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事 

伊朗巴斯基民兵是“暴徒”还是“守卫者”?

文|中东研究通讯

前不久,已在德黑兰留学多年的一位中国留学生对我描述了这样一件事情:有一天他坐出租车去学校上课,在等待红绿灯时,两个骑着一辆破摩托车的便衣突然过来要求要查他的身份,这位留学生首先要求陌生人出示证件,那两个人马上摸出兜里的巴斯基(Basij)证件。当得知留学生来自中国时,这两个巴斯基表示这是一场误会。他们误以为他是非法入境的阿富汗人,‘有走私毒品的嫌疑’,才会过来盘查的。

这就是伊朗特有的大名鼎鼎的巴斯基(Basij),其波斯文意为‘民众动员军’,是伊朗武装力量中的一个准军事部队,亦称为民兵。

其实在关于伊朗的新闻报道里,巴斯基民兵的上镜率几乎是最高的。无论是在经常不断的伊朗民众‘反美’游行示威、焚烧美国旗,还是所谓的‘人弹’部队、围攻英国驻伊朗大使馆、组成人链保护核设施等新闻中。其实这些报道中的伊朗民众绝大多数都是巴斯基民兵成员,而非真正的普通民众。如果你在CCTV画面上看到‘伊朗民众游行……’很有可能90%都是民兵。

伊朗武装力量是由正规军、伊斯兰革命卫队和巴斯基民兵这三部分组成。其中正规军的人数大约有50万人,革命卫队约12万人,而人数最多的却是巴斯基民兵,约40万人,其中包括30万预备人员,战争时可动员至100万人,也有伊朗官员曾宣称可动员达1100万人。

 一、巴斯基民兵的‘前世今生’

巴斯基民兵,这是伊朗特有的一个现象,它是如何诞生的呢?

它的诞生与三十多年前的两伊战争有关。1980年,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首先发布进攻命令,伊拉克与伊朗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大幕拉开。当时,伊朗伊斯兰革命刚结束不久,伊朗仓促应战。为了发动民众保卫国家,已故伊朗最高宗教领袖霍梅尼当时便组建了名为‘巴斯基’的民兵部队,协同正规军和革命卫队与伊拉克作战。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大程度上调动国内力量争取战争的胜利,从客观效果来看,当时的确起到了效果。

两伊战争的结束与霍梅尼的去世在伊朗共和国历史上是巨大的转折点

伊朗的神职人员哈梅内伊成为了最高领袖。在哈梅内伊的命令下,1993年,巴斯基由‘动员被压迫者的军队’改为了巴斯基抵抗力量,或抵抗力量动员,并且进行了一个升级,成为了伊斯兰革命卫队5个主要力量其中之一。(其他四个分别为空军、陆军、海军、圣城军)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检阅民兵组织巴斯基

(来源:Fars News)

在后来的和平时期里,巴斯基的主要任务是监视政府公务员、学生和政客。巴斯基成员们的形象更经常体现在忙着拦截过往车辆、检查车主身份。在西方媒体的描述中,他们的形象经常是残暴的。他们通常都身着便衣(或是防弹衣)、头戴钢盔,有时则充当挥舞着金属棒殴打抗议者的角色。他们骑着摩托车在全市纵横驰骋,有时候气势宏大,40个人一起出动对付抗议人群。

伊朗人对巴斯基的看法也不尽相同。一些人认为巴斯基是‘职业暴徒’,另一些人则认为他们是‘革命精神的守护者’。巴斯基民兵组织曾经历过改革,就是1993年的改组。之后该组织专门负责维持国内治安,其主要任务是袭扰国内的政治反对派和维护伊斯兰社会的道德规范。那么,什么样的人能成为巴斯基民兵?

‘当我问伊朗朋友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们表示,其实任何人都可以加入巴斯基,只要这个人对宗教虔诚,并维护伊朗伊斯兰政权,就可能成为一名民兵。但总的来说,巴斯基民兵成员主要还是以虔诚的穆斯林穷人为主,中产阶级以上的伊朗人尤其是年轻人不多。这也是‘巴斯基’民兵组成人员的一个特色。

其实在政府部门的人员,大多数人都是巴斯基民兵。伊朗从上至下的政府部门都设有民兵组织,组织人们参与各种政治活动,或是参加政治化的星期五祷告,或是参加游行示威。而伊朗的每个清真寺,也都专门有其民兵成员,以保证清真寺内的安全和保持伊斯兰规范。

我注意到,伊朗很多清真寺尤其是重要的清真寺,都挂有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的标志,而巴斯基是受革命卫队领导的。除此之外,伊朗所有的大学都设有‘巴斯基学生组织’,一方面吸引年轻人加入这个组织,另一方面随时保证大学校园内不会发生反政府反伊斯兰的运动。‘巴斯基学生组织’也是组织伊朗大学生走上街头参加‘反美’游行示威的主要力量。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曾这样对‘巴斯基学生组织’说:‘年轻的巴斯基民兵是伊朗巨大的财富。’

由此可见,目前,巴斯基民兵组织已经渗透了清真寺、政府的各部门以及年轻人的大学校园,并能及时了解以及控制各种情况的出现。这就为维护现存的伊朗政权提供了保障。那么巴斯基具体的职责又是什么?

