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轻轻的,怎么去相亲了

知事
来源:南风窗

作者 | 苏晚水
如果你留心观察,会发现在年轻人中,“相亲”“姐弟恋”等以往容易受到议论的婚恋选择更被接受了。
“主动相亲并不可耻。”有通过相亲认识到心仪的另一半的女生在社交平台上这样写道,还有不少年轻男女有着与她相似的心声,正在把参加交友活动列入自己的周末计划中。
而关于“姐弟恋”,最近完播的一部都市爱情剧《爱情而已》,就讲了一个年龄悬殊的“姐弟恋”故事。看完后,不少人觉得对于两个有魅力的灵魂,年龄差就不该成为评判因素。
“这更加像是一本恋爱教案,展示了一段平等、成熟、健康的恋爱关系长什么样。”豆瓣里的一条评论这样说。到现在,豆瓣上有超过7.8万人标记看过,给《爱情而已》打出了8.2的高分。
从《爱情而已》和年轻人主动选择相亲,我们得以观察到当代年轻人对于爱情、对于亲密关系的一些看法。
01
新式的理想爱情与现实困惑
《爱情而已》走红,是因为这届观众的口味轮换到“姐弟恋”了吗?倒也不是,同期蒋雯丽和明道的《转角之恋》可没那么好磕。
受到好评,大概是因为在以往烈焰红唇女强人x穷追猛打小奶狗的套路外,终于有国产剧讲出一个清新、正常的爱情故事,没有被命运强行绑定在一个屋檐的情节、没有大龄剩女“恨嫁”的心态、没有本质不平等的权力关系。
这对“姐狗”好磕,是因为“姐”和“狗”的塑造都立得住,有血有肉,是普通人可以成为的模样。(注:姐狗恋是一个网络梗。)
周雨彤饰演的梁友安,“人间清醒”挂。开局挂着总裁助理这个身份,实则是个“社畜”,没有“女霸总”“女强人”设定的加持,却在那些举重若轻地处理领导刁难的瞬间,在面对身体毛病毫不慌乱的瞬间,在清醒拒绝弟弟冲动告白的瞬间,让观众真实感受到一个阅历丰富、内心强大的成熟女性的魅力,展示出了一个有爱人能力和值得被爱的人所拥有的稳定内核。

《爱情而已》剧照
而吴磊饰演的宋三川,不是工业气息浓烈的“小奶狗”或者“小狼狗”,真要打比方,应当就是最简单的热烈真诚的“大狗狗”。这个“弟弟”的可贵在于他愿意欣赏“姐姐”的好,愿意表白自己的感情又配合“姐姐”的节奏,愿意把爱情与生育脱钩,这一切还不是出于讨好意味或者仰视视角,而是出于最基本但又稀缺的尊重。相比传统的掌控欲、主导性强盛的男性模板,这样清新的“弟弟”,很难让人不动心。
而最重要的,是“姐姐”和“弟弟”的相处模式——坦诚沟通,共同成长。
剧中鲜有误会,争吵也拖不过两集,看到主角们都有嘴,大家也记起坦诚沟通,本来就是一段健康亲密关系的应有之义。
而且更难得的是,在恋爱之中,梁友安和宋三川都肉眼可见地变好了,结局的时候梁友安成为了优秀的经理人,宋三川也获得了到外国进修的机会,两个人都疗愈了心结,获得蜕变。用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李松蔚的话来说,“两个人相遇前后都有各自的议题,也都在寻求各自的解决之道,在结伴成长。”

寻求各自的解决之道,结伴成长
回过头看,整部剧都非常返璞归真,所传达的爱情观念不过就是两个自给自足的独立个体彼此欣赏、彼此吸引、彼此滋养。
这可能就是当下年轻人的新式理想爱情,不再是关于命中注定,不再需要生死相随,爱情可能不是必需品,可能不必按照社会时钟的规定发生,而只是在努力自我修行时,它来临了而已。
但理想丰满,现实还是充满困惑。
年轻人确实比父母辈更注重爱情的质感了,更不愿意把结婚看作必修课并委曲求全,况且当下正是社会观念更迭之际,人与人间认知的差异可能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要大,灵魂同频的爱情似乎更难遇到了。

灵魂同频的爱情很难遇到,现实充满困惑
更何况,“搞钱”比谈感情更重要的年轻人,朝十晚九地缩在格子间里,“附近”消失了,社交圈狭窄得乏味,和爱情撞个满怀的机会变少了。
02
年轻人去相亲:尝试主动突围
虽然大家都不抱有中大奖的妄想了,但总不能连爱情的彩票都购买不了。一些年轻人选择主动突围,例如尝试去相亲。
谈起相亲,最容易想起的就是逢年过节回老家时七大姑八大姨牵线搭桥,行程安排得像军训;或者是公司组织集体联谊,一堆人自我介绍完后就有序地干饭;更多的可能是和相亲对象吃一顿饭,微信聊天界面永远停留在AA饭钱的收付款。

