生子女政策之前,1970年代,计划生育就已经正式提出。中国的生育控制,不是只有30多年,而是长达45年左右。

另外,说只有一半一孩家庭没有生育意愿,也谦虚了些。

真实的情况是:参与本次调查的一孩家庭中,有生育二孩意愿的为20.5%,不想生育二孩的为53.3%,不确定是否生育二孩的为26.2%。不想和不确定生育二孩的家庭合计为79.5%!

2016年底外媒报道,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的总和生育率仅为1.05,而这个数据比必要的人口更替生育率低两倍,《人民日报》称这意味着中国生育水平是全球最低。

这个新闻翻译过来说就是:他们用了45年左右的时间,穷尽一切“不足与外人道”的手段,让人民“只生一个好”。现在,当他们试图鼓励人民生育时,人民不答应了。

据悉,全国妇联根据生育两孩意愿并不乐观的情况,提出一些具体对策和建议,包括突出各级政府的主体责任,完善政策体系,增加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水平等。

翻译这段话的意思其实是:在引导人民生育的问题上,他们也终于着急了。

2

生育意愿不是你想有就能有

“生,还是不生”,这是一个问题。

从当年宣称的“只生一个好,政府来养老”,到今天以“全面二孩”来作为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行动,怪诞感不言而喻。

但至少在应对老龄化方面,这种做法并非没有其现实意义。除了鼓励生育,又有什么能够平衡一个社会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困局?

然而这也带来一个更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人们的生育意愿如何。

事实上,从2013年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到今天的“全面二孩”,这么短的时间跨度即实现这样一种重大政策调整,本身也表明“单独二孩”政策在刺激生育方面并不尽如人意。

这个数据让人一脸尴尬:2013年“单独二孩”实施之时,卫计委声称,“预计每年将增加超过200万个新生儿”。但在近一年后,符合条件的1100万对夫妇当中,只有70万对提出申请。

不论是“单独二孩”,还是“全面二孩”,它们遇冷的情形,已足以表明一个道理,那就是不要简单把人口当作一种资源进行调配式管理。

即使是国家可以通过计划或行政的手段让国民少生育,比如卫计委宣称的40年计划生育让中国人“少生了4亿多”,但这种结果并不能意味着,它同样可以用放开的方式让国民多生育。

3

能否对接生育权

不能等到了人都不想生了才放开,从长远看这将是一个悲剧。现在,悲剧已来。

更值得关注的是,“全面二孩”本身仍是一种具有计划性的生育控制。事实上此番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之际,仍不忘强调“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这大概只是不愿那么快就否定以前吧。

“全面二孩”政策的意图既在于积极开展应对老龄化行动,那么国家除了要政策的实施予以配套与保障之外,最终需要全面对接国民的生育权。

当关于人的价值导向不被坚守的时候,更多的困局也就接踵而至。

我只是担心,他们一着急,一强调政府的主体责任,以前那种“逼人不生”的手段,又会应用到现在“逼人多人”上来。

想象一下吧。谁知道呢。

4

我的意见

那么到底,生,还是不生?我的意见是:生!

不为其他,只是因为:有人,才有可能。

扫二维码,关注耕叔:

本文由知事 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