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事 

我在巴勒斯坦家庭过斋月

文|中东研究通讯

今年有幸受巴勒斯坦朋友之邀,来到她位于东耶路撒冷的家中小住几天。巧的是,在离开耶路撒冷之前刚能赶上斋月第一天,写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个普通巴勒斯坦穆斯林家庭的斋月节(رمضان‎‎)。

节前

早在斋月正式开始前几天,巴勒斯坦就已经洋溢着节日的气氛。巴勒斯坦朋友Donia告诉我,斋月对于他们来说正如中国的新年对于中国人。家庭相聚,所有人在那天晚上都会准时观看一个叙利亚的节目(大概就像他们的‘春晚’),当然,这期间也少不了的走亲访友。Donia的婶婶和侄子就在斋月前夕来到了家里住下,共度斋月。节日的气氛体现在满大街张灯结彩,无论是耶路撒冷老城外还是老城内,都被装饰的流光溢彩。

斋月前一天去Ramallah(耶路撒冷旁边的巴勒斯坦城市)逛街,街上的妇女大包小包购置新的衣物,也买鲜花和气球。小商小贩们的吆喝大意是‘因为斋月所以有很好的折扣’。这点的确和中国新年很像,人们会添置新衣物,购置年货。

前夕

斋月的传统是从早上四点左右开始一直到晚上八点左右,期间不能吃饭不能喝水,很多人会尝试在斋月的一个月中读完古兰经。之所以有不吃饭这样的传统,是为了让穆斯林体验穷人的生活。

斋月第一天往往是最难熬的。Donia告诉我,一般来说,巴勒斯坦家庭会在斋月第一天的凌晨两点左右起床,吃一些东西继续睡,这样可以垫肚不至于第二天水食全无的时候太难受。虔诚的信徒在吃过这一餐后不会再继续睡,而是开始读古兰经。我和朋友一起刷剧等到了两点多,Donia的妈妈准备好了‘早饭’。

图为斋月传统节日食物,口感像黄杏干,人们也会在斋月期间喝这种食物做的果汁。另一种斋月食物是椰枣。

吃完饭已经三点了,做过一个小时就什么都不可以吃了。Donia的两个妹妹第二天仍要上学所以早早睡了,三点半左右妈妈把两个妹妹叫起床喝了一些水。也是在三点半左右开始,远处的清真寺(المسجد الاقصى‎‎)开始传来颂唱的声音,等到颂唱传来第二次,人们就可以开始做一天中第一次祷告了。

这一晚Donia的爸爸一直在Donia别的叔叔家聊天,哥哥则和朋友们待在一起。可见,斋月前夕传统比较自由,年轻人则偏向和朋友们在外面庆祝。

Donia的婶婶并没有做Ramadan的准备,因为她来了例假,因此不能参加这样被视作神圣的宗教活动。在斋月期间,来例假的妇女将会像平常一样一日三餐。

而对于别的穆斯林来说,无论老小,无论是否需要工作学习,都必须履行斋月期间的宗教义务。

斋月第一天 – 白天

白天的生活和往常并没有什么不同。颂唱依然按照祷告的时辰从清真寺传来,在活动传统上也相对自由,朋友的妈妈在整理家务,Donia则在家刷剧。

到了下午,妈妈开始准备晚上的食物,爸爸出去买传统甜品。饭都准备好后,妈妈就开始读古兰经,Donia和妹妹们则做着自己的事情。因为起床晚,所以一天没有吃东西也没有觉得太难熬。

晚上和Donia一家一起吃饭的还有她的叔叔婶婶和侄子。

吃饭前吃一颗椰枣,然后喝水,Ramadan宴就正式开始啦

晚餐有鸡肉米饭,有两种沙拉,还有类似于咸菜的小食和酸奶

吃饭吃得比较随意,没有什么传统着装或者礼节传统,大家很快就吃完了。吃完后男丁在外面聊天,妈妈和婶婶收拾,我们则换上长衫准备下一个活动:去Aqsa 清真寺。

大部分穆斯林并不会在第一天晚上去清真寺,去的人多数为了祷告,少数像我们,只是为了‘游览’。大家去的并不是清真寺,而是并称其中的Shrine:Dome of the Rock。

今晚明显没有游客,无一例外全是穆斯林。无论男女,都遮住头发,身着传统服装。祷告是男女分开的,各位于两侧。因此我拍摄到的画面仅是妇女一侧。

第一批祷告结束的时间是十点半左右,最后一批可以到凌晨十二点半。因此在斋月期间,大街小巷十分热闹,各种商店或者小摊贩都会到深夜。在街上可以看到青年男子成群聊天,很小的孩子叫卖各种视频玩具,很少看到以家庭的形式来此祷告的穆斯林信徒。

组图:张灯结彩的老城和大马士革门;聚在街上聊天的人们

等回到家后已经十一点了,爸爸在看叙利亚的剧,妈妈则为我们准备斋月节特有的甜品,一种用类似于pancake包裹奶酪煎的甜品。吃过之后,斋月节的第一天也算进入了尾声。

对于夜晚而言,斋月第一天并不是最热闹的。越是月中,人们越会去阿克萨清真寺挤个水泄不通,然后坐在街上吃东西、聊天直到凌晨。Donia告诉我,斋月是对于穆斯林女性而言唯一可以安全地很晚外出的时期,即便是凌晨三点去清真寺祷告,也依然会有很多人,十分安全。

体会

发稿时,我已经离开耶路撒冷,为时一天的短暂体验并不够深入,我却被这个民族对于伊斯兰教的虔诚所深深打动。宗教传统也许会随着时间推移而略有改变,始终不变的却是巴勒斯坦人对信仰的坚守与捍卫。

清真寺的广场上不难看到身着传统服饰的虔诚的小孩子,或许他们还不能懂仪式背后的意义。但也正是这样的仪式,让信仰代代传承,让信仰深入人心。

今日主笔 \ 张伟聪

本文由知事 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