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上海交大副院长谢耘耕被撤职?

知事
今天(2018年4月25日)下午约两点,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在教职工会议上宣布了对副院长谢耘耕的处理决定:撤销其副院长职务,其现有研究生转至其他导师。由教务委员会决定其是否还能上课;暂时不排新课。据该学院知情教师透露,此处分疑与其被学生投诉性骚扰查实有关。据该学院教师在微信朋友圈透露,校院两级高度重视,组织调查于二十天后得出结论并予以处理。该教师在朋友圈表示,绝对拥护学校和学院的处理决定。(新媒体女性)
魏武挥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教师
一
昨天晚上,一个学生向我推送了一个网站的截屏。
当时这个问答语焉不详,只是说“据学妹说,媒体与设计学院有教师利用职务之便对学生进行骚扰,正在被调查”云云,其实信息量非常少。(媒体与设计学院近日因设计系独立成院,改名叫媒体与传播学院)
是有些没头没脑的。
后来,还有好几个学生给我推送类似的截屏,我就去网站上看了全部的回答。
依然近乎于没有任何实锤,只是传言。
我没太当回事,觉得过于捕风捉影。
但后来我忽然意识到,可能真出事了。
二
4月18日(也就是上周三),学院发送短信一条:定于4月25日下周三下午一点召开全院大会,会议主题是学院办学及教育思想大讨论。
4月24日(也就是昨日)早上10点,学院其实还发过一条短信,明天下午1点组织部来学院召开学院副职换届推荐工作会议,请大家提前10分钟进场。
我去邮箱翻了翻,关于教育思想大讨论那则短信,有配套邮件,里面有个附件,有一二三四四个议程,清清楚楚,全然没有说要讨论副职换届。
也就是说,要换副院长,真的有点临时加塞弄个会的意思。
是不是真有副院长要出事?
鄙院自从设计分家后,只有两名副院长。一名风评很好,一名风评一般。
而网站上也出现了指向这位风评一般的副院长。
是,鄙院副院长、教授、博导谢耘耕。
三
下午一点,正式开会。
校组织部来人,讲话五分三十二秒,只字未提谢耘耕,只说是换届时间已到。然后宣布了担任副院长的一些门槛要求(比如博士毕业,比如副高以上职称,比如年龄不宜超过55岁等),学院教师在一张选票上写下自己认为合适的三个名字,投票进投票箱。
这个议程,最终耗时应该不到十分钟。
接下来书记发表讲话,主题师风师德建设。
提到沈阳事件,但同样只字未提谢耘耕。
书记讲话完毕,离开会场去他办公室,大概要去清点选票,然后准备找对应人选谈话,我一路尾随了出去。
上一次推开书记办公室大门,好像是一年多前书记就某一个问题特地找我去谈话的。
落座,书记客客气气递烟,我劈头第一句话:我们学院有个八卦,传得很广。。。
书记立刻打断了我。
不是八卦,是事实。
三
以下为书记的告知版本:
在今年清明节前后,我院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在和学生交流时发现,学生对谢颇有微词,集中在一些不当言论和行为上。
老教授立刻知会书记,学院联络相关当事学生,仅涉及在校学生就有三人。学院初步调查后转校方,校方进行学生联络查实。
前天,也就是4月23日,历时差不多前后二十天,校方初步调查结束,证实谢有不当言论和不当肢体语言(具体应该是摸这个级别的),决定不让谢再担任副院长领导职位,并将其研究生转给其他导师。
我追问了一句:还能上课么?
书记说,以后的课是应该不会给他开了,但到底能不能上讲台,还要教务委员会讨论决定。这个程序还没走。
我又问了一句:不在全院大会上宣布这个决定么?
书记苦笑,说校方现在只是初步调查结束,程序全部走完,应该会公布的。现在有宣传纪律。一会儿院大会结束,你们系(新闻传播系,谢属于这个系的教授)开会,院长(也是鄙系教授)会和你们说的。
四
我回到会场,院长正在就师风师德问题继续发言,我问了边上一位老师,院长可提到过谢?
同事摇摇头:他就这么说过:“我相信我院老师,9成是好的”。
一直到学院大会结束,公开场合没有讨论过谢的事。
直到系会。
院长宣布了此事,大致和书记说得差不多。
每个老师就师风师德发言。
我以为,我们系要么教新闻,要么教传播,要么教媒体。新闻讲究探寻真相,公关传播讲究危机来时黄金时间段做出tell the truth,only the truth,but the truth的反应。这都是我们这些做老师在课堂上言之凿凿的,难道轮到我们自己,就要来个闷包?
如果我们成天说一些我们自己都不信的话,谈何师风师德?
我必须说,我们系大部分老师真的是好的,每个人都同意应该有正式的官方的声明。
一位老教授言辞切切,称这才是真正的实务之学。
院长有院长的难处,他要看校方的指示。但他说,各位如果在外面需要发言,只要以学院学校声誉为重,我们并不要求什么。
这话对于他来说,已经说的很到位了,我理解他。
五
06年进这个学院,亲眼看着这个直到最近才拿到博士点基本也没什么钱的学院(到底交大理工立校,文科只是配菜),一路走到所谓双一流,所谓专业排名前十。
按照我国学科考评体系,确然不易。
但我想,我同样看到朋友圈里,看到一位学生写道:
希望会有进一步的信息,公开让这个人得到应有的惩罚,如果没有的话,我们自己来。
还有一位学生写道:
希望学弟学妹们保护好自己。
甚至有一位学生略带情绪地写道:
没想到恶魔就在身边。
女生扎堆的媒体与传播学院啊,这种事绝不是谢和几个学生之间的事,这种事是有公共性的。所有学生,都是利益相关人(stakeholder),怎能不给他们一个说法?
一位远在异国交流的学生是这样写的:
在认真等一个答案。
我为之动容。
六
我以前说公关的作用不是那么重要,后来我改口说“公关有限论”。
如果态度不对处理不当,花一样的公关招数,没啥用的。
但校院两级,这次的处理,从处理本身来说,也算是手起刀落——二十天的调查还是需要的,初步处理结果也算比较严厉。态度正确。
作用有限的公众沟通,这个时候就有用了。
学生要一个答案。
我们有答案,而且是一个认真的答案。
为什么不给?
侯虹斌 作家
今天在网上看到消息,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在学院副职换届推荐工作会议上宣布了对副院长谢耘耕的处理决定:撤销其副院长职务,其现有研究生转至其他导师。由教务委员会决定其是否还能上课;暂时不排新课。据该学院知情教师透露,此处分疑与其被学生投诉性骚扰查实有关。

