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事 

日本是如何影响中国高铁海外输出的?|严肃观点

文|冰川思享库

国际高铁市场需求潜力之巨大,远非一国之力可包揽。中日高铁技术各有所长,一旦实现“强强联合”,不仅能够最大限度于高铁“出海”中获取收益,更有可能以高铁合作为契机,缓解中日“政冷经冷”的双边关系。

2009年中国正式提出高铁海外输出战略,计划建成以中国为起点,贯穿欧亚大陆,串联东南亚的三条跨国高铁走廊。随后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高铁输出提供了新的契机。

高铁输出也被日本政府视为实施“经济成长战略”的重要支撑。近年来,中日双边关系陷入“政冷经冷”的局面,日本对中国高铁海外输出持以竞争立场。

日本针对中国高铁海外输出采取了种种具体的竞争措施,从而导致中国高铁的“出海”征程荆棘满布,纵有所得,却也难言全胜。

日本对中国高铁海外输出持竞争立场

日本作为传统高铁强国,高铁输出是日本安倍政府实施“经济成长战略”的重要支柱。

日本作为传统的高铁技术强国,对外输出高铁设备、技术以及服务不仅是其提振经济的重要战略举措 ,更是本国得以稳定、安全地获得经济发展所需战略物资的重要保障。

▲中国高铁

当前的高铁建设项目主要集中在亚洲,因此日本政府对亚洲高铁市场高度重视,但亚洲同样是中国对外输出高铁的重点区域,这就意味着中日高铁必将会为了更多的获取亚洲市场份额而展开激烈竞争。

近年来,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以及综合国力的强劲提升,令日本产生严重的“战略焦虑”。随着安倍晋三率领自民党二度上台执政,日本政治右倾化色彩进一步加强,日本政府的右倾化政策致使中日双边关系跌至冰点。

中日政治关系的恶化,也对两国经贸关系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冲击,双边贸易量出现大幅度减额,中日双边关系实际上已完全陷入“政冷经冷”的状态 。

在中日双边关系“政冷经冷”的背景之下 ,日本对中国持以防范甚至是反对的竞争性立场,实是不欲中国借助高铁输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更紧密的经贸关系。

其次,中国“一带一路”及高铁输出所主要涉及的地缘范畴,是被定义为美国“最重要的地缘政治目标”的欧亚大陆。

▲“一带一路”线路

目前,欧亚大陆上绝大多数的国家对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持欢迎态度,英法德韩等国在欧亚大陆上的盟友们先后宣布加入亚投行,进一步加强了美方对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警惕和防范之心。

美国对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及该战略下的高铁输出所表现出的疑虑及防范态度,足以使日本产生这样的期待——即可以通过反对中国“一带一路”战略,阻碍中国高铁输出以赢取美国力量的支持 。

日本对中国高铁海外输出所采取的措施

一方面 ,日本公开质疑中国高铁的“自主性 ”,指责中国高铁“山寨”了日本的新干线技术。获悉京沪高铁将在海外申请技术专利,日本各界以中国高铁抄袭新干线技术为由掀起了声势浩大的舆论攻势。

另一方面 ,日本也对中国高铁的安全性提出了公开质疑。日方认为中国高铁的“速度奇迹”,是以牺牲安全性盲目追求高速度的产物。

在日本高铁进军国际市场的具体实践中,政府与企业分工明确、互相配合 ,“政商合一”共推高铁“出海”。

日本企业作为独立的法人,主要负责海外高铁项目的竞标及具体运作;日本政府则配合性地开展双边或多边外交,通过制定政策、签订协议以及收集信息等手段为相关企业出击海外创造良好的环境 。

▲日本新干线

在与中国竞争海外高铁项目的具体实践中,日本不断针对中国所提方案给出更为优惠的条件,严重压缩了利润空间,已然导致双方之间恶性竞争的出现,经济上增加中国高铁输出的成本和风险。

日本担心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东亚地区可能会再现一种以中国为“宗主国”、周边国家为“朝贡国”的现代版朝贡体系,揣“大国梦”的日本并不甘心沦为“二流国家”,自然会对由中国主导的“东亚新秩序”持以反对立场 。

日本政府有意针对性的调整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关系以阻碍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

沿线国家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建设是推进 “一带一路”战略的优先领域,高铁输出则是互联互通建设的关键性组成部分。日本阻碍中国高铁输出无异于要斩断整个“一带一路 ”战略的经脉,其结果必将是进一步加深两国间的战略对抗,不利于中日双边关系的改善及发展。

中国应对日本竞争的对策性思考

准确把握日本在影响中国高铁海外输出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应对日方竞争与影响的重要前提。

虽然世界范围内还有法国和德国等高铁强国,但现阶段近2/3的海外高铁项目都集中在亚洲,对于亚洲国家而言,引进法、德高铁技术的成本过高,而中日两强相争,无疑是各国施展“平衡术”以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大好时机。

因此,日本是现阶段中国对外输出高铁最主要的市场竞争者。

此外,看待日本与中国在高铁输出上的竞争关系还应当具备战略视野,中日高铁之争既是经济竞争,又是政治博弈。

由于中日双边关系陷入“政冷经冷”的困局,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日本都会把围堵中国、阻碍中国高铁输出作为其重要的策略选择。不惜让高铁“零元中标”的日本同时也是中国高铁海外布局的“零和”博弈者。

鉴于日本将长期对中国高铁输出持以竞争立场,中方主要应侧重从以下方面妥善应对来自日本方面的竞争:

1、中国应以竞争为契机,积极学习和借鉴日本新干线的建设和运营经验,同时倒逼本国高铁进一步提高自身技术水平;

2、中国对外输出高铁,应当重视和共建“一带一路”间的战略协同;

3、以更有说服力的技术创新和技术积累来应对 日本的舆论攻势;

4、积极寻求中日在高铁领域开展合作的可能,助力双边关系由“政冷经冷”向“政冷经温”发展。

结语

日本高度重视亚洲高铁市场,并将对外输出新干线视为提振本国经济的重要战略支撑,与中国高铁存在天然竞争关系。

此外,由于中日双边关系恶化、政治互信严重“赤字”,日本对中国贯彻“一带一路 ”战略方针的高铁输出持以反对立场。中日高铁即有经济竞争的性质,又有政治博弈的一面。

国际高铁市场需求潜力之巨大,远非一国之力可包揽。中日高铁技术各有所长,一旦实现“强强联合”,不仅能够最大限度于高铁“出海”中获取收益,更有可能以高铁合作为契机,缓解中日“政冷经冷”的双边关系。

*本文摘编自《东北亚论坛》2016年5期,原标题为《日本在中国高铁海外输出进程中的影响》。为便于手机阅读,我们进行了删节,重新分段,个别字句做了调整,并重新制作标题,配了图片。如有引用,请核对原文。因无法联系作者,欢迎版权单位和作者与我们联系稿酬事宜。

作者:李毅 李梦生

来源:冰川思享库

本文由知事 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