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时代,俄政教关系回到1917年前|严肃观点
文|冰川思享库

自近代以来,俄罗斯世俗政权就将宗教作为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在实际外交活动中,更是将俄罗斯东正教会的有关事务作为国家外交的重要内容之一。
[提要]在独立过程中得到俄罗斯东正教会的大力支持之后,出于整合社会精神空间、塑造新的意识形态的需要,饿罗斯世俗政权与俄罗斯东正教会建立起较密切的关系,并给予其国内宗教组织活动的优先权。
普京出任俄罗斯总统后,更是明显地偏向俄罗斯东正教会,并从多方面给予教会以强有力的支持,进一步充实、巩固了俄罗斯东正教会所获得的特殊地位与社会影响。
俄罗斯东正教会也依靠自己所拥有的宗教信仰与信众力量,配合、支持世俗政权,特别是普京政府的内外政策、立场、主张并借助国家力量推动教会动议的实现。
当代俄罗斯的宗教信仰状况
自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苏联宗教政策的改变,宗教势力开始复苏,各个派别的宗教团体、组织纷纷利用当时苏联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与民族矛盾,迅速扩展自己的影响。
至苏联解体前,苏联2.7亿人口中,俄罗斯东正教信徒占22.8%,穆斯林占18.5%,天主教徒占5.5%,基督教徒占3%,佛教徒占0.4%,犹太教徒占0.2%,无宗教信仰者占50%。
由于政治制度的需要,独立后的俄罗斯给予宗教以特殊的社会地位与自由,更由于社会骤然转型的刺激,原有意识形态崩溃等原因,俄罗斯大地上涌现出宗教信仰的热潮。

▲东正教教堂内堂
到20年代90年代末,俄罗斯境内涌现出约6000个新教派,拥有约30万信众,还开办了几千所教育培训机构。2002年,俄罗斯联邦境内东正教徒1.2亿,穆斯林2000万,佛教徒90万,天主教徒60万,基督教徒30万,犹太教徒23.4万,还有1万克利须那派教徒和1万摩门教徒。
2008年2月的一次调查统计,在来自130个地区的1600名受调查者中,71% 是东正教徒,5% 是伊斯兰教徒,1%是天主教徒与基督教徒,佛教徒不到1%,无神论者占5%。 最近的一次国民调查也显示超出82% 的受调查者自认为是东正教徒。
根据2004年的研究,相信上帝的年轻人,2004年达62-3% ,2002年占61.2% ,相信超自然力量的年轻人,2004 年达16.3% ,2002年占16.7% 。2005年的调查显示,有47% 的青年大学生是上帝忠实的信徒。

▲俄罗斯信东正教的年轻人在增加
80%的年轻人认为自己属于某个教派。大多数年轻人认为自己是东正教徒。据研究,年轻人认为自己是东正教徒的数量,从60%增至70% 。认为自己是天主教徒的人数占15% ,认为自己是新教教派的占1% 。
俄罗斯东正教会正是依靠自己所拥有的宗教信仰与信众力量,使其对当代俄罗斯精神社会领域仍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进而也对当代俄罗斯政治产生着重大影响,并利用世俗政权的力量扩展自己的宗教势力与影响。
2007年的一份调查显示,俄罗斯人对东正教会有较高的信任指数,受调查的人中,86% 的人信任总统普京,64% 的人信任教会,这也使人们相信俄罗斯东正教会能影响俄罗斯政治领域。当代俄罗斯世俗的执政者也非常重视利用教会的精神力量增强自己的执政基础。
巩固东正教会的优先权
在苏联解体过程中,俄罗斯东正教牧首阿列克谢二世发动舆论力量,呼吁军队保持克制,积极协助叶利钦以和平方式夺取了政权。教会在危急时刻所给予叶利钦的鼎力支持,使双方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和政治互信。
独立后的俄罗斯政府为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恢复俄罗斯国际影响力,一直与传统的宗教组织保持着友好的关系,尤其是保持并继续发展与俄东正教教会的关系,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文件,也确定了东正教在国家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
统治者与宗教组织(主要是俄罗斯东正教会)关系的质量,以及他们所执行的宗教政策的本质影响着公民的政治偏好。在俄罗斯,俄罗斯东正教会与国家政权关系明显比其他传统宗教占有优势。
在俄罗斯独立后,与经济崩溃、社会危机及议会的斗争中,叶利钦曾不得不向俄罗斯东正教会求助。如在1993年政治危机期间,他同意牧首出面斡旋;1996年大选,实际上他是恳请了牧首阿列克谢二世的支持。其后,叶利钦不得不以有关宗教法律改革上的让步作为“回报”。

