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造“振华三部曲” 她把这代人的青春书写尽兴

知事
文|剧研社
原标题:缔造“振华三部曲”,她把这代人的青春书写尽兴| 专访八月长安
来源:剧研社
作者| 李娅
什么是最好的青春呢?
“当时的他是最好的他,后来的我是最好的我。可是最好的我们之间,隔了一整个青春。”
这是八月长安在小说《最好的我们》中写的话,这部小说以细腻、真实的笔触描摹了振华中学“耿耿”与“余淮”的青春故事,收获了一众粉丝的喜爱。后来人们知道这部作品更多是通过2016年由刘昊然、谭松韵与王栎鑫主演的网剧《最好的我们》。这部剧集最终播放超过20亿,在豆瓣获得8.9的高分, 被网友称为“良心青春剧”。
除此之外,“振华三部曲”中的《你好,旧时光》同样表现不俗,另外一部《暗恋橘生淮南》,定档6月10日。
如今,由陈飞宇、何蓝逗领衔主演《最好的我们》电影版也即将在6月6日上映。从网剧到电影,八月长安作品虽然不多,但大部分都完成了IP不同载体的转化,且在口碑以及市场上都取得了好成绩。对于作品的影视化呈现,原著作者如何把控内容取舍,并选择最合适的影视制作团队呢?

图注:左一下为八月长安
在《最好的我们》电影首映当天,笔者采访了作家、编剧八月长安。她穿着T恤白鞋,扎着马尾辫,洋溢着青春的气息。与制片、导演相比,她的状态要放松很多。

“从文字到影像,会经历一个比较大的改变。大家在宣传方面要考虑很多,但我就比较轻松,觉得这部电影还挺好看的,对得起所有读者。”八月长安说到。
保持表达的自由 书写真实的青春
这几年,影视IP剧有效促进了国产电视剧多元化格局的形成,同时也实现了类型化的拓展和创新,以校园、青春、偶像等元素为主心骨的IP青春剧更是数量陡增。
青春剧的市场一直都是刚需,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从2017年下半年到2018年底,有30余部青春校园题材电视剧及网络剧播出。而在目前整个青春剧市场上,改编自知名青春作家作品的IP剧就有50余部,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八月长安表示,在她看来,影视产业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IP的影视化能够让更多人接触到优质的文学书籍,了解文字的力量,这是一个很好的联动途径。
此外,从“疼痛青春”到“甜宠当道”,青春IP改编经历了一波又一波的类型和题材轮回,也不断在迭代升级。
对于这种现象八月长安表示:“随着影视方面的反馈,青春小说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圈子,这个圈子的风向一直在变。有时候疼痛、严肃的表达占上风一些,最早的一批写青春小说的作者,大家还是都希望借着这样的一个机会,向成人世界、向更严肃的作品迈进。有时候甜宠又变成了风口,不断给观众撒糖。写什么样的作品主要看作者的取舍。”
对于场景、服装、以及故事架空的青春剧来说,很多人曾经表示“那是别人的青春”,而从八月长安改编的的作品《你好,旧时光》《最好的我们》为代表的一系列作品开始,打破传统疼痛青春的桎梏,摆脱狗血的固化模式,使得青春IP剧集进入全新的下半场,以真实的细节和场景,展现出了“大多数人”的青春。
其中,《你好,旧时光》以余周周和林杨的青春情感故事为主线,也刻画了身边的同学、老师群像,每一个人具有鲜明的个性,青梅竹马四人组的友情。老师或严肃或可爱,生动而立体。

剧情是内核,外部的服化道也是打造青春印记的重要助力。相比大多数国产青春剧中西装领带、短裙的高配,《你好,旧时光》中蓝白相间的宽大校服才是大多数人的记忆,而这校服更是贯穿始终。
课桌上高高堆起的书本、黑板上写着的“高考倒计时”、源源不断的模拟考试和张贴的考试成绩榜单这些看似零散的细节,是很多人关于高中时期的记忆碎片之一。
对于自己的创作八月长安一直有着清晰的方向。她表示:“我是一个经验型创作者,不属于行业内会看大数据的人。观众到底喜欢什么,我不是特别清楚。我一直创作的内容,都是我想表达的东西。写青春类的作品,并不是为了怀旧,而是希望通过看到过去‘最好的我们’以及美好的东西,可以走向未来的美好。”
即使在《最好的我们》以及《你好,旧时光》均获得了很好的成绩的情况下,八月长安坚持,并不会因为市场需要什么,就去创作相关的内容。
改编要抓住内核 包容不同载体的表达
大批观众为青春剧买账,是因为通过这些青春剧看到了自己。IP改编作品,免不了要面对原著与影视呈现取舍的问题。
八月长安小说与影视均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这在IP改编领域并不多见。据了解,其小说作品《你好,旧时光》在豆瓣获得9分高分,也因此被称为“豆瓣上评分最高的青春文学作者”,而其影视剧《你好,旧时光》获得8.7的评分。《最好的我们》原著小说获“中国IP价值榜-网络文学榜top10”。
看了电影版《最好的我们》的一位女书粉观影后,表示从剧到电影都没有让她失望,特别是在电影中看到张平张峰老师出现的那一刻,泪止不住地流:“电影里很多经典的片段都和书里写得一模一样”。
从文学作品到影视改编,如何才能保证不偏离原著,获得书粉和路人粉的好感觉呢。八月长安告诉我们:“影视剧集包括内容和技术部分,在进行改编的过程中,需将这两种分开。在内容和理念上,要了解制片方看中这部剧的特质是什么,他们想传达的情感是否和文学作品中想表达的一致,这个需要不断的磨合。”
在电影版《最好的我们》拍摄期间,八月长安较多跟导演针对影视呈现的重点和细节,在情怀表达上进行沟通。因此她在这个过程当中确信,作品是会得到比较好的对待。