在两伊战争以后,巴斯基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同时兼有警察和军队的职能:对内配合警察打击贩毒、卖淫、走私和违反伊斯兰法规的各种活动,同时参与镇压反对派以及反伊斯兰政府的活动和集会;但如果当战争来临之时,对外配合革命卫队反击侵略者,发动大规模的人民战争——伊朗巴斯基民兵组织曾频频举行过‘人弹’签名仪式以及在纳坦兹铀浓缩基地周围组成‘人链’的举动,就是对未来可能的战争的一种声援。 

二、巴斯基民兵的形象究竟如何?

据资料显示,目前巴斯基民兵组织的最高指挥官是穆罕默德·礼萨·纳齐地。但是,有意思的是,目前巴斯基民兵组织中,只有1%的成员拥有武器装备,并且正式享受革命卫队的待遇。其余有的是活跃的巴斯基成员,每月出勤率为20个小时,不领薪水;有的则是非活跃分子,随时等待组织的召唤。他们在国际上和国内的口碑都是褒贬不一。国际上新闻媒体经常会批评该组织的行径,国内民众也会抱怨其行为嚣张跋扈。

但与此同时,最近几年,巴斯基还承担了重要的政治角色:动员民众支持强硬派候选人(例如2009年支持内贾德上任总统)。当然,并不是所有巴斯基成员都是如此。在小镇或是小村里,他们被民众看成友好的帮手——参与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事业之中。甚至大学教授也认为这几年来,巴斯基变得越来越成熟,注意力更多地投注到了关心学生生活上,而非斗争冲突方面。

总的来看,从其发展的历程来看,巴斯基无疑是为了维护伊斯兰政权,并且是维护国家政权的工具。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客观来说,其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促进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三、巴斯基民兵的内部结构

另外,该组织的内部结构其实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从笔者所掌握的现有资料来看,遍布伊朗全国的巴斯基民兵其实有数万个基地,在每个巴斯基民兵的基地中,都会有一到两个叫纳塞兴或埃米尔·马鲁夫的核心团队(Nasehin or Amr be Maruf)。

而在这种小队里通常会有五名成员构成。这个小队会有五名左右的成员,组长是排在第一位的,叫做纳塞兴(Nasehin team),组员一般有四人:第一是起文化宣传作用的法哈基(farhanghi);第二是在指引和修正作用的是爱莎瓦·伊莎拉(Ershaava eslah);第三是在教育方面的成员阿莫斯(amozshi);第四是承担情报收集工作的莎那塞(Shanasaei)。这样的团队是有其特殊的作用的,即教育和文化宣传作用并能提供指引和修正作用。在这个职责之外,这个小组还起到道德指引和对违反伊斯兰法律的国民提出口头警告作用。

另外所有的巴斯基成员内部是形成等级制的。从下往上看,巴斯基成员构成了巴斯基基地,这是巴斯基组织的最低一级单位,传播遍至整个伊朗社会。根据巴斯基指挥官卡兹曼·亚兹达迪(Kazem Yazdani)的说法,有47000个巴斯基基地是坐落在社区,学校,大学,政府官僚体系,工厂等等这样的社会机构之中。巴斯基内部的基地又分为男性与女性分成各自的单元,根据女性巴斯基的指挥官的说法,其中有12000个基地是为女性建立的,剩下的则是男性。

巴斯基内部的基地又分为男性与女性,他们分成各自的单元

那么,人们加入巴斯基到底的动机在哪里呢?

首先是不可否认的是,的确有一部分是由于宗教原因而加入这个组织。但是客观上来说,加入该组织还可以获得一些现实物质利益。或者说人们在革命后的最初十年加入巴斯基的最重要的动机是出于对伊斯兰共和国与其领导者霍梅尼的信仰这个理由。

当时包括年轻人与中年人在内很多人加入巴斯基,是希望自己能够保卫这个新建立的伊斯兰体系并且愿意去接受领袖的号召,在没有经过任何训练的情况下参战。但当战争结束后,之前的意识形态的氛围逐渐消散。伊朗人开始重新定义他们的社会价值观,在这个过程中许多人认为在这个时期对于国家的意识形态的忠诚开始倾斜。作为回应,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实行了一些非意识形态的与经济方面的奖励措施来鼓励人们加入。

1979年革命随后的十年中支持巴斯基的法律的通过就是这种趋势的最好阐释。一些法律是为特定的巴斯基团体颁布的,另外一些适用于所有的团体。例如针对高等学校与大学学生的大学入学优先权,对于军事训练的免除,兵役的减少。对于巴斯基所有成员的就业优先权,法律案件的支持,包括免费或者打折的休闲与朝圣之旅的福利政策。根据1998年7月通过的法案,针对巴斯基的服务包括:

·被雇佣并给予工作机会

·享受住房设施

·享受贷款通融

·享受福利与文化服务

·有权为学习而使用教育与训练设施并进入更高教育中心的权利

最后,对于这个组织的评价留待诸位看官来定,但对这个组织的关注仍需进一步。

今日主笔 / 王国兵

本文由知事 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