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确诊101例新冠肺炎,远超SARS,精细化排查仍是最有效防控

知事
来源:八点健闻
2003年上海仅有8人感染SARS,而本次疫情短短10天已有101人确诊。17年前的经验,这回还有没有用?
上海的疫情防控有三张网:道口和口岸;发热门诊跟预检分诊;社区。
医生、警察、居民三人小组对所有湖北返沪人员进行排查,警察进行看管和告知,医生掌握身体状况,居民提供生活保障。
隔离区讲规则,也有温情,家长在隔离,6岁儿童看病,都由值班医护接送。
SARS之后,上海建立专门用于收治突发疫情患者的上海公卫中心,本次作为定点医院显得游刃有余。
2003年的SARS持续7个月,当时常住人口1700万的上海仅有8人感染。而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上海1月20日公布首例输入型确诊病例以来,短短10天,已确诊96例。 上海常住人口已经飙升至2500万,17年前的经验,这回还有没有用? 从全国范围来看,也是在这10天时间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确诊数也已超过SARS,当时中国内地共5327人感染,死亡349人。而截至1月29日24时,中国内地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7711例,死亡170例。 在上海目前的101例病例(截至29日24时)中,48例都是来自湖北武汉及其省内各地。通过人传人,又在上海出现了近一半的本地病例。 截至目前,虽与浙江、广东的确诊数相比,上海还不算靠前,但也已是SARS时期确诊人数的12倍多。其中的原因,一则是人口流动的速度和数量已远远超过2003年,二则是武汉封城之前又有很多人仓促投奔上海而来。 就在首例确诊之后,上海就宣布成立全市层面针对此次输入性疫情的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此后迅速形成卫健、公安、农业农村、交通运输、市场监管、民航、铁路、区域信息等部门的联防联控,触达之迅疾,波及之广泛,超过了17年前的SARS之时。 不为人所知的,更有无数基层防控人员一遍遍的“地毯式”排查行动。上海之“精细化”城市管理风格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 原本车水马龙的陆家嘴此刻空荡荡的,刘冉摄
“地毯式”排查:最原始最有效的办法 给顾青(化名)打电话的时候,是午休时间,只听他吸溜了一口泡面,说等会儿。 他是上海某区街道办的负责人,大年三十吃完年夜饭,收到排查命令之后,就一直没回过家。几乎每天都是早上七点开始工作,晚上就睡办公室。 一等就到了晚上才说上话,顾青说,排查工作,说难也不难,“就是掌握哪些人去过湖北,或和湖北人有密切接触。”第一轮排查对象是区公安局给的几百人名单。“虽然是湖北籍,但没离开过上海,这种就排除。” 一旦确认有旅行史或接触史,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会上门测体温,做好详细登记。有住处的,居家观察;没有住处的,劝说他们集中到一个地方进行观察(每个区都有医学观察点)。“告诉他们,14天不要出门,如果没有症状是属于安全的,如果有症状马上和居委会联系。一天两次,报告他们的体温。” 1月26日晚,武汉市长周先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因为春节和疫情的影响,目前有500多万人离开武汉。 其中,至少有超过8万人来沪。这里面就包含,封城之前,开着私家车来沪人员。顾青说,这批人的信息,在第一轮排查中掌握不到。 第二轮“地毯式”排查,就是挨家挨户走访。“这一轮排查任务比较重,从大年初二早晨8:30开始,到晚上七八点,将近12个小时,把辖区内将近2万户排查出来。” 偶尔也有吃闭门羹的时候。“比如说,你敲开门,但人家马上说你离我远一点。有的湖北过来的,不太愿意被查,可能门都不给你开。碰到这种情况,卫生服务中心、派出所同志,会一起做工作,得再去一趟,再去劝服。” 也会有居民主动打电话到居委会,或者通过12345电话来反映,附近有从武汉那边回来的人员。顾青再发动人去找。
△ 公交车站宣传栏贴的告示,刘冉摄
