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事 

向WTO说不要洋垃圾,26年多少洋垃圾进入中国?|政解

718日,中国正式通知世界贸易组织(WTO),今年底开始中国将不再接收外来垃圾,包括废弃塑胶、废纸、废弃炉渣、废弃纺织品、废弃矿渣等。

从“洋垃圾”最初涌入中国到此次中国对外来垃圾说“不”,历经30多年,而中国对“洋垃圾”治理了26年。目前,全球超过一半的垃圾都向中国出口,“洋垃圾”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灾难。

全球超过一半的垃圾进入中国 从沿海到内地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中国是全球主要的垃圾进口国家,接收全球56%的垃圾,去年进口逾730万公吨,总值达37亿美元。电子垃圾尤其严重,全球每年产生的5亿吨电子垃圾,70%以上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中国。

1991年发布的《关于严格控制危险废物转移到我国的通知》首次对废物进口审批等作出规定。199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控制危险废料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生效,中国是缔约国之一。

但首次清查“洋垃圾”是在1994年。当年52日,北京市平谷县发现639吨非法进口的生活垃圾,这批有害废物散发着恶臭,混杂着一些美国报刊和废弃包装物。“洋垃圾”接纳地域从沿海向内地不断扩展。

1995年中国正式出台《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随后配套法规、标准陆续出台。2003年刑法确定了“走私废物罪”。2009年环保部公布“洋垃圾”目录。

但由于面临后续处理难、走私量刑认定、查扣成本高、执法面太广等诸多难题,“洋垃圾”泛滥的势头并未得到遏制。

2011年《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办法》等政策出台,严查垃圾走私。2013年开展打击进口固体废物的“绿篱行动”。此后每年都有治理“洋垃圾”的行动。

今年418日,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关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完善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

从首个关于“洋垃圾”的管理通知出台直今,中国的 “洋垃圾”治理之路走了二十六年。

洋垃圾主要来自日美德等10

“洋垃圾”最初以走私的形式在中国内地蔓延开来。上世纪八十年初走私废旧服装、九十年代初走私消费类电子产品,直到1995年我国颁布《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后,“洋垃圾”终于有了官方定义——“固体废物”。

张家港海关人员正在查验走私垃圾

2008年颁布了《禁止进口固体废物目录》,“洋垃圾”有了合法和非法之别。在2017年最新修订的《进口废物管理目录》中,进口固体废物分为三类,准许进口、限制进口和禁止进口。

我国准许进口的一般是国内缺乏的大宗物资,例如钢铁、有色金属、木废料等;限制进口的包含48项,它们的加工过程中会释放有害物质,所以限制严格;而禁止进口的则包含101项,比如废旧衣物、电脑电话、生活垃圾等。

不过,“限制进口”和“禁止进口”都没能阻挡非法“洋垃圾”涌入。它们通过各种名义,如“捐助物资”、“二手物资”、“可回收物资”,甚至虚假报关、走私进入中国。

2011年国家质检总局曾发布数据,日本、美国、中国香港、德国、西班牙、加拿大、韩国、法国、澳大利亚、哥伦比亚是当年向中国大陆地区输出不合格废物原料的前10名。

一面经济可观,一面环境灾难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数据显示,自2000年至2011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垃圾废品交易额从最初的7.4亿美元飙升到115.4亿美元。

大部分废物都是可再生资源,“洋垃圾”也是资源回收利用中重要的一环。以进口废纸为例,2011年数据显示,我国进口废纸浆2182万吨,占到了纸浆总消耗量的24%

“洋垃圾”以低廉的成本换来巨大经济利益,直接导致了畸形产业链的产生。《北京商报》报道, “洋垃圾”中分选出的废旧报纸售价达每吨2000元以上,分选出的可乐瓶、矿泉水瓶等废塑料售价每吨4万元以上,利润翻了几十倍、几百倍。

央视《经济半小时》也曾揭露,广东陆丰碣石镇上万商户倒卖“洋垃圾服装”,年销上亿件。生意红火的时候,卖家“一个月有十多万、二十万元可以赚”。

与这些隐秘的“暴利”相比,“洋垃圾”真正进入公众视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一个又一个遭遇环境灾难的“垃圾村”被曝光。

浙江台州和广东贵屿是最典型的两个例子,它们曾经是国内最大的两个“洋电子垃圾”回收处理地。前者从垃圾里分离铜、铝、铁等金属,造成水体恶臭鱼虾绝迹,土地黑硬寸草不生;后者以“电子垃圾拆解第一镇”闻名,随处可见电子垃圾和黑臭的河水。

今年720日,环保部国际合作司司长郭敬表示:洋垃圾和固体废物进口利用,在过去特定发展阶段,一部分进口的原料固体废物,在弥补国内资源短缺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暴露出不少的问题,污染了环境,损害了群众的身体健康。

东南亚、非洲也面临“洋垃圾”涌入

不仅仅是中国,一些东南亚国家、非洲国家也是“洋垃圾”主要的接收地。

2013年,英国《每日邮报》曾报道,1200万吨在英国国内经过分类的生活垃圾被运往中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

近年来,随着中国打击“洋垃圾”走私的力度变强,印度、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凭借更加廉价的劳动力和宽松的进口政策,使部分废物原料拆解、熔炼等工序向这些国家转移。

在非洲,全世界超过70%的捐赠衣物最终被送到了这里。中国二手衣服出口非洲甚至二十年前就开始活跃起来。南非已禁止二手衣物的销售,加纳停止了二手内衣;东非共同体包括卢旺达、肯尼亚、乌干达、坦桑尼亚和布隆迪计划在2019年彻底禁止二手衣物。

作者:邹佳琪

加载中...