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关于中国的小说,特朗普都翻烂了
文|冰镇热点
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即将搬进白宫正式就职,他在纽约川普大厦26楼的办公室成了人们的好奇之地。英国《每日邮报》刊出了他的办公室全景,重点介绍15样摆件,包括各类获奖证书和《花花公子》封面照。其中有一件亮了,是一本与中国有关的小说。这本小说谁写的?说了啥?从中是否可看到他的对华政策线索?

特朗普办公室全景
特朗普对英国脱欧的夸赞和对德国总理默克尔的“不恭不敬”,是今天西方世界的头条新闻。当法国总统愤怒地喊出“我们不需要特朗普的建议”,当德国总理默克尔猛拳回击“欧洲的命运我们自己掌握”时,人们也好奇“川大炮”的办公室里究竟藏着什么?
看看吧,这就是特朗普的办公室全景:

里面都放着什么?按数字标识看下来——

1。 由高盛集团前总裁约翰·桑顿的儿子约翰·兰多夫·桑顿(J.R.Thornton)所撰写的小说《美丽的国家》(Beautiful Country),故事内容讲述一个14岁美国网球选手来到中国受训,并从这位少年的眼睛看中国的世界。
2。两本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为特朗普当选出的专书。
3。 在1983年由犹太国民基金会颁发的生命树人权奖。
4。 美洲杯帆船赛(America‘s Cup)基金会奖。
5。 来自犹太团体颁发的平安(Sholom)人道奖。
6。 特朗普父亲费德列克(Frederick)肖像。
7。 内森。黑尔(Nathan Hale)爱国奖,于2015年被授予特朗普。内森·黑尔(Nathan Hale)是美国的民族英雄,他在美国独立战争中,被英军以间谍罪绞死。
8。 特朗普在竞选时所用的贴纸“让美国更美好”。
9。 数份《金融时报》。
10。 美国《时代》杂志在去年度封特朗普为年度人物的数份杂志。

▲特朗普与麦可·戈夫合影▲
看看特朗普和谁在合影?就是英国脱欧的领导人之一、前英国教育大臣麦可‧戈夫(Michael Gove)。他是《泰晤士报》专栏作家,每年从报社稳拿15万英镑(150万人民币),比我们中国的报社老总收入高呀。他还是英国议员,每年拿固定收入74962英镑。两者相加,224962英镑,收入够高。但他名声不好,有“背后捅刀者”之称,硬是让“脱欧战友”、英国外交大臣约翰逊没当成首相。嘿,这美国总统也真怪,见的人口碑都不怎么好。
好了,还是接着看他办公室里有啥吧——

11。 以特朗普为封面的《GQ》杂志。
12。 由论坛俱乐部在1995年颁给特朗普的回力棒奖。
13。 特朗普和已故总统肯尼迪的儿子约翰(John)合影。
14。 特朗普在1990年代拍摄《花花公子》杂志的封面。
15。 《Variety》杂志公布《谁是接班人》的收视第一。
色情杂志上的政见
大家都晓得,《花花公子》就是一个为男人办的色情杂志,封面上多是赤身裸体的女郎,那特朗普又是怎样上去的?
特朗普在1990年就有从政念头,《花花公子》曾发表他的长篇访谈,其中就提出了“美国优先”主张。如果你复习一下当年的访谈录,会发现他在2016年大选中说的很多话,在26年前就讲过。《纽约时报》进行了梳理,发现下面这些2016年大选雷语,都是从《花花公子》上照搬来的——

•“经济议程充满委屈、美国领导地位的软弱无能,都应该受到强烈谴责,我们要热心了解和懂得美国蓝领工人的心声。”
• “这个脱口秀节目的制胜法宝就是特朗普,他无处不在的表演才能常常赢得满堂喝彩。我做这个节目乐此不疲,我还将玩下去,玩得够开心。我想大部分人都喜欢他。”
• “我们美国人总被全球所耻笑,说一年又一年失去了几百亿美元…而我们的盟友则从我们这里套走几百亿美元。”
• “我们的一些总统已经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混蛋取舍。我们必须要坚硬。”
• “当有人试图用棍子来捅我的屁股,那我就得转过身打回去,打回到地狱中,我会首先动手。”
• “我不想当总统,现在我百分之百肯定不去当。只有当我看到这个国家继续下沉到底,我就会改变主意。”
有关中国的小说又是咋回事?
特朗普办公室里的长篇小说《美丽的国家》,作者是高盛集团前总裁约翰·桑顿的儿子约翰·兰多夫·桑顿(J.R.Thornton)所撰写的,特朗普自己买来看的,因为他需要了解中国,中美关系是全球双边关系中的“重中之重”,他不能胡来。