八月长安认为,影视作品在内容上的呈现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当这一块达到一致,抓住作品的内核之后,作品的风格和价值观上面不会走偏。
在剧版《最好的我们》中,编剧加入了本不在原著小说中的“路星河”,刚开播后对于突然多出来的一个男主路星河,大家是感到陌生的,原著粉们最初出现抵触情绪。但随着剧情的发展,这个人物被慢慢接受,还出现了很多“路星河”粉。

另外,在技术方面,书里面有一些特别美的场景,以及用文字语言塑造的很打动人的部分,在影视上就可能很难呈现,如果什么都想要的话反而会适得其反。八月长安说:“我觉得影视改编是对作品的二次创作,在这个过程中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从导演、演员表演、画面风格每一环节都在针对作品进行创作。
所以当改编权交付之后,需要有一个信任和包容的心态。因为影视作品既是我的作品,又不是我的作品。只要看过原著作品的人或者没看过的人,能在这些故事中产生一些情感共鸣,那么不管是电影、小说还是漫画等,我觉得就是成功的。”
漫画、网剧、电影、游戏联动 未来会尝试更多可能
“振华三部曲”故事都是发生在“振华中学”,且里面人物互相穿插,在电影版《最好的我们中》,盛淮南是余淮学长。很多书迷也以厘清作品中人物关系为乐,有人觉得“振华宇宙”就像“漫威宇宙”一样,相互关联,又自成一体。
而“漫威宇宙”不仅在故事上创造了一个紧密相连的整体,同时,也完成了漫画到影视、衍生品等一系列商业的转化。对于“振华宇宙”看法,我们问及八月长安是是否有意识创作这样的体系,并按照IP开发链条继续发挥作品的价值。
她告诉我们,写一部作品的时候会想到里面有一些配角,他们也是自己故事里面的主角。因为这样的一个思路,所以会以嵌套式的方式去写。慢慢发展出来“振华中学”的概念,并不是一开始就想好要做一个系统,是自然而然发展出来的。
除了这三部作品之外,已经完成的《这么多年》小说作品将会是“振华系列”的收官之作,目前也已经进入影视改编的环节。
此外,我们了解到,其实除了影视的改编之外,《最好的我们》和《旧时光》也有漫画版作品,是八月长安与鲸奇漫画联合打造,说起之所以将作品以漫画的方式呈现。

八月长安表示:“这主要是因为个人的情怀,因为从小到大都看动画片、漫画长大的,在一定程度上,漫画对于她的价值观以及喜好的塑造要多于文字,这也是她这一代人特殊的成长记忆。”
但自己又不会画画,因此,当有机会将文字转化为漫画,她非常愿意去做,也相当于是圆了梦。
随着八月长安作品多点、多向开发的需求,目前她也通过自己的工作室,进行内容的孵化、出版到IP运营的一系列的工作。她介绍,在内容方面,大家会一起提出创意,根据创意的情况选择载体,不断延展。有一些创意适合写歌词,有一些适合写小说或者剧本,大家会将创意一起推向不同的载体,这是很有趣也是在创造价值的过程。
说起未来是否会尝试游戏、动漫等方向的创作以及改编,八月长安表示,有机会会去尝试,游戏还是一个交互性的东西,它跟电影和电视剧可能又不一样,对于大家来讲,可能都是一个故事的呈现方式,但隔行如隔山,未来还是看机会。
随着八月长安采访的结束,电影版《最好的我们》首映也落下帷幕。对于电影的主创来说,是最好的他们遇到了《最好的我们》,对于八月长安来说,什么是最好的我们呢,她回答道:“ 我觉得没有什么是真正的‘最好’,虽然这个故事叫‘最好的我们’,但我希望‘最好的我们’不是一个过去时,它是永远的正在进行时、将来时,你能够把握什么是你最好的时光。我希望它是一个持续的状态。”
在当下类型多样,主题纷杂的青春IP剧集中,八月长安的作品呈现给我们的那些有关青春的故事,让我们不断回望、唏嘘,也让我们走向更好地未来。每一代人都有他们的青春,八月长安作品中的青春是真实的、大多数人的青春,我们渴望关照现实的作品,更希望触碰平凡又真实的青春岁月。
本文由知事 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