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事 

广州日报:发力建设创新型智能化融媒体

知事

关注

原标题:广州日报:发力建设创新型智能化融媒体

(一)广州日报概况

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成立于1996年1月15日,是全国第一个启动扩版的纸质媒体。多年来,广州日报通过新闻报道、市场推广、自身建设、业界创新等方面打造自身品牌价值和影响力,成为华南地区最具品牌传播力的媒体。2019年6月26日,世界品牌实验室在北京发布了2019年(第十五届)“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广州日报品牌价值达到450.75亿元,在地方媒体中位居第一。

在智能媒体时代,作为地方党媒的广州日报遵循“移动优先”、“精品党报”的原则,依托广州日报融合媒体平台,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为内容生产,内容分发,互动体验,效果追踪等媒体业务环节赋能。目前,截至2020年2月,广州日报在媒体AI的带动下取得突出成效,其中数字报累计用户超过1000万,广州日报客户端用户超过5000万;大洋网时均UV146万,PV1760万次。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广州日报成功完成媒体转型,成为“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创新型智能媒体。

(二)广州日报媒体AI能力

广州日报融合媒体平台于2018年建成,目前平台已应用大数据分析、“党媒算法”、智能语音、智能人机交互等人工智能技术,在内容生产、内容推荐、互动体验、效果评估等业务环节实现应用落地。通过将“策-采-编-发-馈”全流程与人工智能相结合,建设智能化融媒体系,满足“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媒体受众对智能传媒发展的需求。截至2020年2月,在媒体AI的赋能下广州日报用户和粉丝总量超过8000万,在地方媒体中居于前列。

1。助力内容生产

为了解决媒体在处理繁杂数据时的痛点,提高内容生产效率,广州日报研发了自动写稿机器人“阿同”,全称为“广州日报全媒体机器人记者”。“阿同”利用数据挖掘、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分析、整合政府工作报告,再将数据与事先置入的报道模板进行对应,实现自动写稿,以帮助广州日报更高效地完成数据处理工作,提升内容生产效率。    

在2017年全国两会、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开幕当天,“阿同”快速对政协工作报告进行梳理与分析,发现“发展”和“建设”连续四年排在热词榜前列,从而利用智能报道模板快速写出了政府工作报告热词分析、外交部部长记者会热点问题分析等多类型新闻报道,提升了新闻生产的产量与效率。

2。打造精准分发

个性化的算法推荐可以带来内容与用户间的精准匹配,从而使内容价值最大化。广州日报采用“党媒算法”,根据用户订阅、阅读喜好、停留时长、地理位置等在推荐页向用户进行智能化内容推荐,提升了用户获取信息的效率,实现“千人千面”的传播效果。此外,广州日报通过AI智能技术手段打造“我的线上一公里”个人定制页,动态呈现用户关注的街道资讯、功能服务、媒体号、活动等信息流,从而改善用户的阅读体验,增强传播的针对性和用户的粘性。

3。强化互动体验

为提升用户传播效率,强化互动体验,广州日报推出智能新闻会话机器人“阿乐”。通过对新闻大数据的学习,应用最新深度学习语义理解技术及新闻知识图谱等人工智能技术,“阿乐”可以与受众实时进行新闻对话和互动,从而使广州日报的内容分发模式实现了从“内容索取”到“内容交互”的深层跨越。

以2017年全国两会为例,“阿乐”利用大数据挖掘技术事先对过去四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以及两会工作报告进行数据挖掘与处理,从中挖掘出近5000个与两会相关的关键词,形成两会相关的知识图谱。再利用深度学习语义理解技术将新闻变成互动对话,从而将过去单纯的看新闻点新闻变成了问新闻答新闻,通过互动为用户带来更强烈的体验感与参与感,提升了内容传播效率。

4。优化考量标准

在“厚报”向“精品党报”转化的今天,广州日报依托大数据处理、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以融媒体平台、产品为核心的融媒体考核评价体系。首先广州日报通过采购方正大数据、人民在线传播力评估体系建立传播效果考核评估蓝本,同时将广州日报报纸、网站、两微一端及第三方平台传播效果数据纳入到评估蓝本之中,从而形成考核模型。广州日报通过考核机制改革,建立以融媒体平台、产品为核心的融媒体考核评价体系,实现考核“移动优先”与“精品党报”并重,实现考核客观量化和精准化。

