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在也门的地缘政治困局
文|中东研究通讯
2014年9月,胡塞武装从也门北部的萨达省南下,占领了包括首都萨那在内的广大地区,哈迪政府被迫流亡沙特。2015年3月,以沙特为首的多国联军发动了代号‘果断风暴’的军事行动打击胡塞武装。但是,一年多以来,联军的战果却不尽人意——仅仅帮助哈迪政府收复了亚丁及其周围地区,在其他地区却陷入了困境。
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沙特对哈迪政府的鼎力支持也是出于‘无奈’的选择,这也更凸显了沙特在也门甚至是整个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困局。

沙特针对也门的‘果断风暴’漫画
(来源: CAGLE)
‘什叶派之弧’对沙特形成半包围态势
什叶派和逊尼派是伊斯兰教的两大教派。1400多年以来,两大教派之间的明争暗斗贯穿了伊斯兰教的大部分历史。在今天的中东,两派之间的争斗依然是中东动荡中的重要因素。其中沙特和伊朗分别作为逊尼派和什叶派的核心国家在中东地区矛盾由来已久,双方对争夺伊斯兰世界和中东主导权的斗争可谓心照不宣。
沙特在地缘上面临什叶派的包围。沙特面积有196万平方公里,是中东地区面积最大的国家,其领土范围占据了阿拉伯半岛的绝大部分。但是沙特的领土存在着地缘政治上的天然缺陷——在沙特东部的波斯湾,从沙特海岸和港口出发的所有船只都需要经过霍尔木兹海峡,而沙特并没有在霍尔木兹海峡沿岸有自己的领土;相反,宿敌伊朗的海洋领土却从伊拉克沿岸延伸到巴基斯坦沿岸,这使得伊朗直接控制着波斯湾经过霍尔木兹海峡通往阿拉伯海和印度洋的通道。
在和平时期,沙特通过霍尔木兹海峡把自己的原油输送出去并无大碍,但是一旦与伊朗发生战争,那么伊朗控制的霍尔木兹海峡随时会成为沙特的梦魇;在沙特北部伊拉克什叶派的上台执政,连同西部长期在叙利亚执政的什叶派阿萨德政权,以及沙特西北部什叶派掌权的约旦王国,逐渐形成了新月状的‘什叶派之弧’,对沙特形成了半包围之势;在沙特西面,红海对岸则是埃及和苏丹等国,沙特仍然无力对这两个国家施加影响;在沙特的东南部是长期政局十分稳定的阿曼,阿曼在中东地区虽然国小力弱,但是一直与沙特和沙特为首的海合会各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并奉行温和中立、理性平衡、睦邻友好、不结盟、不干涉别国内政等颇具特色的外交政策,与沙特、伊朗等中东大国都保持这良好的关系。这样对于沙特来说,东南方向也是其难以突破的地缘政治壁垒。

沙特在地缘上面临什叶派的包围
(来源: Bruce’s MidEast Soundbites)
在东、北、西和东南四个方向上,沙特均被他国在地缘上‘堵住’了通往大洋的自由通道,而在沙特西南方向上的也门成为了沙特从陆地直接通向大洋的最后一个‘地缘政治窗口’(或许这个概念还有疑问)。
也门是沙特最后的‘地缘政治窗口’
‘阿拉伯之春’后的也门内战为沙特阿拉伯打开也门这个‘地缘政治窗口’提供了机遇。也门是沙特西南面的一个小国,长期积弱积贫,在历史上,国内多次分裂和统一,国内部落众多,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积怨深厚,尤其是2011年以来的‘阿拉伯之春’波及了也门局势,随后也门局势的进一步动荡让沙特看到了插手也门问题的千载难逢的机会。
在也门执政34年的萨利赫下台并和平交权过程中,沙特发挥了重要的调解作用,最终也门各派力量与萨利赫在沙特首都利雅得签订了和平交权的协议,由来自于南部部落地区的逊尼派领导人哈迪接任也门新政府的总统,此时沙特作为也门各派力量的调节人,本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但是,也门长期以来贫困落后,国内各种政治力量纷繁复杂,各派之间的积怨深厚。哈迪政府上台后,力图安抚各派,维护脆弱的中央政府。但是随着也门经济的恶化,2014年9月,哈迪政府宣布取消对燃油的补贴,胡塞武装在也门北部发动叛乱,也门内战爆发。哈迪政府在胡塞武装的攻势下,不仅‘丢失’了包括首都萨那在内的大片国土,还被迫流亡沙特。这为沙特‘干涉’也门内战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也成为沙特‘守卫’其最后一个地缘政治窗口提供了‘借口’。

