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编辑竟然不知道自己杂志的发行量 你信吗?

知事
文|传媒茶话会
原标题:总编辑竟然不知道自己杂志的发行量,你信吗?
来源: 传媒茶话会
今年3月6日,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王志成到财新传媒座谈,当他问及《财新周刊》的发行量时,在座的总编、副总编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回答得上来,只能尴尬地表示“不清楚”。
这是《财新周刊》出品人刘未鸣在一次交流中透露的信息。
采编经营两分开是个“老得不能老”的话题,但《财新周刊》竟然分开到总编辑们不知道自己杂志的发行量,你信吗?《财新周刊》是如何坚持采编经营两分开、两加强的?
7月上旬,《传媒茶话会》对话财新传媒副总编辑吴鹏。
采编经营两分开到不到位,
关键看领导意志够不够强
采编经营两分开提出已二十多年,我国目前也已初步搭建了治理新闻腐败的惩防体系,除了刑法、民法和行政法中的各种处罚之外,还有诸如《新闻采编人员不良行业行为记录登记办法》《关于禁止有偿新闻的若干规定》《报社记者站管理办法》,以及各报社自己预防和惩治新闻腐败的规章制度。但为何媒体在具体落实中依旧困难重重?
2014年,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原总监郭振玺、原制片人田立武、原主持人芮成钢、纪录片频道原总监刘文等接连被检察机关带走。同年,21世纪网被爆出特大新闻敲诈丑闻,21世纪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原总裁沈灏、原副总裁陈东阳、原副总裁兼财务总监乐冰等被批捕。
2017年2月18日,中央第一巡视组向某报社反馈巡视情况时,就指出该报社在执行采编经营“两分开”时不够到位,资金管理不严格,一些部门和记者站利用宣传资源谋取经济利益,存在廉洁风险等。

而今年5月,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原党委书记、台长赵春涛被通报涉嫌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故意伤害、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
6月17日,廊坊日报社原党委书记、社长张宝富接受廊坊市纪委的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同样在6月,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河北日报社)管委会主任(社长)、党委书记于山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采编经营分开不彻底,击倒了不少新闻单位的一把手。
在《传媒茶话会》的采访中,财新传媒副总编辑吴鹏认同这样的看法,“采编经营两分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把手工程’,关键看领导的意志在执行过程中是否坚定。”财新传媒一直制定有《新闻工作者手册》《合规手册》《员工手册》,而将采编经营的防火墙原则贯彻到位,需要社长、总编辑、总经理具有统一的价值判断标准并达成共识。

财新坚决执行采编和经营两分开与财新传媒社长胡舒立的倡导和推动密不可分。胡舒立明确提出“经营不能干涉采编工作”。
2014年,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胡舒立说:“广告绝对不能指挥新闻编辑内容,这一规律是铁律。在坚持防火墙的前提下,还应当着眼于提升采编人员的专业能力和道德水平,并且逐步取消和收入挂钩的商业指标考核。”
据财新制订的《新闻工作手册》,为了严禁任何形式的“有偿新闻”和“有偿不闻”,财新要求记者对任何现金或者可作现金使用的馈赠,要当面婉拒或者退回,如果实在不能拒绝,需要在一周内交给公司财务部门作公益用途。
吴鹏副总编本人就经历过这样一件事,有一年中秋节,有企业客户送了一盒月饼。但打开一看,里面还有一张贵重礼品卡,吴鹏赶紧给对方打电话,坚持将礼品卡退回。
采编经营两分开要坚持长久,
员工要有一致的价值标准
采编经营两分开坚持一个月、一年容易,但要长期坚守需要整个团队对价值理念和判断标准保持一致性。
财新是如何多年将采编经营两分开贯彻到底的呢?
“新人进入财新的第一堂课是‘劝退’,而能够留下来的人都是认同这个原则的人。”吴鹏说道,相比其他单位都是摆优势、谈资源,每年新人加入财新,老总们给新同事上的第一堂课不是许愿将获得怎样高的薪酬,而是告诉新员工,财新的记者、编辑不能拿车马费和贵重礼品,选择加入财新就要坐得住冷板凳,守得住初心,正可谓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 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人才愿意降职、降薪,跳出原先所在媒体的舒适圈进入财新。

