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事 

作为最昂贵的舰船,美国航母怎样安排维修费?

文|冰川思享库

从美国历代航母升级改装的主要内容可以看出,美国对航母本身的改装相对较小,如船型和配备的武器方面只进行小规模的改动,最重要和最频繁的改动集中于电子设备和指控系统上。

[摘要]航空母舰是当今最为复杂的大型舰船,同时也是目前最昂贵的舰船,其维修费的投资额非常巨大。文中以航母维修经验最为丰富的美国为研究对象,阐述了美国航母维修费的内涵,分析了美国现役“尼米兹”级航母维修费的投资情况。在此基础上,研究得出了美国航母维修费的投资规律。

现代航母的排水量巨大,系统构成异常复杂,使得航母的维修费用也很高。据美国海军估计,CVN76航母(即“里根号”航母)在50年寿命期内的总费用将超过210亿美元,其中第一大项是人员费(约为93亿美元),第二大项是维修费(52亿美元),第三大项是采购费(约为43亿美元)。所以,维修费用是航母寿命周期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航母维修费的内涵

舰船维修费是指全寿命周期内保持舰船装备正常工作所消耗的全部资源的货币形式,包括为保持舰船装备正常工作状态和发生故障的舰船装备恢复工作状态所花费的各种费用。按美国国防部对舰船使用与保障费的分类定 ,航母维修费主要包括中继级维修费用和基地级维修费用两个部分。

(一)中继级维修费用

中继级维修费用主要包括:

停靠码头修理费,指中继级维修站将人员送上被修舰船进行修理所需的人工与器材费用;

车间修理费,指被修舰船将可修理项目送到中继维修站车间修理所需的人工与器材费用;

合作修理费,指被修舰船正在基地级维修站修理主要项目的同时,确定另一个中继级维修站修理另一些项目所需的人工与器材费用;

自修费用,指供应船、修理船等中继维修站为本船进行自修所需的人工与器材费用。

(二)基地级维修费用

基地级维修费用主要包括:航母平台在船厂进行的定期大修、不定期小修、小修等工时与材料费,特装设备在工厂、基地进行技术性修理的工时材料费,可修部件在本单位或基地更换的修理费,军械、船机电、电子设备等进行的其他基地修理费用。

它可以分为三类,计划修理费用、非计划修理费用和舰队现代化费用。

计划修理费用是指航母在船厂进行的各种级别定期修理费用。

非计划修理费用是指航母在船厂进行的临时修理费用。

舰队现代化费用是指为改进航母设备、系统的性能或工作、生活条件,而局部改变形状、位置、结构及设备型号等费用。

美国航母维修费的投资情况

“尼米兹”号航母(CVN68)在1978年至1995年间计划修理费用投入了6.107亿美元,非计划修理费用投入了1.844亿美元,舰队现代化费用投入了4.35亿美元,中继级维修费用投入了0.154亿美元,各分项占维修费的投资比例分别是49.03% 、14.81% 、34.93% 和1.24% 。

▲“尼米兹”号

“艾森豪威尔”号航母(CVN69)在1978年至1995年间计划修理费用投入了4.41亿美元,非计划修理费用投入了0.517亿美元,舰队现代化费用投入了6.59亿美元,中继级维修费用投入了0.076亿美元,各分项占维修费的投资比例分别是38.04% 、4.46% 、56.85% 和0.65% 。

从投资比例来看,计划修理费用和舰队现代化费用是航母维修费的投资重点,其次是非计划修理费用,再者是中继级维修费用。中继级维修费用只占航母维修费投资的很小一部分,说明美国航母的修理工作基本上是依托于基地级维修单位实施的,且比较注重于对航母实行计划修理和现代化改装。

美国航母维修费的投资规律

鉴于中继级维修费用占航母维修费的比例较小,文中重点分析航母基地级维修费用的投资规律。

(一)计划修理费用的投资与计划修理结构的联动性

航母年度计划修理费用的投资是不断变化的,是波动的,看似无规律可循。但是,实际上航母年度计划修理费的投资,是与航母的概念计划修理结构紧密相关的,投资的波动是有规律的。1994年之前,美国“尼米兹”级航母执行定期修理结构(EOC)。