▲叶利钦向东正教主教颁发奖章
1997年7月26日。叶利钦总统签署了“俄罗斯联邦信仰与宗教组织自由法”。它与宪法中的相关规定一起,使得保证信仰自由成为俄罗斯宗教政策的基础。
这期间,俄罗斯东正教会与政府的好多部门建立起合作关系,教会不但进入了学校,而且与军事部门也建立起合作关系,牧师也走进了军营。
普京出任俄罗斯总统后,更是明显地偏向俄罗斯东正教会,非常重视其在当代俄罗斯精神社会领域的作用,将俄罗斯东正教会作为一个特殊的公众信任工具,认为“俄罗斯民族与国家认同的宗教因素及宗教是现实与历史保持联系的重要桥梁或纽带”, 俄罗斯复兴的条件之一是在俄罗斯传统(正教)价值观精神方面的道德复苏。
2000年普京在《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中提出:一个国家必须要有一些基本的、极为重要的价值观,即我们的爱国主义、我们的文化、我们的宗教。
2005年,普京再次强调了其主流意识形态与东正教之间的联系,指出主流意识特征应该是国家主义、反西方主义和以东正教为基础的传统主义。

▲普京
2008年的一次演说中,普京声称,国家万分感谢俄罗斯东正教会,数世纪来,他保护了俄罗斯文化,保证了俄罗斯道德复兴。2008年6月,在出任梅德韦杰夫政府的总理后,普京仍继续强调俄罗斯东正教会在传统的文明间对话及“俄罗斯国家、文化、认同形成过程中起到历史性的作用。”
普京数次指出莫斯科牧首区在俄罗斯国家利益中应发挥的一系列作用:社会功能、教育功能,与其他“传统宗教”进行建设性的对话,加强俄罗斯移民与祖国的关系。
作为普京获取第三次总统任期过渡的梅德韦杰夫总统延续了普京任期的宗教政策、措施,保持了俄罗斯东正教会的国内优先地位并使国家与教会的合作正式确定下来。
2009年7月他正式下令在军队中设立随军牧师并将其薪酬主军队预算;2009年俄罗斯杜马还授予了教会审查杜马议案权;2010年6月16日,《关于将国有和市属宗教财产转交宗教组织法》在国家杜马审议并获得了通过,用法律手段解决了有关俄罗斯国家向宗教组织转交宗教财产的事宜。

▲普京和梅德韦杰夫同时参加东正教的教会仪式
政府的这些政策、措施都更增大了俄罗斯东正教会与其他“传统宗教”的距离,国家与教会间的特殊信任关系也进一步加深。
扩展俄罗斯的文化空间及外交网络
自近代以来,俄罗斯世俗政权就将宗教作为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在实际外交活动中,更是将俄罗斯东正教会的有关事务作为国家外交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与俄罗斯东正教会进行合作俄罗斯政府各部中,其与外交部的关系也最为密切,并且教会还建有自己的对外联络部。从这个角度来看,人们一般将俄罗斯东正教会视为一个特殊的宗教与政治组织:俄罗斯东正教会是一个具有自己的外交联系网络的跨民族国家的事物。
它是一个超国家的教会组织,而且是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俄罗斯国家的个组织机构。俄罗斯东正教会有强大的地位及行为意愿,不仅为自己,也为俄罗斯国家的利益在国际场合上可进行有效的活动。

进入普京时代,教会与外交部的关系更加活跃。2003年牧首阿列克谢二世正式到访外交部。之后,俄罗斯东正教会与外交部建立了一个定期举行会议的专家工作组,这个工作组还发起联合投资、组织会议、出版刊物等。
两者的密切合作还受到现任外长谢尔盖-拉夫罗夫的鼓励。他宣布支持恢复俄罗斯东正教会与外交的历史关系及教会参与俄罗斯对外政策,强调密切教会与他所领导的外交部合作的必要性。
在帝俄时期,俄罗斯东正教会对外宗教活动主要被用来证明国家出于扩大影响范围及动员社会抵抗外部威胁而在国外活动的合理性。
而在1945年苏联政府允许宗教组织正常活动后,允许俄罗斯东正教会有一定的对外活动自由,主要是用其来塑造苏联的积极形象,加强东方集团的团结,维护与希腊的良好关系,以保证苏联在中东的存在,以及与穆斯林国家的关系、与梵蒂冈的关系等。

