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事 

郭树清出任央行党委书记 协调央行银监关系

文|财新网

原标题:郭树清出任央行党委书记 协调央行银监关系 

(记者 吴红毓然 张宇哲)“银监会去年重拳治乱象,市场比较担心,这会不会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银监会会不会跟央行加强协调,比如争取信贷额度的放松?那么,为了更好地协调,您觉得未来金融监管架构怎么改?”3月9日,当财新记者在人民大会堂部长通道上提问银监会主席郭树清时,他笑了笑,并没有回答后两个问题。不久后外界发现,他本人的新职务,就是最好的答案。

2018年3月26日下午3点,在央行原行长周小川从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返回北京之后,中国人民银行召开局级以上干部会议,宣布了由郭树清出任央行党委书记的决定。

此前的3月21日,郭树清已经出任了刚刚组建的银保监会主席和党委书记的重任,而易纲则在3月19日的两会上宣誓就任了央行行长一职。 3月13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出炉。在金融监管方面,银监会、保监会将不复存在,组成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下称中国银保监会);银监会、保监会的重要立法权及审慎规制权移交给央行。这一机构改革方案已于3月17日获全国人大审议通过。

3月26日的会议上,中组部有关领导充分肯定和感谢了周小川过去15年为央行做出的卓越贡献,宣布61岁的郭树清出任央行的党委书记、副行长,负责人事、党务和改革等,党委副书记、行长易纲分管央行的具体业务。郭树清在会议上表示,“以后要在央行的具体业务和行政事务上,做好易纲行长的助手。易纲行长是央行具体业务的第一负责人。”

由于郭树清担任了银监会、保监会撤销后重新组建的第一届银保监会的党委书记和主席,担负着有序推进组建新机构的工作,抓紧研究“三定”(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方案,做好相关职能划转,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安排干部等重任,同时 ,还不能放松银保系统的监管工作,因此,此番宣布他还要同时担任央行的党委书记,外界还是有些意外。

“这种安排,就是要解决两个问题:一行两会的协调问题如何解决?机构改革目标如何实现?既起到协调作用,又不伤筋动骨。效果有待观察,总之很新颖。”一位接近央行的业内人士评价。

这一安排的用意 ,在于从人事安排上理顺央行和银监会的关系,全局性把握不发生系统性的金融风险。这一人事部充分体现了国务院此番金融监管机构改革的意图:“强化综合监管,优化监管资源配置,更好统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 

一直以来,央行与银监会之间都存在着磨合问题,而这其实是中国金融监管中的最大不协调之处。2003年,集货币政策制定、宏观调控、银行监管等多重职能集于一身的央行局面发生根本变化,银行监管职能从央行分离,由新成立的银监会专司。但央行和银监会之间的协调问题始终是个难题。

2003年修订的《中国人民银行法》,已将“国务院建立金融监督管理协调机制”纳入其中。但此后三会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签订了金融监管分工合作的备忘录,并召开了两次监管联席会议,但央行从未参加。2013年8月,国务院首次明确建立由人民银行牵头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央行行长担任联席会议召集人,金融监管协调办公室设在央行办公厅。但联席会议不刻制印章,不正式行文。“以部际联席会议方式来协调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这种机制本身是脆弱的。部门之间的协调有一个权责划分的问题。往往协调到最后,由于权责无法准确划分到各个机构,导致监管真空。”一位资深的监管人士如此总结。

在2008年“四万亿”信贷投放后,银行业借助影子银行的泛滥而迅速膨胀,风险隐患重重。在这样的背景下,央行与银监会隔阂日益增加,协调难度日益增强,种种摩擦,不胜枚举。

财新记者了解到,郭树清2017年2月底到任银监会后,其与央行的协调力度已经大大加强,比如由央行牵头起草的资管新规,就得到了来自银监会大量的研究支持。十九大报告将“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纳入其中,此次金融体制改革,将银行业及保险业的重要立法权及基础的审慎规制权移交央行,也意在落实“双支柱”的调控。郭树清自2001年起,曾任央行副行长四年,并曾兼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

有资深观察人士指出,央行在信贷政策方面与银监会分工与协作存在法律边界的模糊问题,此后仍需通过修订《人民银行法》等金融大法,为制定和实施信贷政策提供明确的法律关系和法律支持;同时,也要补充和完善金融统计条例等法规,实现信息共享等。

据财新记者采访了解,央行内部对这一人事安排的期待是:一是尽快将机构改革改革措施落地,如金融委办公室设立和权责明确,人员配置和有效履职;如央行负责银行业、保险业法律法规制定和审慎监管基本制度职责改如何落地,需要尽快推进。二是尽快有序推进央行分省管理体制改革,目前已经水到渠成。三是解决干部问题和人事问题,如何既推进改革,又保持稳定。四是充实央行职责,主要是强化宏观审慎政策职责,突出央行在系统性风险防控中的牵头把总作用,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五是统筹货币政策、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监管,切实防范金融风险。总之,“既深入推进改革,又保持稳定。”是关键词。

本文由知事 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