也门总统哈迪
沙特对也门局势干涉实际上进一步恶化了自己的地缘政治态势。在宗教派别上,胡塞武装属于发源于也门的栽德派。虽然属于什叶派,但是与其他什叶派相比,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栽德派无论在宗教教义还在其所占据的地缘上,都与生活在阿拉伯半岛上尤其是也门的逊尼派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可谓是‘什叶派’中的‘逊尼派’。沙特干涉也门问题,主要是打击胡塞武装,支持逊尼派的哈迪政府,无形中把胡塞武装推向了伊朗一方,在业已形成的新月状的‘什叶派之弧’旁边又加了一颗星星,进一步恶化了自己的地缘政治环境。
沙特在也门的地缘政治困局
对于胡塞武装来说,沙特拥有绝对的优势。在实力上,沙特是中东地区首屈一指的大国;在军事上,胡塞武装与沙特领导的联军之间的差距也是巨大的;在政治上,为国际社会广泛承认的哈迪政府流亡沙特,沙特干涉也门内战有了政治上的合法性。
但是,沙特及其联军在也门与胡塞武装一年多的战斗却没有大的进展。这使沙特有长期陷入也门内战泥沼的可能性,进一步加深了沙特在地缘政治上的困境。
首先,沙特对也门内战的干涉,效果有限。自2015年3月通过海陆两条战线发兵也门以来,沙特并没有在联军在与胡塞武装的作战中表现出大国的雄风。在陆地上,胡塞武装仍然控制着包括首都萨那的也门北部和西部的9个省份;在海洋上,胡塞武装与沙特联军仍然在反复争夺亚丁省及其附近地区,联军对胡塞武装控制的核心区域的打击没有突破性进展;其次,胡塞武装在与沙特的战争中显示出越来越强的实力。2016年10月27日,胡塞武装向沙特守卫的伊斯兰教圣地麦加发射了一枚导弹,虽然被沙特拦截,但是显示出胡塞武装实力的增强,也让沙特‘颜面扫地’。
此后的11月22日,胡塞武装又向沙特奈季兰省的一座商业设施发射了炮弹,导致1人死亡、7人受伤,这更让沙特难堪。

胡塞武装在与沙特的战争中显示出越来越强的实力
(来源: AFP)
沙特在也门的困境还包括伊朗在地缘政治上对其形成的强有力的竞争,沙特逐渐处于不利地位。伊朗与胡塞武装之间的关系逐渐明朗,同样出于地缘政治和同为什叶派的教派考虑。
伊朗一直暗中支持胡塞武装,从伊朗的角度来看,如果胡塞武装最终能顺利入主萨那并成功控制也门全境,那么在其主要对手沙特的背后将出现一个由什叶派控制的也门。这对伊朗来说,可谓一箭双雕——既保持了在沙特背后钉上了一个钉子,又能扭转长期面对沙特在地缘政治和伊斯兰世界领导权的竞争的被动地位;而从也门国内的局势来看,沙特支持的哈迪政府治国无方,其治下的也门经济与社会陷入一片混乱,在与胡塞武装的冲突中节节败退,流亡沙特,回归萨那遥遥无期,在政治合法性上已经被胡塞武装否定。
2016年8月13日,也门议会在2014年爆发的内战休会两年后首次召开会议,在会议上投票决定,认可胡塞武装及其主要政治联盟——前总统萨利赫成立的‘最高政治委员会’及其对也门全境的统治。
在也门,沙特陷入了一个‘不干涉就失去唯一直接面向大洋的机会,干涉了又有可能把现今控制也门的胡塞武装推向伊朗一方’的困境。对于沙特来说,也门问题已经成为沙特在地缘政治上一个待解的困局。
今日主笔 / 任华

本文由知事 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