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事 

中国为什么绝不能忽视印度?

文|灵戈blog

作者:谢毅哲

无论是首都新德里的政策制定者,还是经济中心孟买的商界精英,不管是在印度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的小镇,还是在印度南部的“印度硅谷”班加罗尔,“中国”都是一个茶余饭后的必谈话题。

印度人喜欢讨论中国,除了对54年前那场中印边界战争耿耿于怀,还有他们对中国经济奇迹的羡慕和嫉妒。

然而在中国人们可能从来没有在乎过印度。1962年的中印战争在印度家喻户晓,但在中国大部分老百姓很少了解甚至没怎么听说过这场战争。

国人感觉印度是一个贫穷落后和人口众多的国家,印象中印度是充斥着人满为患的火车、公路上悠闲漫步的牛和屎尿、高楼林立旁边的贫民窟和不可想象的贫富差距等。

其实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人不在乎印度。

2015年,根据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统计,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依次是印度的5.25倍和4.94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全球识字率列表也指出中国的识字率为 96.4%,远高于印度的72.1%;世界银行和中国官方数据显示,中国贫困人口率比印度低14.6% (中国 7.3% vs。 印度 21.9%)。

但若中国以胜者自居,忽视印度将是大错。

1、从宏观层面来讲,2015年印度的经济增长率超过中国0.6个百分点,已经正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

2、虽然印度经济规模不到中国经济五分之一,对全球经济贡献尚不如中国,但2014年印度GDP已经达到了中国2004年的水平,两国差距缩短到了10年内。

3、从长期来看,人口结构优势将支持印度经济成长。与老龄化的中国相反。印度人口中,65%的在35岁以下,联合国推算2025年的印度将比中国多1.1亿或47%的年轻人(15~29岁之间)。

彭博社报道说,2014年印度制造业的人工成本约为中国的26%,这将能帮助劳动密集型的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国际竞争力。

1、中国沿海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和管理经验,能够提供印度市场最需要的物美价廉的大众商品,充分满足印度的市场需求。华为、小米、联想、还有近期的富士康都纷纷宣布进军印度,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中印市场类似,发展潜力巨大。

2、印度除了给中国提供廉价的生产要素外(与人工贵互补),也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

根据智库布鲁金斯学会2011年的一份研究报告预测:印度的中产层现在为总人口的5%左右,这个比例会不断提高,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到2020年印度中产层消费市场将晋级成为世界第三, 2030年将超过中国和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中产层消费市场,全球占比23% (中国为18%)。

本文由知事 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