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事 

西奈半岛:恐怖主义热土与埃及的法外之地

文|中东研究通讯

西奈半岛的存在,令埃及成为唯一横跨亚非大陆的国家。

西起苏伊士运河,东与加沙地区和以色列接壤,西奈半岛是20世纪阿以战争的主场,也是阿以和平协议的基石。2011年埃及爆发社会动乱之后,全球的焦点都集中在埃及本土地区,而偏远的西奈半岛却遭到长时间忽略。

随着极端主义叛乱组织在西奈半岛的崛起,这片土地重新回到国际社会的视野中。如今,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西奈分支(曾名「圣城支持者」)在北西奈与埃及军警缠斗不休,俄罗斯9268号客机在南西奈爆炸坠毁,埃及和沙特之间的红海岛屿转让悬而未决,西奈半岛时刻牵动着地区各方的敏感神经。

西奈半岛位置示意图

来源:谷歌地图

那么,作为著名的旅游胜地和非军事区域,西奈半岛为何会成为滋生恐怖主义的热土呢?

西奈南部蓝色环礁湖

来源:Wikimedia Commons

尼罗河谷以外的飞地

西奈半岛是指埃及苏伊士运河以东的亚洲部分国土。而作为连接亚非大陆的必经之地,西奈半岛也成为历代战争中的「行军之路」。

古代埃及法老东征亚洲在西奈留下无数铭文和石碑,后来者还有进攻埃及的古亚述人、波斯人、希腊人和阿拉伯穆斯林军队。拿破仑则将北西奈首府阿里什称为打开埃及和叙利亚等国大门的「一把钥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东经历了四次大规模的阿以战争,西奈半岛都是主战场之一。

与尼罗河谷地不同,西奈半岛的地貌以沙丘为主,且气候干燥。该地区大多数居民都是贝都因人,其游牧生活方式也与农耕的埃及本土人迥异。

由于地理环境艰苦,自公元初期起,西奈就变成许多隐士和苦行者的居地。因此,虽然西奈半岛在历史上大部分时间属于埃及的统治范围,但却少有埃及本土人长期定居于此。

西奈半岛的主要居民为游牧民族贝都因人,约占半岛总人口的70%,主要居住在半岛北部与加沙地带相邻的区域;其次是巴勒斯坦人,巴勒斯坦人约占半岛总人口的10%;再次是尼罗河谷地的埃及人、波斯尼亚人和土耳其人。

从20世纪40年代末到1967年6月,西奈半岛由埃及管辖。1967年第三次阿以战争后,以色列占领了西奈半岛。1978年,埃以签订和平协定,以色列于1982年撤出西奈半岛并移除定居点。

自此,西奈半岛由埃及控制,成为埃以两国的缓冲区。由于常年战事,西奈半岛在二战以来的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军事管制状态,这直接造成了它与埃及其他地区的脱节。

西奈半岛混乱之因

首先,长期的军事管制导致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从1956年苏伊士运河国有化到1982年以色列从西奈撤军这段时间内,任何埃及人进入西奈都必须获得军方的许可证。在1979年埃及和以色列签署戴维营协议后,西奈名义上回归了埃及的管辖,但事实上依然处于半封闭状态。

当地的贝都因人无法获得埃及国籍,缺乏经济发展的机会,与彼时对外开放的埃及本土有天壤之别。尽管1979年后军方许可准入制度被取消了,但是西奈半岛依然遍布着军队的安全检查哨所,外人在该地区难以自由行动。

在穆巴拉克执政的30年里(1981年-2011年),西奈半岛上没有一所公立大学(除了在军方授意下,由埃及商人建立了一所私立大学)。在发展和投资方面,大量的资本进入了旅游业和酒店业,而当地的贝都因人却大多处于失业状态。

西奈部落分布和天然气管线

来源:ethz.ch

其次,周边国家的大量武器通过走私流入西奈半岛。2011年埃及政局动荡以来,来自利比亚、加沙地区以及苏丹的武器纷纷流入西奈半岛。2011年卡扎菲政权被推翻后,该政权所遗留的大批武器处于失控状态,其中大量武器通过埃及与利比亚边境的萨卢姆和马特鲁被走私到西奈半岛。

利比亚总共有2100万件武器丢失,其中大部分都被走私出国,埃及是主要的流入国。从2011年到2013年穆尔西任命塞西为国防部长之前,埃及政府并未重视武器走私问题。据称,穆尔西反对埃及军方在边境地区开展打击恐怖分子的行动,因此到塞西上台后,西奈半岛地区的武装走私现象已经相当严重。

此外,西奈地区埃及军队力量薄弱。根据1979年和平条约的规定,在西奈半岛的埃及军队人数和装备是有限的,所以开罗部署军队必须得到以色列的同意。 

此前,西奈半岛的安全一直仅由埃及警察和多国观察员部队负责,但自2011年以来,常驻西奈半岛的联合国维和部队和埃及警察经常遭到恐怖分子袭击,无力在安全形势恶化的情况下继续坚守。