认同财新的理念,只是成为一个财新人的前提。要将理念贯彻到工作中,才是一个合格的财新人。
面临被曝光企业的诬告,财新是这样应对的。
2017年4月28日,财新网发布新一期《财新周刊》封面文章《穿透安邦魔术》一文,对安邦保险集团2014年两次巨额增资的真相进行分析披露。29日,安邦集团以“决定起诉”为由,发表声明,声称财新出于自身广告和赞助诉求对其攻击抹黑。财新强势回应,并强烈谴责安邦罔顾事实的构陷之举。

吴鹏告诉《传媒茶话会》,财新传媒自创立至今,始终坚守媒体公信力原则,设立严格的防火墙机制,经营与采编完全分离,确保新闻独立性不受商业利益的干扰。
由采编部门制作的内容,只能用在编辑部门掌握的版面上,由广告部门掌握的版面应该注明广告性质。同时,采编人员不可向经营人员透露未发表的报道内容和采访计划,并不得在报道中刻意迎合广告主的诉求。“这是整个集团所公认的原则。”

这种严格的防火墙机制意味着在杂志出版之前,采编部门和经营部门互相不知道对方的内容。甚至出现过同一期杂志,新闻报道中有某企业的负面报道,但同期广告版上还刊有这家企业广告的情况。
而财新能一致将采编经营两分开贯彻到底,与经营人员的认可和支持也密不可分。

十年间,优质内容+多元化经营途径,
让采编经营两分开两加强
据吴鹏介绍,从编辑部角度,对经营的最好支持,是通过坚持内容的独立性、独家性、独到性,通过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铸就品牌公信力和影响力,为经营活动创造良好条件;同时通过提供多元化的产品,开拓经营思路和途径来促进采编经营两分开、两加强。
“今年是财新传媒成立十周年。十年间,我们在坚守一贯的编辑方针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传播上的形式创新、技术创新、商业创新和制度创新。”吴鹏说。
财新网于2017年11月6日正式启动付费阅读功能,推出了以财新通(即可通读财新网全网内容,此外还同时推出数据通、英文通和周刊通)为主的一系列产品。

“从过去免费阅读改变为现在的付费阅读,收费也提供了一种新的经营方式。”但被问及每年付费阅读大概将为财新带来多少收入时,吴鹏笑道,“这我是真不知道,但听经营部门同事讲,付费阅读不仅效果和收益不错,还带动了纸质版杂志订阅量的增长。”

同时,财新也依靠平台的影响力在国内外举办各种专业财经会议, “这些会议为我们带来收入,同时也开拓了市场,进一步提升了品牌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近两年,财新会议从国内⾛向海外,已拓展到纽约、华盛顿、伦敦、悉尼、东京等地,诸多中外经济顶层决策者和商界的领袖人物出席演讲,推动中国与世界的深度理解与积极对话,在国内外政商学界形成了广泛影响力。

据《传媒茶话会》了解,在媒体业务的基础上,财新还大力发展金融数据和研究业务。五年进行了五项并购,从而建立起围绕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专业的数据库、宏观经济研究、政策研究以及可投资类指数、金融工程分析和金融大数据等产品模块。“相信多元化产品、多元化经营会带来多元化的收入渠道。”吴鹏说。

一二十年前,你去问一份报纸或杂志的发行量,就好比问一位姑娘的年龄?十有八九会是问到了墙壁上。就算好不容易问到个数字,往往大都含着不少水分。
那时的报刊总编辑们,没有不在乎自己发行量的,难不成现在就一点不关心了?这倒也未必。
除了采编经营两分开的要求外,一方面是新媒体的勃兴,相当程度上解构了报刊过去的“二次销售”经营模式;另一方面是随着融媒发展,如今报刊的内容出口除了单一的这张纸外,已经有了更多的网络分发渠道。这在财新等优秀纸媒身上常常体现得更加充分。
因此,仅仅以看得见的发行量已很难准确评估报刊真实发行覆盖面和发行质量,这或许是总编辑们“不知道”自家发行量也不以为意的原因。
但不管内容分发渠道怎么变,优质内容永远是刚需,且在信息过载的当下和未来会显得越来越稀缺。融到深处,回归传统,这恰恰是总编辑们所不可忽视的。
本文由知事 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