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复旦新闻学院“黄金一代”

知事
文|复新太极熊
原标题:揭秘新闻学院“黄金一代”
来源:复新太极熊
作者: 熊哥
(本文原发于2018年03月12日的“复新太极熊 ”公众号)
2015年1月 张力奋宣布正式卸任FT中文网总编辑;
2015年12月 张力奋来了一个完美而又有点出乎外人意料的转身——他没有去之前传闻和呼声都很高的香港大学,而是选择回母校复旦大学执教。
2016年6月 张力奋在复旦大学主持“正在发生的媒体·系列讲座”第一讲,当时邀请了媒体人,创业者罗振宇到场,讲“媒体人的一种活法”。

▲张力奋老师近照

▲“媒体人的一种活法”讲座(罗振宇)
功成名就的媒体人
公开资料显示,张力奋是英国《金融时报》Associate Editor(副主编), 前FT中文网总编辑,《FT睿杂志》总编辑。值得一提的是,张是FT中文网的创办人和主导者之一。
“在他领导下我们整个FT的就是从无到有,到现在成为在中国最有影响的外媒之一。”FT员工王梅非常认同张力奋对于FT中文网的贡献。
张力奋曾专访过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华裔钢琴家朱晓玫等人。
作为媒体人,张老师可以说是功成名就了。
黄金一代的辅导员
张力奋曾经是是复旦大学新闻学院8413班辅导员,这个班,不管是在复旦内部还是在全国业界,都是一个神奇的存在。
来看一下这个班都有哪些大牛(以下职位为现任或者曾任):
张力奋 8413班辅导员,FT中文网创办人;
曹国伟 8413班班长,新浪董事长兼CEO、微博董事长;
王长田 光线传媒有限公司总裁;
裘 新 现任上海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
常 勃 中宣部办公厅主任,现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宣教局局长;
陈颂清 现任解放日报社党委副书记、总编辑;
曹 轲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管理委员会委员、编辑委员会委员、《南方都市报》总编辑
高文伟 上海博览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
李光斗 亚洲国际大专辩论会冠军,中央电视台品牌顾问、著名品牌战略专家;
唐卫彬 历任新华社湖北分社副社长兼总编辑,现任新华社云南分社社长、党组书记;
周志伟 现任广州日报社总编辑;
庞 承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社长助理、浙江传媒研究院执行院长、《传媒评论》杂志社长;
李建国 江西广播电视台副台长、江西卫视频道总监,第十二届韬奋奖得主;
徐之浩 东方卫视副总监;
孙剑忠 浙江经视副总监;
徐蓓蓓 解放日报副总编辑;
范嘉春 上海广播电视台广播新闻中心主任助理兼总编室主任。
▲以上,都是一个班的!他们被称为复旦新闻学院的“黄金一代”,果然是金光闪闪!
全校最好的生源系

极高的生源质量给8413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据王长田同学回忆:“都说复旦新闻系是全国最好的新闻系,复旦的生源也确实是好,我们那个年级(84级)一共有13个高考状元。”
现任《新民晚报》社评论部主任的李天扬回忆到:“复旦新闻系顶着‘东方第一大系’之誉,更何况,8413本身藏龙卧虎,有一个省的高考前三名,不约而同,都进了8413。”
专业与逼格并重的氛围
从王长田同学的表述看来,复旦前两年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学术基础,而后两年则培养了他的生活情调。一手专业一手逼格,不能更赞了。
“我的四年大学生活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半部分也就是1984一1985年,那是复旦非常好的一段时期,学习气氛浓厚,天天晚上都有讲座,选修课达五十多门。
那时我们最大的遗憾就是一个晚上只能听一个讲座,上一两门课。
后半部分由于大环境的原因,大家都很迷茫,烦躁得不得了,也就开始玩。每天晚上好几个舞会,还有很多人进不去。
再有就是谈恋爱。也就是在后两年,复旦那种生活的、小资的情调完全体现出来了,并且延续到以后。
从复旦出来的人都能把生活安排得很好,有小情调,注意礼貌、细节。复旦好像出不了叱咤风云的人才,它出的人,精细、敬业,是职业型的人才,最适合做白领、职业经理之类。”
本文由知事 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