穆尔西执政后,以色列对埃及政府并不信任,依然坚持要求埃及遵守协议限制。直到2013年埃及军方上台后,以色列才默许埃及使用戴维营和谈中禁止在西奈使用的武器。

1979 年后西奈半岛的非军事区

来源:Center for Security Studies

西奈半岛的武装组织

西奈半岛的武装组织主要分为两类:贝都因人武装和伊斯兰圣战组织。虽然非军事人员因很难进入西奈进行调研而无法掌握这些组织的准确信息,但是外界普遍认为,哈马斯和加沙地区的武装组织通过边境地道将武器、爆炸物和后勤供给运送到西奈东北地区。

而西奈地区接近「基地组织」或者效忠「伊斯兰国」的武装组织通常也分布在半岛东北部。西奈半岛内部武装组织之间的关系一直模糊不清,但他们肯定拥有后勤方面的合作,因为他们的主要生存线都来自于半岛内部存在已久的走私经济网络和外国圣战组织的援助。

西奈半岛地区实力最强的武装组织当属「伊斯兰国」西奈分支。尽管它在2012年成立是受「基地组织」启发,但并未与后者建立组织联系。它的成员主要由半岛本地的贝都因人组成,也包括少量来自叙利亚和北非的武装分子。

红海边欣赏日落的游客

来源:New York Times

起初,该组织主要针对以色列目标,包括边境城市埃拉特和天然气运输管道。但是,在2013年政变后,该组织向埃及政府和军方宣战,实施了一系列恐怖袭击,包括在2013年9月对内政部长穆罕默德·易卜拉欣·穆斯塔法的刺杀行动、同年12月曼苏拉省安全部门大楼爆炸案、2014年1月在开罗的爆炸案和同月在北西奈谢赫苏维德用肩扛式导弹击落埃及军方直升机。

此外,该组织还频繁地用自杀爆炸的方式袭击北西奈地区的埃及安全部队驻点。

「圣战者舒拉会议」是另一支伊斯兰主义武装组织。它成立于2012年,是若干加沙地区圣战组织的集合体。他们反对1979年的埃以和平协议,主要进攻以色列目标。他们对2012年6月埃以边境的爆炸袭击和2013年的多起针对以色列城市的火箭弹袭击负责。该组织在2014年宣布了对「伊斯兰国」的支持。

「西奈半岛圣战追随者」,又称「基地组织」西奈分支,成立于2011年,宣称要「实现本·拉登的志愿」。该组织的创始人,拉姆兹·马哈穆德·莫瓦非,曾是本·拉登的私人医生,在2011年越狱出逃西奈半岛。

它在创立之初就宣布效忠「基地组织」领袖扎瓦赫里,并袭击了由西奈通往约旦的天然气管道。外界普遍认为,2013年发生的针对埃及中央安全部队的袭击也是他们所为。

阿拉伯之春后的反恐历程

2011年以来,埃及中央政府一直想对西奈半岛的混乱局势采取政治和军事上的措施。革命后的「最高军事委员会」放宽了对西奈和加沙的陆上过境限制,以此促进巴勒斯坦内部和解以及重建法塔赫对加沙地区的控制。

同时,他们还重启了与贝都因人的谈判,试图和部落领袖讨论西奈居民的公民待遇问题。但是这些措施都因为国家局势整体不稳半途而废。

在2011年中期,「最高军事委员会」发起了代号为「猎鹰一号」的行动,涉及1973年十月战争后最大规模的埃及军队进入西奈半岛,以图将圣战武装分子赶出北西奈的城市地区。他们还尝试用封锁拉法口岸来向哈马斯施压,但都收效甚微。

西奈沙姆沙伊赫机场入口的埃及卫兵

来源:haaretz.com

在穆尔西担任埃及总统期间,埃及政府对西奈重新采取混合手段。穆尔西表示愿意解决贝都因人社会经济问题,然后通过埃及的塞莱菲主义者和前圣战分子协调与西奈武装组织的和解。他同时还放宽了对加沙地区的货物运输限制。

尽管如此,西奈地区的武装叛乱依然持续不止。于是,埃及军方在2012年发起了代号「猎鹰二号」的行动,消灭了若干武装组织和捣毁了他们的地道网络,而行动效果仅限于保卫苏伊士运河地区不受侵扰。

在2013年政变发生后,埃及新政府在西奈执行了更为强硬的政策,大量逮捕了涉嫌协助恐怖组织的西奈居民。2014年10月,政府宣布在西奈地区实行宵禁和进入紧急状态,并在与加沙接壤的地区摧毁了民居,以制造出14.5公里的缓冲区。

当时,将近800家民居被迫在48小时内迁离了边境地区。然而,这样极端的措施不仅没有消灭恐怖组织,还增加了当地居民对政府的怨念。

展望

在短期内,我们很难看到西奈问题的解决,因为上述提到的促成该地区恐怖主义泛滥的因素持续存在。

西奈地区的居民依然处于国家中的边缘地位,他们只能依靠非法活动为生。而埃及政府对伊斯兰主义者和贝都因人的严酷政策反过来会支撑圣战萨莱菲主义者的反政府话语。

西奈地区的问题最终还是发展问题。如果部落领袖和贝都因人能够被纳入国家体系,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福利,西奈半岛的安全局势将会大为改善。

当前的问题是埃及政府正面临严重的财政困难,也很难将外资引进到已经很混乱的西奈地区。

本文由知事 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