《美丽的国家》其实首先出的中文版,2013年5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兰多夫·桑顿1991年生于英国伦敦,12岁移居美国。14岁赴北京生活一年,学习汉语,并与北京网球少年队共同训练。他后来到哈佛大学读书,师从Amy Hempel、Bret Anthony Johnston研习小说写作。他还是网球高手,获得过美国常青藤大学联赛冠军。这部长篇小说是从他高三时开始动笔写的,到高三毕业时完成初稿,进入哈佛大学学习历史期间,他继续修改甚至重写。2016年4月,《美丽的国家》英文版出版。
《美丽的国家》故事概要:
14岁美国少年Chase来到北京,与北京青少年网球队一起训练一年。完全以一个外国孩子纯粹的视角,记录在中国的各种生活。节假日参观故宫、去天津吃狗不理包子、在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淘宝、到798艺术区走访画室。
在异国他乡,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照顾好自己的生活,还结交了许多中国朋友,他们身处社会各阶层,有的甚至比他年长许多。他和网球队里最有天赋、最刻苦、最有前途的网球新苗博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博伟对一切与网球相关事物的强烈求知欲,让他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有一次他被逮到闯进电脑室下载世界级男子网球选手的比赛,并因此被踢出了球队。
回到美国后,在奥兰多杯国际青少年锦标赛上,Chase发现博伟由于年龄问题陷入纷争。博伟看到Chase后寻求他的帮助,然而Chase 却因自己也无法理解的原因消失在赛场。在其后几年时间里,Chase一直为没有在朋友绝望之际伸出援手而深感自责。2008年奥运会之际,Chase再次来到北京并打听博伟的下落。目睹博伟和他的父亲在老家天津打着散工,当着泥水匠。Chase内心很纠结,想说点什么,又欲言又止。最终,选择默默地离去。
小说中Chase在中国的体验与思考,颇有些特别的见识和深度。除了对“美丽的中国”做了充分肯定外,他委婉地提出了一些批评,如中国的盗版DVD,中国的交通,中国的乞丐,中国的沙尘暴等等。
Chase在中国的经历使他成长,等到他回家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要比美国同学成熟太多了。

▲《美丽的国家》作者 多夫·桑顿▲
作者桑顿说到《美丽的国家》的书名时说,“这个美丽的国家,有双重含义,既可以指美国,也可以指中国。”故事的结尾并不圆满,两个少年的误会并没有消除,隐喻中美两国的误会难以消除。
《人民日报》等推介
《美丽的国家》出版后,《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多家国内媒体整版推介。2013年5月2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整版摘编小说内容,并刊出作家冯唐、科学家李开复、青年作家蒋方舟的评论——

▲人民日报刊出《美丽的国家》小说评论▲
培养正见的正途不是听同一种人从同一个角度重复说同一种话,而是听不同的声音、冷僻的声音、遥远的声音。在这本书里,一个美国少年,从另一种完全不同的角度,看我们习以为常的北京、中国。
——作家冯唐
这是一本优美的小说。作者是哈佛大学22岁的学生桑顿。基于作者在中国生活和学习的经验,本书描述了一个外国少年眼中的东方国家。作者独特的观察视角令人耳目一新,其中描写的中国少年的奋斗和命运,引人深思,值得中国学生阅读。
——科学家李开复
异国少年观察陌生国家的潜望镜,用澄澈观察无序,也有奇异的美丽。
——青年作家蒋方舟
《北京青年报》、《京华时报》、《中华读书报》等北京报纸,均刊出了《美丽的国家》的首发式新闻及相关书评。

▲京华时报相关版面▲
其中,蒋方舟谈桑顿颇引人注目,使用的标题是《他像“皇帝新装”中的小孩》:
当天,青年作家蒋方舟作为中国同龄人代表来到《美丽的国家》首发式上,与约翰·兰多夫·桑顿一起谈文学创作的话题。在蒋方舟看来,桑顿就像安徒生童话《皇帝新装》中的那个小孩,“我看他书中的一些内容,对中国的看法都是特别真实的,捅破了中国人想说却不可以说的话。”

▲作者桑顿(中)与蒋方舟(右)对谈▲
蒋方舟认为,这本书也可以让西方同龄人更加了解中国,“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可能跟中国人眼中的朝鲜有点像,我记得一位德国的同龄人问我,你们中国有冰箱吗?”问及对于桑顿和故事结尾的看法,蒋方舟谈到了自己眼中的青春,她说:“我认为青春的关键词是遗憾,让人记住的不是快乐的地方,而是那些没有实现的东西。”
特朗普了解中国的窗口?
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对《美丽的国家》感兴趣,似乎是合乎情理的。他要把这部小说作为了解中国的窗口,进而琢磨自己的对华政策?
按照小说作者的说法,这部小说之所以命名《美丽的国家》,是因为中国人把“美利坚合众国”翻译成“美国”,所以他的小说名也可翻译成《美国》。

英文版在美国出版后,西方书评人说:
《美丽的国家》从另外一个侧面揭示了中美关系︰Chase和Bowen,他们来自完全不同的文化和环境,他们所有的分享能够持续下去吗?那么又是什么让这两位年轻人的友谊出现裂痕?这里暗示了令人不安的结局,难道两种文化会低迷地分道扬镳,彼此孤立吗?Chase所代表的美国文化,会不会因为缺乏自信,难以超越自身利益,眼光短浅而与中国朋友失之交臂?
编辑 | 卢舒婷
冰镇热点
观大千世界 唯我冷观热评

更多资讯请关注微信号:newsreading
本文由知事 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