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人已经不发朋友圈了!

知事
文|麦家陪你读书
原标题:武汉人已经不发朋友圈了!
来源: 麦家陪你读书
文/知白
我有个大学群,好友来自五湖四海。一个月前,那个武汉人开始不断地转跟疫情相关的文章,其他人应的很少。
现在,其他的人不断在群里讨论疫情的现况,进展,而那个武汉人却消失了。
我去翻他的朋友圈,发现所有的消息全删掉了,赶紧问他怎么了。
十几个小时之后才收到回信。

很多人,最开始惶惶不可终日。
而现在,不少人已经认真地带着口罩,勤洗手,不出门,做好了持久战的准备。
在交卷铃声响起前,我们能做的就是,与自己为敌,认真做好能做的每一道题。

之前曾经在网上看过一个图。

而现在出现了最高级的孤独——一个人熬过肺炎。
我的那个武汉朋友就是如此,一道封城令,让他度过了最孤独的一个冬天。
他说,一个人呆着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想事情,这些天,他想明白了几件事。
我不是受害者,我是幸存者。
家里有菜有肉有鸡蛋,不缺口罩不缺酒精,每天社区的大喇叭都让我明白,我还好好活着。
我在武汉,这里是英雄之城,从钟南山到李文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多年后,我肯定会这么形容2020年:冰融雪化,春暖花开。
过去的事,终究会过去。
现在,不添乱就是帮了忙,发泄情绪是本能,保持沉默才是修行。
是的,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惧怕孤独。
可大部分人,也正是在孤独中成熟。
我们不再像小孩子那样,疫情爆发,足不出户,就开始抱怨,痛楚。
身在孤独的房间,我们所最该做的是:审视自己,理性思考世界。

谷主麦家曾说:“和社会拥抱,你将被同化,然后被打败,然后被抛弃;只有和自己拥抱,你才能永远抱着自己,然后有可能抱到成功。”
有的人迫切的想要获知外界的信息,结果却发现,除了焦虑我们一无所得。
有的人渴望亲朋好友的嘘寒问暖,却最终发现,很多的社交根本无用。
其中有个网友的回答特别赞,他说:
“很多时候我也不想下车,因为那是一个分界点。
推开车门你就是柴米油盐、是父亲、是儿子、是老公、唯独不是你自己。
在车上,一个人在车上想静静,抽颗烟,这个躯体属于自己。”
现在我们就隔离在只有一人的车上。
在这个突然按下暂停键的世界,在这个车上,你要明白自己是谁。
更要想明白,当油门重启后,车要往哪里开。

最近有个说法很让人深思:
我们很多人的生活,之前被老板,老婆,老妈安排得明明白白,现在突然没有了约束,生活就像积木,轻轻一碰就散了架。
赖床,打游戏,懒得丢垃圾,在家里释放负面情绪。

疫情像一面镜子,是佛,是妖,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以前我们总想着休息放假,而现在这个漫长的假期,却把很多人的生活搅得一塌糊涂。
难怪有人说:不能享受孤独的人,不配拥有自由。
等春天来到了,你会突然发现很多人,突然和以前不再一样。
有的人轻轻松松就考过了职业考试,有的人,成功地从一个球,瘦成了一道闪电。
而你还是原模原样,原地打转,生命定格在疫情前。
看到别人的蜕变,你会有些羡慕。
但,希望你明白所有你羡慕的生活的背后,都有着苦行僧般的自律。
在你刷抖音的时候,他们在刷题读书。
当你在熬夜刷剧的时候,他们在早起健身。
差距就在日积月累中拉开,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刚出道的陈道明在拍摄《围城》时认识了钱钟书。
他在钱钟书家做客的时候发现,他们家里没有录像机,没有电视机,也没有电话。
多的只有那一排排的书架,钱钟书的太太杨绛就在一旁安安静静地看书。

那一刻,陈道明突然明悟了自己想要的:
他开始,低调,克制。
在独处中认清自己,充实自己。
当你认清现在自己的面目之后,或许欢喜,或许厌恶。
但你更该做的是:确认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是庸庸碌碌就此一生,还是沉下心来自有答案。

在微博上看到一条热搜:武汉人怎么了?他们不知道全国人民都在支援他们,为他们加油么?
下面有一条回复,点赞最高。
当你越来越沉默,越来越不想说,这不是懦弱,也不是妥协。而是意味着你对很多事看得通透,你变得越来越成熟。
真金火炼,沉默是金。
与其多说,不如多做。
一个优秀的人,独处时往往都会多做这几件事:
世上很多事情,不仅仅是好和坏,你得全方位去看。
心理学上有个羊群效应。

说的是个体一旦把自己归入某个群体,就会被群体的盲目所淹没,看不到事情的真相。
非典的时候抢盐,新冠的时候抢双黄连。
听风就是雨,结果屋漏偏逢连夜雨。
这个时代里,最稀缺的就是独立思考的能力。
独处的当下,不要人云亦云。
独居家中,无所事事,一拿出手机,就是信息爆炸。
今天感动,明日愤怒,后天焦虑。
我们的心情,被消息带着跑。
可你知道么?被称为“世界互联网之父”的凯文· 凯利自己却不使用智能手机,家里也没有电视。

隔离在家中,不要总抱着电脑,手机,记得清理情绪,清理生活,清理自己。
我们所唯一拥有的东西,就是我们的生活本身。
疫情期间,最让我自己开心的事情就是,从一个五谷不分的死宅,学会了做饭做菜。
很多时候,对于那些想做的事情,不要说下一次,不要找借口。
隔离在家的日子,把日子过得多些烟火气。
一草一木,一饭一茶,这就是生活的真相。

从现在开始爱生活,一点也不晚。

14世纪欧洲黑死病爆发,薄伽丘隔离在家中,写下了不朽的名著《十日谈》。
17世纪伦敦鼠疫,牛顿独居被苹果砸开了脑洞,发现了万有引力。
19世纪俄罗斯瘟疫爆发,普希金困在家里三个月内写了6部中篇,4部长篇和27首抒情诗。
普希金走出隔离区第二年,达尔文登上了小猎犬号,在小小的船舱里,他揭开万物起源。
孤独难受,但并不可怕。
能忍受离群索居者,不是野兽,便是神灵。
雪过天晴,黎明将至!
你我,约在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