排查完2万户之后,顾青的工作并没有轻松起来。初六开始,会有大量的返沪人员,对于基层防控人员来说,将会是新一轮的挑战。顾青认为,后面的任务会更重,之前两轮排查,对这个小区有多少人,相对清楚。“后面回来的基本上都是外来务工人员,这些人的情况其实我们是不掌握的,那么要一家一家核实。” 因此,初三开始,顾青又开始第三轮的排查,主要针对单位、商务楼、工地、饭店等。 顾青只是众多基层防控人员中的一个写照,就像螺丝钉,看上去细枝末节,却是整个防控工作中最为关键的一环。1月28日,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应对疫情要抓住两个要害,一个是早发现,一个就是早隔离。这两条是最原始,也是最有效的办法。” 三道防控网,精细化管理 一位上海官员已经连轴转了11天10夜,他对八点健闻说,SARS给上海提供了很多实战的预案,令这次应对新冠肺炎更从容。 上海的疫情防控,有三张网。第一张是道口和口岸。配备了警察、医生、辅警6人小组,对可能有输入风险的人群进行体温检测。体温正常的,引导到集中的隔离观察点,进行医学观察;体温异常的,就近送往发热门诊。 第二张,是发热门诊跟预检分诊,第一时刻把发热病人跟正常病人进行区分,减少传播路径。 第三张,就是社区。以闵行区为例,实行了医警居三人小组,一个医生,一个警察,一个居民,对所有湖北地区来的人进行排查。全区成立了578个这样的小组,已经发现了2000多个湖北籍的返沪人员。 三人小组是闵行区特有的一个预案。警察要对重点观察人员进行看管和告知,让他承诺14天不出门;但他的身体状况、体温情况掌握,由医生来做;对他生活的保障,及其他一些比较杂的事务处理,由社区来做。 此外,每个街镇都预备了1~2个集中的医学观察点。来监测,在道口、口岸、宾馆,发现的有发热、可疑接触史人群。闵行区预备了14个医学观察点,准备了将近800张床位。 而这些工作总结起来,可以概述为三步,第一、找人或者找源;第二、隔离;第三、治疗。一位上海社区工作人员表示,“我们把这三步坐实了,把人先找到,人找不到,就是个潜在的传染源。找到人以后,隔离一定做到位。期间有异常的状况,积极救治。上海主要抓住了三个核心。” 严防死守之下,闵行区的确诊病例目前是2名。但在一位负责人看来,病例多少,并不代表防控效果。闵行区有254万人口,是一个大区,户籍人口小于外来人口的一个区,新上海人多,因此防控难度是很大。 在他看来,防控的关键,是返工、返城、返学这三返人员到了之后,能有效控制。因此,上海市仍旧处于紧张的防控状态。 针对三返人群,上海也做了预案。1 月 2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延迟上海市企业复工和学校开学紧急通知,各类企业不早于2月9日24时前复工。涉及保障城市运行必需(供水、供气、供电、通讯等行业)、疫情防控必需(医疗器械、药品、防护品生产和销售等行业)、群众生活必需(超市卖场、食品生产和供应等行业)及其它涉及重要国计民生的相关企业除外。 “已经返沪的人群,我们采集到他的健康信息之后,交由各个单位、各个企业、各个社区,按照市里面统一要求,定期了解其健康状况,不一定要完全隔离。但湖北籍及途经湖北的,我们对他要14 天的医学观察。”
△ 隔离观察点工作区,刘冉摄
“这个隔离观察点里,绝大部分都是从道口拦截下来的湖北来沪人员。”一位隔离观察点的工作人员说,湖北来沪人员,一开始在上海有固定住所的,实行居家隔离;没有固定住所的,采取集中隔离;后来防控升级,无论在上海有无住所,一律送到隔离观察点。 隔离人员要完全杜绝与外界接触,禁止串门,隔离点的一位医生介绍,“无聊就只有待在房间里看看电视”。隔离人员的饮食,会由镇政府安排,先送到酒店,再由专人送到各楼层的清洁区,隔离人员自己出来取。吃完后留下的垃圾,仍然由值班人员前去收取。医务人员进入楼层,必须全副武装,穿上全封闭的二级防护服。 观察时间是两周,在这段时间内,每个房间的床上用品都不更换,但房间内每天会进行清洁,消毒。隔离人员有各种需求,可以打电话到前台,也可以找每个楼层的值班人员。 这家酒店里的隔离人员,尚未出现疑似感染的病例。只有一个6岁儿童,有腹泻症状,已经由卫生服务中心派车,送到就近医院进行诊治。经诊断,这名儿童是肠道感染。由于家长在隔离中,孩子在医院没有监护人照管,应对公共危机,需要人们的合作与关爱,“我们只好自己辛苦一点,每隔两个小时都会打电话到医院,询问孩子的情况,好了再派车去接。”隔离点一位值班医生说。

谭卓曌 季敏华 刘冉 吴晔婷|撰稿
王吉陆|责编
我们尊重原创版权,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授权转载
本文由知事 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