看到这个消息,我感到略为尴尬。上海交通大学是我的母校,我就毕业于媒体与设计学院(当时学院名为人文学院)。不过我毕业得早,当时谢耘耕并未进入交大,我不知道这个人。母校出了“性骚扰”这样的“丑闻”,确实让学生们有点脸上无光。
但学校对这件事的处理这么快速、及时,并不遮遮掩掩,也算是一点欣慰了。目前来看,网上并没有关于“性骚扰”一事的详细报道、或者是受害人控诉;反倒是处分结果比较清晰:
一是,据女权大号@新媒体女性 的新闻介绍,谢耘耕于清明前后遭学生联名举报,综合来看,与性骚扰有关。——可见曝光不久;
二是,据该学院教师在微信朋友圈透露,校院两级高度重视,组织调查于二十天后得出结论并予以处理。该教师在朋友圈表示,绝对拥护学校和学院的处理决定。——可见并没有其不偏不倚,不模糊是非。
三是,处分很迅速。目前最后调查的结果尚未公布。

谢耘耕是舆情治理专家,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副院长、人文艺术研究院双聘教授,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决策咨询点首席专家,并且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首席专家,一串响亮的头衔。但被投诉之后,校方并仍然快速处理了,并不对他偏袒,从这一点来看,我的母校还是蛮值得骄傲的。
之前有一些高校,在遇到类似事件的时候,遮遮掩掩,拖而不决,在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都已人尽皆知了,还想藏着掖着;越想袒护,结果影响越大,影响越坏。而像上海交大这样,消息还没传出去,已经对当事人进行了惩治。留给大众的,却是一个光明磊落的形象。
我们都知道,一个社会并不能完全杜绝做坏事的人、不能杜绝心存不轨的人;如果每个违规、违法行为都能得到惩罚,每桩不义都必须付出代价,那么,不管是受害者,还是旁观者,都不会对正义丧失信心,这个社会依然是让人感觉到公平的。
处事公正,而不是故意隐瞒、维稳,就越能得到大众的信任和真正的稳定。
目前来看,上海交大在件事上还是做得很棒的。

孙旭阳 资深媒体人
我认为还不到为校方处理点赞的时候 。
既然涉事者、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副院长谢耕耘被学生公开投诉性骚扰,无论是作为一家教育机构,或者是有明确行政管理职责的校方,首先都要必须启动调查,第二就是向社会尤其是受害方介绍调查结果,最后才是公布对涉事者的处理意见。
只有先还各方以真相,然后才是处罚,而且必须罚当其事,罚当其罪,尽可能地公开和公平。事实上,如果没有最大程度做到公开,也就很难称得上公平 ——无论是对投诉方还是被投诉方。
再看目前披露的消息,今天(2018年4月25日)下午约两点,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在教职工会议上宣布了对副院长谢耘耕的处理决定:撤销其副院长职务,其现有研究生转至其他导师。由教务委员会决定其是否还能上课;暂时不排新课。
仅仅从字面来看,这不属于所谓“处理决定”,而是一次工作调整。当然,处理和处罚都伴随着工作调整,但工作调整如果没有明示理由,则并不能天然被视作“处理决定”,所以,即使有该学院匿名的“知情老师透露,此处分疑与其被学生投诉性骚扰查实有关。”校方也应该尽快公布调查结论,并明确对谢耕耘的工作调整,是基于调查结论作出的处罚。否则,这事儿从程序和伦理上都存在问题。
简而言之,谢耕耘被指性骚扰学生的情节如果属实,其也是在偷偷摸摸中进行,见不得眼光的,但校方的调查和处理,又何必遮遮掩掩呢?这既无法给过去一个交代,也难免为以后留下隐患。所以,我们还是等待院方的公开表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