▲“尼米兹”级航母的EOC模式维修结构示意图

可以看出,航母每隔1年半的时间,要进行一次相应级别的修理。

虽然,在航母具体使用过程中,计划修理结构有可能发生变化,如维修期可能提前或滞后,单次修理的范围也可能缩小或扩大,但年度计划修理费的投资与概念计划修理结构是基本保持一致的,即在存在计划修理活动的年份,计划修理费的投资一般会出现一次峰值。如果航母的概念计划修理结构发生变化,则计划修理费用的投资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二)非计划修理费用的投资与航母可靠性水平的关联性

航母装备的非计划修理费用是指一些突发事件的发生而导致的航母临时修理费用。这些突发事件主要包括航母装备的临时故障、战斗损伤和任务调整等。由于突发事件的不可预知性,所以航母装备非计划修理费用也将难以预知。

但是,如果航母训练和部署强度以及担负的使命任务不发生重大变化,那么航母装备非计划修理费用就将由临时故障发生的频率和程度所决定,因而非计划修理费用就会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规律性。

临时故障主要由航母总体可靠性水平所决定,如果航母采用了某些新技术或者总体技术不够成熟,那么在航母服役的早期,航母可靠性水平就会降低,临时故障发生的次数就会增多,故障程度也会较大,非计划修理费用就会出现逐步上升的趋势。

但在服役一段时间以后,随着各种设备的正常运转,航母可靠性水平不断提高,非计划修理费用就会有所下降,可是随着航母舰龄的不断增加,设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航母可靠性水平又将降低,非计划修理费用又会出现上涨。

如果,航母总体技术比较成熟,那么航母的可靠性水平一开始就会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因此在航母服役早期,非计划修理费用会比较低,随着航母舰龄的不断增加,航母可靠性水平也会不断降低,非计划修理费用会呈现出小幅的不断上升趋势。

由于“尼米兹”号航母(CVN68)较之世界上第一艘航母“企业”号(CVN65)采用了一些新技术和“文森”号航母(CVN70)首次采用了“智能航母”系统,所以两者的年度计划修理费用表现出先升、后降、再上升的特征。

CVN69是CVN68的后续舰,各项技术比较成熟,所以其年度计划修理费用表现出小幅不断上升的特征。

(三)舰队现代化费用的投资与计划修理费用投资的同步性

舰队现代化费用是指为改进航母装备设备、系统的性能或工作、生活条件,而局部改变形状、位置、结构及设备型号等费用。由于航母服役时间较长,为满足新需求,植人新技术,使航母在使用阶段的不同时期均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对航母进行适时升级改装已成为各航母拥有国的通用做法。

舰队现代化费用是由具体的升级改装范围所决定的,如升级改装范围较大,则舰队现代化费用较高,反之舰队现代化费用则较小,从服役时间维度来看,舰队现代化费用应是波动变化的,鉴于舰队现代化工作一般结合计划修理进行,所以舰队现代化费用与计划修理费用的波动趋势应是基本一致的。

以美军为例,美军一直非常重视航母的舰队现代化工作,海湾战争期间美军“中途岛”号(CV41)与“萨拉托加”号(CV60,“福莱斯特”级)、“肯尼迪”号(CV67,“小鹰”级)和“罗斯福”号(CVN71,“尼米兹”级)航母一起参加了战争,这4艘航母虽然建造于不同的年代,但在战争中它们执行着相同的使命,甚至起到了几乎相同的作用,折射出老航母不断升级改装的成果。

从美国历代航母升级改装的主要内容可以看出,美国对航母本身的改装相对较小,如船型和配备的武器方面只进行小规模的改动,最重要和最频繁的改动集中于电子设备和指控系统上。

年度舰队现代化费用与年度计划修理费用的波动趋势基本一致,对于两者相邻近但不同步的一些峰值点,也主要是由于这些峰值点所对应的维修活动是跨年度的,且不同年度舰队现代化费用和计划修理费用的投资分布不同所造成的。

本文转载自《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原标题为《美国航母维修费的投资规律分析》,作者訾书宇 ,唐宏。为便于手机阅读,我们进行了删节,重新分段,个别字句做调整,并重新制作标题,配了图片。如有引用,请核对原文,以免发生误解。因无法联系作者,欢迎版权单位和作者与我们联系稿酬事宜。

(编辑 陶力行)

本文由知事 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