▲克里姆林宫是俄罗斯的权力中心
而当代俄罗斯世俗政权与教会的外交立场更趋于一致,即其目的与作用在于执行俄罗斯国家的文化政策,扩展俄罗斯的文化空间,恢复东斯拉夫社会;维护俄罗斯独特的欧亚文明特征及践行俄罗斯所负有的拯救与维护基督教信仰的独特使命;抑制终将导致正教文明毁灭的西方的扩张及反对美国独霸世界,帮助与支持俄罗斯恢复大国地位,成为多极化世界中的重要一极,扩大俄罗斯外交网络。
首先,在扩展俄罗斯的文化的影响空间方面,国家与教会有着共同立场。
在当代俄罗斯政治精英看来,当代俄罗斯国家的边界与俄罗斯的文化空间并不一致。从对外利益角度,东正教文明就是“俄罗斯世界”,除俄罗斯联邦外,它还应包括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拉脱维亚,并且在21世纪,俄罗斯还应准备“授受”新的领土,特别是南奥赛梯、阿布哈兹与摩尔多瓦的全部。
“俄罗斯世界”,显然是指俄罗斯的精神空间、俄罗斯的文化空间或俄罗斯的语言空间,即,与俄罗斯相连的俄罗斯世界是为一个共同的宗教与语言联系在一起的。
为此,普京认为整个俄罗斯世界建设的基础就在于东正教信仰。俄罗斯东正教会认为,他要优先保护教规领地的完整。俄罗斯东正教会要优先维护教会的统一,包括“神圣罗斯” 的统一。

▲俄罗斯总统普京和俄罗斯东正教牧首基里尔
其次,俄罗斯东正教会认同俄罗斯政府的全球秩序观、多极化主张,强调俄罗斯独特欧亚文明特性,支持俄罗斯重获大国地位与在国际社会获得有利的权力平衡。
教会也反对“西方式”或“美国式”的全球化,如基里尔大主教所强调的,如果全球化意味着一种文明模式,即西方的统治,那么他反对全球化。
教会与国家一致认为西方是俄罗斯在国际社会中重获大国地位信念的严重威胁,唯有俄罗斯成为多极化世界中的重要一极,才能抑制终将导致正教文明毁灭的西方的扩张。
第三,俄罗斯东正教会还积极参与不同宗教组织或文明间的对话,传扬良好的俄罗斯国家形象,扩大俄罗斯国家的外交网络。
俄罗斯东正教会是许多国际宗教机构如世界教会理事会、欧洲教会大会、 欧洲宗教领袖大会、世界争取和平宗教大会中的重要组织成员。并且,莫斯科牧首区还参加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欧安会的活动,向欧盟机构派驻了永久代表并与欧洲理事会建立起合作关系。

▲莫斯科暨全俄罗斯正教宗主教基里尔(右)
这让俄罗斯世俗政权明确认识到在向国际社会展示俄罗斯国家的良好形象方面,“俄罗斯的’传统宗教活动’一俄罗斯东正教会领导的一在国际级论坛上是非常有价值的。”
俄罗斯人认为,俄罗斯宽容的传统非常适合做文明间接触的中间人或斡旋者。普京常讲俄罗斯作为一个欧亚文明、一个文明桥梁,要成为21世纪宗教间对话的调解人。
结语
俄罗斯国家与东正教会的密切关系建立在两个先决条件之下:一个世俗的国家保卫信仰自由,而俄罗斯东正教保护民族传统。
国家用自己的权力从法律、政策与社会实际生活中保护所谓俄罗斯传统思想与“精神安全”,这已成为《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构想》,《俄罗斯联邦信息安全构想》和刑法典内容的一部分。
而普京执政后,俄罗斯政教关系更象是回到1917年前的状态。虽然其政策、措施遭到了一些民众的反对,但在具有1000多年传教历程的俄罗斯,俄罗斯人对东正教会的信任指数较高,所以普京执政后的俄罗斯国家宗教政策、措施还是获得了较高的公众支持度。
曾有调查表明,许多公民期望国家领导人得考虑确证莫斯科牧首区在公共领域的具体地位。宗教因素对政治的影响并不与笃信宗教相关,但宗教因素在俄罗斯人认同形成过程中起着影响作用。
本文摘编自《世界宗教文化》2017年第2期,原标题为《普金执政以来的俄罗斯政教关系》。为便于手机阅读,我们进行了删节,重新分段,个别字句做调整,并重新制作标题,配了图片。如有引用,请核对原文。因无法联系作者,欢迎版权单位和作者与我们联系稿酬事宜。

本文由知事 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