在2019年5月实施融媒体考核评价体系之后,记者的原创稿件数量和质量都取得稳步提升。广州日报客户端稿件和记者原创稿件月均阅读量比实施前三个月月均阅读量分别增加73.40%、101.65%。其中2020年1月27日在广州日报头版发布的文章《春节假期延长至2月2日》根据考核模型运算出影响力达到12127,成为自考核模型建立以来影响力最高的新闻稿件。此外,2020年1月9国际版文章《美国伊朗“低烈度”过招》与2019年9月11日头版文章《陈建华主持召开市人大常委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会》影响力分别达到了8922和3443。通过优化传播效果考量标准,广州日报有效激发了内容生产力、激活采编人员创造力。

(三)广州日报媒体AI典型案例

广州市春运办预测,2019年春运广州地区旅客发送量将持续突破3000万人次。为此,广州日报中央编辑部全媒体团队进驻春运指挥中心,通过大数据处理、计算机视觉等人工智能技术联动线上线下,为广大旅客平安出行提供权威快捷、高效立体的信息服务。同时,依托AI趣味互动,广州日报以线下活动的形式助力“情暖春运”工作,通过以上环节实现媒体与政府职能部门的无缝对接,为旅客提供更好的体验。

广州日报依托5G、人工智能成立“报+网+端”立体化平台,提供一站式出行信息服务,其中包括广州日报客户端设置的“2019春运出行动态全景报道”频道、“春运广州”微信服务号、微博等。此外,基于实时数据处理技术,广州日报客户端和“春运广州”微博可以实现24小时滚动播报春运相关信息,从而提升信息发布的权威性、时效性、专业性。同时,广州日报客户端“服务”频道还提供实时交通动态(省内高速路动态)、实时公交等服务,让旅客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取春运动态信息。

此外,在春节期间,广州日报利用人工智能设计出海心沙“旗舰店”、广州塔“最高店”、永庆坊“西关店”等多款集声光、花艺装置于一体的炫酷AI“花房”,以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既提供线上方便快捷的信息,又提供线下多样化暖心服务,将民俗节庆活动与媒体业务融合在一起。其中海心沙“旗舰店”不仅引入智能互动机器人做为客服,还引入“子弹时间”高科技摄影技术,打造“幸福照相馆”,为市民现场拍摄全家福小视频。其拍摄出的全家福不仅会“动起来”,还有3D立体效果,为旅客和市民提供了趣味AI体验。

(四)广州日报媒体AI应用效果

广州日报通过采购相关大数据服务,进一步调整优化人工智能在媒体中的应用,使得广州日报在媒体转型和融合传播力方面表现亮眼。在人民网研究院发布的《2016中国媒体融合传播指数报告》中,广州日报进入全国纸媒融合传播前十名;而随着人工智能在广州日报各个业务环节的赋能,在人民网发布的《2019全国党媒融合传播指数报告》中,广州日报在纸媒传播力中的排名已跃居全国第二,仅次于人民日报。此外,在新媒体传播影响力方面,截至2020年2月,广州日报官方微博粉丝数超过1500万、微信公众号粉丝数超过180万、今日头条号粉丝超过165万、官方微博文章平均阅读量、微信公众号传播力双双稳居地方党报第一。通过AI赋能,广州日报扩大了自身影响力,成功构建“报+网+端+微+库(智库)+院(数据研究院)”的融媒体方阵。

(五)广州日报媒体AI发展前景

广州日报对国内媒体AI发展持积极态度,并在未来发展中力图做到人工智能在媒体业务全流程的深度参与。在内容生产环节中,广州日报将在部分频道引入机器写作、智能播报等人工智能工具,提高内容生产效率。在内容分发环节中,广州日报将打造稿件自动审核校对系统,从而释放审校压力,实现快速发布稿件。在效果评估环节,广州日报将进一步采购相关大数据服务,进一步调整优化考核模型和方案。此外,广州日报将继续利用大数据处理,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各端口媒体,实现一键全媒体发布。广州日报力求在每一个环节都有人工智能的深度参与,以技术作为突破口,加快媒体融合步伐,建设高效、智能的主流舆论阵地。

(六)广州日报媒体AI发展总结评价

在传统媒体纷纷加速媒体融合的当下,广州日报依托移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完成从传统纸媒到全媒体的转变。其背后成功的逻辑在于以下几点:首先广州日报不断完善自身AI能力,通过与科大讯飞、方正电子等科技厂商的合作,力求在每个媒体业务环节都有人工智能的深度参与;其次是传播思维的转变,广州日报以“移动优先”、“精品党报”为发展指引,建立移动互联网思维;最后广州日报依托不断强化的技术支撑和紧跟时代的传播思想,打造适应移动互联网传播的新闻生产方式、生产流程和指挥体系,做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齐发展,实现“业务融合、数据融合、管理融合、用户融合”,使集团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