逢年过节被长辈牵线搭桥(《五月的青春》剧照)
这些都是被迫相亲的血泪回忆,但社交圈几个月没有一个新朋友、上下班搭公交也碰不上几个crush的年轻人,又逐渐发现,相亲本身并非原罪,如果真的想谈恋爱,相亲始终是一条大大增加成功率的道路。
悉尼大学的研究团队曾经对某婚恋网站的匹配情况做过分析,当网站不做算法匹配推荐的时候,双方互相感兴趣的几率是17.3%,而如果采取互惠性推荐系统,成功率将会提高到42.2%。当没有“中介”牵线搭桥,连在婚恋网站上找心动嘉宾都那么困难,那更别提脱离校园这样的集体生活之后碰到一个合适的人有多不容易了。

采取互惠性推荐系统,成功率将会大大提升(《喜欢的话请响铃》剧照)
想到这一点的年轻人,选择化被动为主动,主动寻找自己合适的相亲平台或方式。
后浪研究所的《2022年轻人相亲报告》显示,73.8%的年轻人都接受相亲,六成以上的年轻人已经至少有过1次相亲经历。同时,根据智研资讯,2021年中国互联网婚恋交友行业市场规模已达72亿。

图源:后浪研究所
就连恋综也变得火爆,《心动的信号》《没谈过恋爱的我》《半熟恋人》等等上至30+下至大学生的素人相亲、恋爱经历都受到大规模关注,年轻人正在观察“被安排的环境”中爱情如何生根发芽。
过去相亲被抗拒,大多是因为在被动的语境下,自己变成待价而沽的商品的既视感太强烈了;但当年轻人主动出击,心态或就变为高效掌握对方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外貌资本等信息的掌控感,感受到择偶主动权留在了自己手中。
而且,随着选择相亲的群体变得庞大、相亲变得普遍,以往相亲所关联的“没人要”等负面标签有所淡化,年轻人间逐渐形成新共识:相亲不过是现代人生活在一个高流动的“脱嵌”社会里的一种高性价比选择。

相亲变得普遍,负面标签淡化,保持主动权
更何况,社会时钟焦虑减少的年轻人也更加松弛了,这一次相亲失败了,那就下一次,这无关个人价值的贬损,只是两个被不同事物流经的独立个体不够契合。而且可能“买卖不成仁义在”,当不成情侣,当朋友、当同事、当玩乐搭子的大有人在。
当然,再主动选择也并不能避免碰上“奇葩”相亲对象,但当把对方不礼貌的下头行为放上互联网,大部分年轻人也在评论区的各位“互联网嘴替”的安抚下当作段子一笑了之了。
高效又保持主动权的相亲,越发成为年轻人寻找爱情的突破口。
03
人生体验的一种
不过别误会,现在年轻人相亲未必是传统地在婚恋平台上“挂牌”,或者在婚介所的房间里正襟危坐地聊天。
就像爱情“而已”的心态,相亲在年轻人心目中也不过是人生体验的一种“而已”。相亲的正式性、严肃性在一定程度上被消解,目标从把自己装点得光鲜亮丽把自己推销出去,变成展示真实的自己去认识相处舒服的朋友,如果有进一步的可能,再谈个恋爱,年轻人们也更愿意用“交友”来形容这项活动。
根据DT财经的《2021国产青年恋爱交友白皮书》,除了传统熟人介绍以外,年轻人的兴趣爱好正成为新式交友平台,有超过10%的单身青年倾向于通过cosplay、摄影、读书等爱好圈子,livehouse、艺术展、音乐节等兴趣场所,剧本杀、密室逃脱、飞盘等聚会活动来找对象。

通过livehouse这类活动接触更多的异性对象
是的,众所周知,当代年轻人的爱好多种多样,而趣缘群体恐怕是他们最愿意发展和维护的关系。既然要交友,何不选择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尝试呢?成不成功是一方面,但起码可以确认玩得开心。
例如汉服,应当成为“三坑”中最出圈的一个,近年国风潮流复兴,穿汉服上街、游园已经成为稀松平常的事,参加一场身穿汉服的活动,也不失为一个有趣的休闲选择。
就在五一,广州万科·黄埔新城正准备举办“广州首届青年交友嘉年华”,开展“梦回汉唐千人相亲派对”。

图源:@单眼皮的双子座
黄埔新城里的融德里和大脚印公园将会搭建连接爱情的姻缘鹊桥、宛如红鸾的“千里姻缘”红娟布、心诚则灵的良缘祈愿树、如梦似幻的缘梦戏楼阁和修成正果的“佳偶天成”通道,进入其中,恍如穿越。
整个活动期间,既有古韵悠长的汉韵古风华船游河活动、国风迎亲巡游,又有潮流时尚的国风电音演出;既有水上烟火大会这般璀璨表演,又有投壶、锤丸这些趣意盎然的互动项目。

水上烟火大会
而专门举行的千人相亲大会专场,设有姻缘祈愿、邂逅良缘、结缘相识等环节,穿上汉服,体味一种古典的偶遇爱情的方式。
千人相亲大会分为个人自由交友和政企联谊专场,参加个人交友的才子佳人戴着良缘手绳共同打卡融德里,擦出好感的火花;而政企联谊将在向野露营餐吧2楼展开,让同频的人有缘相会。
恰逢良辰佳时至,邀君共赏盛会事。感兴趣的18岁以上单身男女不妨扫码进群了解更多信息,和爱情的距离,可能就差一个认识心动对象的机会。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里说,“爱是一种需要不断学习和练习的能力”。在这个春夏之交,希望每一个还对爱情有所期盼的人能看见爱情的真身。
本文由知事 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